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工作

2020-06-05郑力凡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社会工作

摘 要: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治理手段和基本制度,时至今日,农民工子女社会工作成为一个热点时事被广泛谈论。文章根据农民工子女实际情况来简要分析我国农民工子女社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村童妈妈”张洁的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以社工人才为核心的介入方法来解决农民工子女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民工子女;社会工作人才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

社会工作是一门新兴专业和学科,主要学术内涵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有需要的个人或组织,并综合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来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恢复受助者能力并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我国的社会工作在上世纪从西方引入,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起步晚、发展慢。即使近年来受到国家的重视,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治理手段和基本制度,但仍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制度化建设尚未完善、法制化建设仍未落实。

改革开放后,在城市化、工业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逐渐兴起,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工群体的扩大也使得社会问题增加,土地纠纷和贫富差距等社会矛盾更加凸显,也给社会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二、社会工作的新焦点——农民工子女社会工作

(一)农民工子女的产生及界定

改革开放以后,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和迅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民工子女群体也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出现。根据统计资料,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14亿人。最新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2.907 7亿人次。其中,外出务工农民工达1.724 5亿人次;本地农民工1.162 5亿人次。

国务院在报告中指出,“农民工”是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殊概念,一般是指户籍仍是农民,有承包地但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收入为主的人员。农民工子女包括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没有和父母生活的未成年人。城市流动儿童则指随父母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并且在当地学校就读的儿童和青少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愿意跟随父母进城,而这些孩子如何融入城市,特别在经济、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将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农民工子女问题

(1)经济层面。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来城市生活,家庭支出急剧增加,尤其在教育和生活方面的支出给农民工家庭带来了重大负担以至于影响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水平。在案例访谈中某家长说道:“福州市好一点的学校学费很高,家里负担不起,公办学校数量很少并且教学质量不高,没有钱只能让孩子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另一位家长也说道:“本来是希望孩子能够接受城市的优质教育,可是来到城市却只能读最差的学校。”除此之外,他们与城市儿童相比,在消费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差距,容易造成自卑等不良情绪的心理落差,不利于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阻碍其融入社会。

(2)教育方面。从教育落后的农村贫困地区转入教育发达的城市,突然增加的学业负担使农民工子女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案例中学生小红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她对调查社工说:“我五年前来到福州市,当时小学二年级毕业了,本应该在城里直接上三年级,但入学考试的成绩相对于城市学生差很多,所以又重念了一遍二年级。”她还说到自己的英语特别差,她的家长一直想帮她找家教,但却没能找到合适的。无独有偶,学生小明在五年级的时来城市上学。在此之前,他在家乡成绩优异并且一直担任班干部,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欢。但是来到城市后,他发现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不会使用电脑学习和完成作业、英语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很多都使他不知所措,原有的自豪感也烟消云散,相继而来的就是成绩的急剧下滑。在访谈的案例中能清楚地感觉到采访对象的迷茫和自卑。综上结合实际分析:首先,农民工子女的身份问题导致他们没有办法接受优质的教育。其次,农工子女的知识储备远不如从小接受正规教育的城市儿童,而且有的还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态度等。再者,由于农民工父母受教育水平不高,没办法及时解决孩子的困惑,进一步拉大了他们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农民工子女成绩不够优异,可能得不到老师和学校的重视,随时间的推移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3)体制机制层面。一直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巨大差异,形成了“二元标准”,导致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农民工子女同样如此。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在进入城市之后的身份认同经常成为一大难题,导致他们的社会角色经常徘徊在城市居民和非城市居民之间。其次,虽然社会工作制度化略有起色,但制度仅涵盖有限的部分,十分零散不够深入,尤其有关农民工子女的部分几乎空缺。迄今为止,仍没有一部完整的社会工作法出台,法制化遥遥无期。

(4)社会方面。由于农民工子女的特殊身份,社会很难针对于他们提供特有的服务和支持,导致他们经常被排除在各种救助和服务之外。案例显示农民工子女归属感很低,我们社工问一个7岁小女孩是愿意在福州市上學还是愿意在老家上学,她回答是愿意在老家上学。之后继续问她是更愿意在家乡生活还是在城市生活时,她的回答依旧是在老家生活。同时,社会工作是一个跨专业、跨领域的综合型活动,需要得到国家和地方各层次、各方面的支持,但在实际中,他们却没有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这样使社会工作进程愈加缓慢。

(三)社会工作介入的契合点

第一,社会工作旨在实现助人自助。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民工子女问题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案主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尤其是他们的自尊和隐私,充分地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来帮助这些孩子实现自我、突破困境,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目标。

第二,社会工作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原则,社会工作者在分析农民工子女的问题时,通常把自己置于同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一样的环境下,观察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甚至整个社会对儿童的影响,充分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及时弥补了政府失位的角色。

第三,社会工作方法的多样性。 社会工作不仅可以利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社会工作,还可以利用“村童妈妈”张洁的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农民工子女问题。总而言之,社会工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问题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新路径。

