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大原校长林建华:未来教育更该关注常识、见识、胆识

2020-06-05林建华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胆识常识共识

2020年1月8日,2020未来教育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林建华就“高等教育的改革的基本的共识”这一主题发表演讲。以下根据他的演讲内容整理:

世界在变革,教育也一直在变,但是教育的改变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各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改变的方式,但是我觉得高等教育的改革应该有一些共同的基础性的认识,我们叫它共识,应该在共识的基础上来发挥我们的特色特长,把教育办得更加多样化。教育当然是很复杂的事情,所以今天分享一下,我认为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应该有的基本共识。

教育者应担起责任

第一个共识,教育者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未来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现在都在我们的校园里面,我们给予他们什么,他们在这个校园里面能够感受到什么,将会影响我们国家的未来,甚至影响世界的未来,我们担负的责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的认识。

教师应该担负起责任,因为你的言谈举止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学校做的每一个决定、制定的每一个政策都是一个信息,都会影响到学生、影响到他的价值观,影响到我们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最不应该去埋怨。因为所有人都是通过我们教育来成长起来。所以我们今天的教育文化,不管是追求卓越还是甘于平庸,其实都是在影响着他们的未来,这个意义是非常非常深刻的。所以说我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敬畏教育,敬畏我们自己承担的责任,应该热爱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我们的教育做好。教育改革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就需要大家都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把我们的教育做好,我想这是我们要建立的第一个共识。

教育应是以人的全面成长为中心

第二个共识,教育应该是以人的全面成长为中心,来规划、来建设我们的教育理念。AlphaGo战胜了围棋天才之后,苹果的CEO库克在演讲的时候讲到,他说:“我不担心人工智能能够像人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之心。”我想这就是我们教育的非常核心的一点,必须把学生要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教育,而不是作为一个工具。认为教育者是作为一个工具支持给受教育者就可以了,这是我们很大的误区。所以我觉得现在教育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应试教育狭窄的知识结构、专业化的教育模式,使我们人的头脑更加封闭、更加僵化,这对我们未来国家的发展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所以必须要改变我们的教育。

经常说到这么一句话,好的教育能够因真理而自由。好的教育可以使你自由,但是如果是不好的教育,这个知识可能会成为你的一个羁绊,或者是你发展的一个障碍。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现象,就是人们经过教育之后反而失去了一种探索的精神,失去了自己的兴趣,这种教育是对人的伤害。急功近利的教育,把人当成工具的教育,会限制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这些学生本来应该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因为缺乏价值的判断和人文素养,使他不能够做得更好或者发展得更好。我认为教育中应该树立起一个观念,就是一定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

从这点出发,我们在实践上就会有第三个共识:教育激励学生学习知识,还应该给他们常识、见识和胆识。因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全面的发展。

教育应培养人的见识和胆识

常识大家很好理解,它是人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基本的认识,是社会的一些共识。它不仅关系到你懂什么、你知道什么,还有你内心真正相信什么、信仰什么、坚持什么、坚定什么,这就是常识。现在看到很多奇怪的现象,实际上违背了常识。

见识是属于一种智慧,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够综合、能够连接和孕育各种知识,让你通过掌握各种知识来对事物下判断。

胆识表现为一种勇气和很强的执行力,但本质上讲它是对你的目标、对你的见识的一种自信和一种坚持,只有内心坚持了,才能够真正地有勇气。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的成长。

第四个共识,教育不是单向的,不是老师把知识讲了学生就一定能够接收,所以怎么样调动学生的潜能是重点。在教学方法上、学习方式上怎么样做得更好,才能够让学生听懂。我觉得老师不应该是知识的二传手,而应该是知识的向导,引导学生进入到知识里。很早以前我们学校里有一个生物化学的老师,多年都是用英文讲课,他说有的学生表示听英文来学习知识内容挺困难的,能不能用中文讲。他以此来询问我的意见,我反问他:你讲课的过程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传递知识吗?还是说你要激发学生进入到这个体系当中去?如果要是从学生未来发展角度来讲,接受最新的文献,从知识的角度来讲应该是用英语更好。所以我们就要问自己,我们上这个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另外要知行合一,实践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人大的老师做的实践,就是大学和企业合作的教育,应该是很好的一个尝试。

我觉得现在的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训练,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遇到一个事情,你不能够轻易地去相信或者反对,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经过自己寻找证据才有结论。我听过很多中国的学生演讲,经常有很多很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但是你仔细听起来这些并没有非常深刻的思考和内在的逻辑,我想这是我们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现象。特别是现在互联网时代,大家看到太多的很直观的观点,出来一个观点大家马上表示支持或者反对,实际上都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学生真正价值观的建立需要思想的碰撞,需要通过不同的理论教育才能得出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有自己封闭起来的倾向,去讨论、去辩论,要让他去追求、探索内在的关系,他才能慢慢树立起来。

教育要打开学习的边界

第五个共识,未来教育一定要打开边界,要打开学生的边界,要打开学习的边界,要打开学校的边界。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校不再有知识的垄断地位了,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很容易地获取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另外就是社会在变化,但是大学其实是很难改变的,变化比较慢。所以想让学生真正地适应社会,我觉得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你必须打开边界,打开学生的边界、学习的边界和学校的边界。

我相信在未来,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会越来越突出,技術创新、知识创新等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在企业里。大学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个事情,真正提升我们的教育。我相信今后大学的创造是开放的,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不断产生新思想、前沿科学和未来的技术,让我们的大学的价值更加发扬光大。

总结来说,未来教育以人的全面成长为中心,除了知识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常识、见识和胆识,要释放学生内在的潜能潜力,要打开大学的边界。

猜你喜欢

胆识常识共识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回归常识
工匠精神之胆识
别让“PX共识”在爆炸中瓦解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