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育员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2020-06-05何海云
何海云
保育员,是指幼儿园或托儿所里负责照管儿童生活的人员。和教师一样,既是幼儿的教育者,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忙者。保育员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照顾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个性、情感等各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爱岗敬业,热爱幼儿
保育员作为幼儿教育的专任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具体执行人,他们素质的高低对于幼儿个体的终身发展和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育员教师如果不热爱幼教事业,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绝不可能为人民教育事业创造业绩,做出贡献。保育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牢固树立献身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与敬业精神。
幼儿教育职业是琐碎的、细小的,它不像高科技那样硕果累累,也不像建筑业那样立竿见影,更没有诗人的浪漫和洒脱。它像绿叶一样平凡,默默为大地带来生机,添上一片温馨,幼儿园教师只有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的和精力投人幼教工作中,才能对得起社会给予的“文明的化身,光明的使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才能有利于新时代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素养是一种自律行为,关键在于“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任何一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靠他律,即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如职业培训、规章制度、批评教育、经济处罚等形式;另一方面就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即自我修养。保育员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通过学习时事政治、规章制度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学习专业知识来提高业务能力;学习道德规范来提高自身修养;学习文化知识来提高综合素质。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仅是对老师,对我们保育员也是同样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观念,最新的知识,明白工作中的是与非,对与错,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三、尊重家长、善于交流、热情服务
家校共育是促进儿童全面教育的重要保证,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更是如此。家校共育这也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要求的。那么在幼儿时期保育员在施教过程中怎样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呢?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①主动与家长交流,全面了解学前儿童各方面的情况以及成长环境,以便对学前儿童有针对性的教育。②要善于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以能够更好的改善和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水平,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以及开展各项工作。③要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利用自己之长给家长介绍一些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使家长和教师形成教育的合力。④根据学前教育机构具有双重任务的特点,要及时真诚的为家长服务,力所能及的为家长解决遇到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保育员必须从教育孩子的目的出发与每位家长建立真诚平等的关系,对待每一位家长要做到一视同仁。这是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保育员职业道德的要求。
四、保教共育 团结协作
保育员的日常工作也需要教师的协助才能完成。保育员和教师之间必须做到彼此协调,相互配合,相互宽容,更有效的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从众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组成的团体来看,保育员必须具有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從社会发展来看,未来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化,这就更加要求人们具有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游戏,从而把社会化的品质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保育不仅仅要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更要体现以科学为主的实际需求;要重视“保”与“育”的相互作用过程,将保育和教育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育员工作琐碎繁杂,除了职责内的清洁卫生消毒、环境物品整理、孩子吃喝拉撒外,还要面对孩子的教育、老师的配合、家长的沟通等,决不单单只是一个卫生保洁员那么简单。由于还要面对人的工作,还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面对工作,需要学习幼儿生活常识、卫生消毒知识、物品整理技巧;面对孩子,需要学习幼儿生理心理常识、常见病常识、安全常识等等;面对老师,需要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习一些配合教育教学活动的技能技巧;面对家长,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学和社会常识,掌握一些与人沟通的方式方法等。
一个好的保育员,决不仅仅是一个卫生清洁工,而是一个与老师分工不同的幼教工作者;是一个爱岗敬业、热爱孩子乐于奉献的人;是一个善于协作勤于学习的人;是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着正确的认识,并能够自觉自愿去提升职业技能,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