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0-06-05李静
李静
【摘 要】 古诗词可以给人带来良好审美感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基于此,自部编版教材使用以来,教师也探究了古诗词教学方法,本文从两个角度开展对小学生的教育,旨在为古诗词教学提供有效策略。
【关键词】 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升人文素养与文学修养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也正因如此,部编版教材中增加了古诗词篇幅,并尝试以此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承优秀文化。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仔细研究古诗词的内涵,以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与理解古诗词,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古诗词不同于学生日常所接触到的话语,其能够以最简练的语言将很多深奥的意境表示出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理解能力存在不足,且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就很难理解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不利于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再者,很多小学生本身就对古诗词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不愿意主动去了解古诗词,更给教师的教学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了解学生的基础及能力,针对性地利用一定的方法,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以古诗词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以宏观角度,丰富学生古诗词文化体验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重视熏陶感染,有效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并在学生无意识情况下,在指定的环境受到刺激并学习某种内容。总的来说,就是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学会知识,这种隐形学习更加持久有效。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就运用了这一理论,在古诗词题材与数量设置上,体现了隐形学习的累加作用,即使是插图,也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与水彩画为主,无形中传输中国传统文化。
基于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隐形学习理论,深度开发与运用古诗词中包含的信息,为学生构建多层古诗词体验环境。
1.课外创建古诗词诗社
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很多小学生在课堂内会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并不能全身心地学习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因此,教师就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学方式,尝试在课外创建古诗词诗社,让学生自主加入其中,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借助古诗词诗社,学生能够充分地放下心中的压力,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认识的人只有本班的学生,而在古诗词诗社中,各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加入其中,学生甚至还可以“以诗会友”,能认识更多的朋友,甚至还能理解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友情,加深自身的情感体验。
2.定期举办古诗词知识竞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往往只有教师单方面的输出,学生只能一股脑地接受教师的传授,并没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以古诗词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例如,飞花令是一个很好的竞赛选择。教师可以提前给出一个汉字,让学生根据这个汉字来接诗词。比如“花”字,就可以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这样趣味性的学习过程,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古诗词内涵。同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能学习到课内的知识,还会积极地探究课外的古诗词,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
3.带领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游园会”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的瑰宝,古诗词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的宝贵文化。教师可以举办传统文化游园会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朝代的服装、文化、饮食等,以此让学生感受朝代的文化魅力,进而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下体验古诗词文化。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能够主动地探究古诗词的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对于古诗词教学,教师不要将其当做一种知识教授,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时间长了还会降低学习兴趣,只有利用文化环境,提升学生认同感,才能让学生不自觉地学习传统文化。
三、以微观角度,深入感受古诗词意境
1.以字词理解大意
所有文字体裁中,只有诗词的精炼程度令人惊叹,但也是最难教学的部分。随着新教材的运用,对于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师要先带领学生找出关键词,利用辅助工具对其有所理解,在掌握细节基础上扩展到整个诗词大意的理解。例如部编版教材中《风》一课的教学,教师先向学生讲解其中重点词汇,如“千尺”“二月”“三秋”“万竿”等,并知道其中的虚词与实词。二月是农历时间,也是春天来临标志,百花盛开;三秋指秋天,落叶潇潇的意思。经过对关键词汇的理解,整首古诗的含义就呼之欲出了。景物类与事物类诗词可以通过关键词教学,而叙事类诗词也可以利用此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例如《赠汪伦》中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中的“忽闻”就表达了朋友的突然出现,属意外之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不及”充分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友情,从关键词就能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情感。
2.利用图像感悟诗词意境
对小学生来说,古诗词学习比较枯燥,若教师单一地讲解,会引起学生厌烦的心理,教师可以依据其喜欢图画的心理特点,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利用图画感知意境,在深入了解后再背诵记忆,提升其语言能力,走进古詩词新天地。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中,模仿“中国诗词大会”中沙画的形式,巧妙解释“离离”“一岁一枯荣”等词汇。在动态沙画下,向学生展示小草成长过程,在一幅幅图画下,体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此方法是学生喜欢的方式,可以主动学习诗词大意。除此之外,其他古诗,如《江雪》《登鹳雀楼》等,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现场播放图画等模式,补充古诗词中画面细节,帮助学生将其牢牢记忆在头脑中。
3.通过韵律教学法提升古诗词趣味性
诵读是古诗词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这对于理解能力不高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其很难体会古诗词中的情谊,所以教师要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学习欲望,全身心投入其中,结合小学生特点,利用韵律与节奏可激发其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带领学生重返古代,将古诗词和乐可歌,歌者随之“手舞足蹈”。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古诗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风貌,但是不影响教学者利用其开展教学。经过本人多年教学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借鉴我国著名作曲家创作的《新学堂歌》和电视台《经典永流传》节目,获取很多宝贵的教学资源与经验。将古诗词与音乐融合,其本质就是将旋律与古诗词音调结合。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词语调舒缓,挑选的旋律可以是连续跳进与波浪式的状态,两者意境契合。又如《静夜思》讲述在一个幽静的夜晚,作者思乡之情喷涌而出的情感,配合的音律也要紧紧抓住孤独、寂寞的特点,紧扣文章主题,以音节感染《静夜思》情感。总的来说,韵律教学法的运用需教师充分理解文本,再配合音乐,抓住古诗词中蕴含的节奏,才能形成音乐和文本相映成趣状态。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含有很强人文与文化内涵,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有重要作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篇章数量增多,为传统文化教学提供空间。经过作者对教学策略的多方面探讨,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祁鸣.传承经典,徜徉诗词海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79.
[2]王桂梅.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