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策略

2020-06-05杨玉华

学周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构建高中语文

杨玉华

摘 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方法方面,鼓励学生质疑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探究环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促进其自主探究,进而获得高效的课堂。引导型课堂就是教师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构建;引导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7-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37

新课标中指出,高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环境,使其能够自主学习,树立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等因素自主调整好心态,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探索适合自己学习的有效措施。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日常教学的重点。引导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对其加以充分利用。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可以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态度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着方法单一、传统、枯燥的情况,导致教学活动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准确地表达出课文中的情感、魅力等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影响语文教学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1]。其次,从学生学习态度角度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留给学生枯燥乏味的印象,且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都没有什么变化,打击学生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存在“无所谓”的学习态度;还有的学生存在应付教师的心理,最终欺骗的是自己;有的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在语文知识学习时不知所措,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教师需要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寻找一种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策略

(一)对学习方法进行引导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活动。教学活动需要围绕学生进行,这也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教师在构建引导型课堂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引导。每个人的思维能力和习惯不同,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性,适合学生的方法也不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能力的基础,需要提高教师的重视度,并且能够考虑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方法引导的有效性。在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时,首先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正确预习。预习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能够提高预习效果,就能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配合度,能够在教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和回答,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时,需要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其次,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有计划地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使学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最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环节,同样需要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既节省复习时间,又保证复习效果。在复习时,需要学生了解自己在哪方面存在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而不是将所学知识全部复习一遍,从而提高复习有效性。

(二)对实践能力进行引导

高中语文教师构建引导型课堂时,要从课文的教学内容出发,设计科学的活动情境,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故事情节非常丰富,人物形象也非常生动,教师可以从这点出发,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取知识,并且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按照课文内容配合教师,并且分析教学活动是否存在不足,如果有,则应明确指出并提出解决对策;学生还可以从课文内容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教师交流过后确定教学形式。只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知识,进而提升实践能力,在学生日后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2]。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实践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必备技能,教师恰好利用构建引导型课堂的机会引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可以是学生接收知识、再创知识的一个过程。学生在完整的实践活动中由外而内地吸收知识,而后由内而外地对知识进行合理表达,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学生能够在阅读中领悟课文知识,在表演活动中体验知识,在评价中欣赏知识,进而使自身的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以及表达力等得到均衡发展。在人人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内化、积累以及运用等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在教学情境部分结束后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升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实现引导型课堂的教学目的。

(三)对探究能力进行引导

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并提出问题,这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疑问是学生发现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因此,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触发学生“追根究底”的迫切愿望,促使学生形成探究性思维,进而在质疑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和解决难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价值较高的质疑性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式。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的论点、论据,准确表述自己的观点和道理。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构建引導型课堂时,需要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引导。

引导学生的探究能力时,教师选择的问题通常是能够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或是经过深入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采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这是学生的个人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学生的个人能力有限,故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引导型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通过合理的问题或情境,培养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对思维空间进行引导

高中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提出问题之后没有预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甚至没有思维发展空间,而是习惯性地直接追问,想要快速地给出结果。那么,在学生对题目了解不够全面的情况下,就会影响学生思考的深度,也无法留给学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比较模糊,甚至没有印象,自然也就无法灵活使用知识。从这一点来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合适的学习环境,通过适当的“引”,使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和运用知识。这种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参与意识,可唤醒学生内心对学习的渴望,从被动的学习思想和状态中走向主动,便于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保证教学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构建引导型课堂时,可以针对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引导,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在引导学生思维空间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使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在提问时要保证: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必要时可以与生活结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问题的难度适中,避免难度过高打击学生积极性,也避免难度过低影响学生思考深度;问题要保证合理性,即从学生综合能力、教学目标等角度综合考虑,确保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学会知识并且利用知识。

(五)对感知能力进行引导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通常可以总结为四个阶段,即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进行局部阅读、从深度层面上把握课文、利用实践训练促使学生提高能力。首先。在整体感知阶段,需要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自主学习,避免学习偏离主题;而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全貌”。其次,教师需要在学生能够整体把握课文之后,组织学生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展开局部阅读和深层次分析,促使学生从深层次上把握课文。最后,设计科学的实践活动,利用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提升高中语文构建引导型课堂的效果[3]。

(六)对学习习惯进行引导

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尝试构建引导型课堂,并积极落实教学改革。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将预习环节的目标定位为对不熟悉的知識有深入学习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够利用教材和资料总结知识点;较为准确地分析或理解课文,能够与其他学生正常交流看法。在学习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从预习阶段设定的目标出发,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教学内容,并对课文比较喜欢的或重点的词语、句子等内容进行标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还能为学生的复习打好基础,在保证复习效果的基础上,提高复习效率,减少复习占用的时间。高中阶段的学习非常紧张,减少学生的语文复习时间,不仅能够增加其他学科的复习时间,更主要的是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始终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三、结语

引导型课堂顺利实施的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即以学生“能学”作为基础,引导学生“想学”,进而使其“会学”,从而在学生确立学习责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坚持学”,尽量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走出传统学习思想的桎梏,积极、主动地学习。高中语文构建引导型课堂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进行引导,提高引导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丽娜.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9(9):46.

[2]王治宇,杨玉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186.

[3]张光辉.高中语文“四导学教”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以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为例[J].华夏教师,2019(21):36.

猜你喜欢

构建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