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5张秀龙
张秀龙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首发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结果 两组入组时FMA、ADL量表评分较低,且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MA、AD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中P<0.05。结论 对于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提升其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首发;早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02
脑卒中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特别是对于广大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及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此类患者发病后多数合并肢体功能和认知方面的障礙,不仅影响患者的自身生存质量,同时也给其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做好患者的科学护理来提高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接诊的70例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其就诊顺序奇偶性分组,观察组为35例,性别比:男18/女17,年龄52~87岁,均值为(63.5±0.6)岁。对照组为35例,性别比:男20/女15,年龄54~86岁,均值为(64.2±0.5)岁。两组线性资料对比中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即做好其入院后的病情监测、营养干预及环境护理等;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主要措施如下:(1)良肢位护理:开展该项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对抗患者上肢屈曲痉挛,下肢伸直痉挛。并对其肩关节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发生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入院后,在治疗期间需要维持其上肢伸展位,确保肘部和胸部持平,患肢肘关节保持伸直位,以及前臂处于中立位,而患侧下肢则需保持髋、膝关节微屈曲体位。仰卧位时可在患侧臀部和大腿外侧放置枕头来避免下肢过度外展和外旋,膝关节下置小枕使膝关节处于微屈状态,避免发生伸直畸形和膝反张。每2小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预防髋关节的外旋以及肘关节屈曲等;变换体位后将肢置于功能位。(2)早期的被动活动:待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维持平稳之后,可辅助其开展被动活动,例如上肢的肩部、肘部、手指关节的屈曲、内收、外展等被动活动。患侧下肢保持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足关节的屈曲、伸展、内收、外展等,同时保持动作的轻柔,避免幅度太大,每日做2-3次左右,每次每个关节10次左右。之后逐渐提升活动幅度及次数;(3)肢体按摩:患者除了进行药物治疗以外,还可采取肢体按摩方式来增加其运动系统的有效生理性刺激,避免发生韧带挛缩以及肌肉萎缩等情况;(4)主动运动:当患者的患肢功能得以部分恢复后,则可引导其开展主动活动。其中上肢到主动活动中,由肩部上举外旋以及外展等,同时也可进行肘部和腕关节的伸展训练。下肢的主动活动包括屈曲和内收等,同时鼓励患者多进行屈曲练习,防止发生伸展性联合动作。除此之外,还需指导患者进行桥式运动、床上移行以及翻身运动等;(5)心理支持:由于首发脑卒中患者的起病突然,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例如易激怒、焦虑以及伤感等。因此需要结合其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鼓励、支持以及暗示等方式来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进而提升其依从性和配合度。
1.3 评估指标
利用FMA量表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利用ADL量表对其生活自理能力来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涉及数据利用SPSS 17.0分析,标准差通过(x±s)描述,行t、x2检验,P<0.05表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入组时FMA、ADL量表评分较低,且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MA、AD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中P<0.05。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重组能力和可塑性,因此部分神经元在某些适宜情况下能够再生,而通过进行科学的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在早期康复护理中结合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逐步的开展主动和被动的肢体功能训练,同时进行肢体按摩和心理支持等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并促进新陈代谢,因而能够预防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僵硬等不良情况,有效的促进了患者肌力水平的恢复。同时从本次的比较结果中可知,观察组在护理之后FMA、ADL量表评分的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提升其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桂平,柳韦华,张桂芹,等.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