三、以社工人才为核心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从案例中不难发现,社会工作的最重要因素一定是社会工作者,一个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工作效率、质量的高低;同时,工作者的数量和质量也是衡量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女社会工作空缺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国家政策制度缺失和社会支持力量薄弱,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少有人愿意去从事和研究农民工子女这一部分的社会工作,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所以研究案例深刻启示着我们要积极引导社会工作发展转型,开展以社会工作人才为核心的介入方法。

(一)个案工作的介入

个案社会工作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有问题的个人和家庭提供服务来帮助受助对象解决问题。结合实际案例,针对我国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个案社会工作能够以社工为载体更好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并更好地协调家庭关系。

(1)针对农民工子女,采取一校一室模式。个案社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并且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切实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变化。具体是在每一所学校中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办公室,社会工作者针对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问题和心理矛盾,主动去关注、了解、沟通、倾听、接纳,让孩子们主动敞开心扉,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让孩子们感受到内心的冲突矛盾、接受内心的想法,进而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接受周围环境更好地融入社会。

(2)采取家庭式治疗方法,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案例发现,在经济和教育层面,农民工子女很容易与父母发生矛盾进而产生心理层面的隔阂,而这种隔阂就是家庭关系恶化的导火索以及孩子们成长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家庭中的不和谐往往不是由于个人问题导致的,大多数情况是家庭运行结构发生了问题。所以在协调农民工家庭关系不和谐情况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引导家庭成员认识到问题不是单方面的,即并不是由于个人本身出现的问题,而是由于双方或者多方在交往、沟通层面发生了问题,帮助他们认识对方所产生的误会,积极地反省自身,换位思考,重视自己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提供一个有利于双方和谐、良好的沟通方式,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其次,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受助对象强化家庭责任,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作为子女要努力学习、健康向上,少给父母添麻烦,只有这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来解决问题。

(二)小组社会工作的介入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农民工子女学习和交往中发现,部分农民工子女不愿意与城市小朋友一起学习、玩耍,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胆怯和自卑的情绪,为了消除这一负面影响可以选择在学校中采用小组社会工作加强农民工子女群体之间的经验分享同时也可以加强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交流合作。

一是开展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交往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城市孩子可以向农民工子女介绍一些生活经验和学习体会,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有利双方加深理解和友谊。二是开展农民工子女之间的交流活动。因为他们有相同的生活环境、相似的生活经历,所以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并且为对方考虑,先来城市的孩子给后来的孩子们提供学习和生活帮助的同时又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后来的孩子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三)社区工作的介入

社区工作作为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之一,它能够以农民工或者农民工子女或整个家庭为服务对象,通过组织和发动一个社区居民的全部力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协调社会关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地借助社区的力量,向社区的居民进行宣传和教育,构建起尊重农民工家庭的社区氛围、树立起尊重农民工家庭的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并鼓励农民工子女积极参与,加强其同社区中城市孩子的交流互动,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帮助农民工子女树立起良好的社区认同感等。

第一,社工通过社区为农民工父母开展技术培训。案例发现,大多农民工都是两口子进城,他们都没有一定的职业技术或手艺,他们中小商贩或建筑工人居多,收入低下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这直接影响到其子女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状况。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社会上寻求有资质的专业人士来帮助社区的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习得一门技术,促进其就业。

二是社区社会工作者针对农民工子女特殊的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团辅。社工定期在社区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刚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孩子渡过不适应期,给他们提供心理层面上的支持,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注。

三是通过社区活动帮助农民工提高对孩子教育的认识。案例显示,多数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不高,不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遇到问题只会“粗放式”地处理,这种教育方式加大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针对上述情况,社区可以为农民工居民定期举办有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專题讲座,学习科学、先进的教育方式;社区还可以开展一些家庭团辅活动,帮助家长和孩子消除心理上的隔阂来更好地了解彼此。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社区教育中宣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居民素质,为农民工子女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工作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同时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的进程中各方面不断涌现一些新的问题,农民工子女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这片星空中一颗明亮的星,它的出现对于解决农民工方面的问题和社会工作的建设发展以至于国家政策制度地完善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受“村童妈妈”张洁女士案例的启发,针对于农民工子女社会问题提出了个案、小组和社区方面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是绝对的科学,并且也并未建构起工作运行的框架体系。如果农民工子女要充分融入城市社会,不仅需要政府完善方针政策、法律规章,还需要家庭和社区提供良好的环境,社会工作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自己要努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刘韫暄,赵明民.生态系统论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1):29-33.

[2] 刘继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状况与社会福利政策处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04-108.

[3] 杨超.中国社会工作的法治维度[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0,20(1):35-41.

[4] 田勇.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D].中南大学,2013.

[5] 徐丽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救助的需求及社会工作介入[J].学术论坛,2014,37(6):124-129.

[6] 刘兵,张洪英.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6):37-39.

[7] 王思斌.我国诸社会工作之内涵及其比较分析[J].中国社会工作,1998(1):23-25.

作者简介:郑力凡,身份证:430724199902221612。

猜你喜欢

农民工子女社会工作
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警惕农民工随迁子女遭遇教育“隐性不公”
媒介使用与文化适应之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