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英汉笔译课教学的启示

2020-06-05余卿李悦园

学周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学启示翻译教学翻转课堂

余卿 李悦园

摘 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需要融入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其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对于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的要求;加强课前预习指导;深化概念理解,解决问题并引导讨论深入。通过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入研究实践,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分析批判、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翻译教学;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7-00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03

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国际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译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培养出能与社会接轨、满足市场需求的译者,翻译教学的模式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翻译课堂的转型,其要点是教学模式从单纯的翻译技能培训逐渐过渡到翻译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重结果到过程教学法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出现的背景

传统的英汉笔译翻译教学方式是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翻译一些句子或一段文章,经批改后,以参考书提供的译文为据,在课堂上评讲学生的译文,讲解如何翻译才“正确”或“更好”。在此基础上,引出相关的翻译理论或技巧,说明其对于翻译的指导作用。这种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显而易见:学生的主要课堂时间都用于听教师讲解应该如何理解原文、如何翻译以及翻译理论的指导作用。教师讲解多,翻译实践少,这违反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参与不足,其结果必然是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甚至失去对翻译的兴趣。而学生一旦失去兴趣,学习效率低下成为必然的结果。

翻转课堂的出现迎合了翻译课堂革新的需求,为提高大学翻译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翻转课堂指的是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原本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内容提前到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成为解决问题、深化概念理解、进行合作学习的地方。

就翻译课堂而言,首先,教师提前录制简短的教学视频制作成教学材料,包括翻译技巧、策略和练习材料,学生课前在平台上自主学习并完成练习。学生可以根据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反复播放教学视频,在完成翻译练习的过程中找出疑难点。其次,在课中,教师只需要对视频的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提出并讨论问题,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增强其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获取知識的能力。再次,在课后,学生利用平台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总结,并对本堂课进行评价反馈。教师则根据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完成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平时成绩打分。这样的翻译课堂模式除了能将学生转换成课堂的中心,提高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外,还能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这种教学模式无疑很好,但如果完全应用于教学,却意味着教师需要制作大量的教学视频,对于教学、科研任务负担沉重的一线教师而言,并不现实,但其指导思想却很有启发意义。下面我们将介绍一项在翻转课堂指导思想的启发下的教学创新改革。

二、翻转课堂的实践

受翻转课堂指导思想启发,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将只重“教”改为“教”与“学”并重,尤其是重视课前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准备、如何自学,重视课堂上的互动。课堂教学对象为本科三年级翻译系学生。教学改革试验时间为一个学期。下面介绍改革措施及依据。

(一)提高对于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的要求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只重“教”不重“学”,忽视了学生课前预习准备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将精力都投入到如何备好课、课堂上如何讲得通俗易懂、课后认真细致批改作业上。尽管教师也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章节,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记下问题和难点,翻译几个句子或一篇短文,但预习量不够大,面不够广,加之由于担心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往往深度不够,且课堂上对于预习的检查流于形式。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没有得到辅导,学生之间缺少讨论。因此,由于以上原因,学生预习准备的效果并不理想。然而,没有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学生就缺少了听课、参与课堂讨论以及进行翻译实践的基础,产生不了学习探究的愿望,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学失败。

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前学习的指导,提高要求,如此才能确保预习效果。为此,在课堂改革中我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通读教材相关章节,概述其内容。

2.对于一种翻译方法,要找到5个能证明其有效的例子;对于一种理论,要找到3个能够证明其有效的译例。

3.阅读网络、学术刊物上对于教材相关内容的讨论,并做出自己的评价。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了解、使用学术资源的能力,能够从不同观点的碰撞中了解他人观点的基础、分析问题的视角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是为了以后不教,即帮助学生逐步摆脱对于教师的依赖,学会独立学习。要达到此目的,就需要促使、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自学的能力是在自学之中,尤其是在有一定深度、广度、难度的自学中才能培养起来的。

除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外,提出这样的要求的另一个原因是课堂教学时间不足。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每周通常只有两节翻译课,充其量为100分钟。要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只有匆匆将内容讲完,教学效果无法保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提高对于学生预习准备的要求。

为达到预期效果,我将学生预习准备情况从占期末总分的20%提高到40%。这样做是考虑到学生往往无法抵御网络的诱惑,完全依靠他们的自觉性,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预习准备情况占总分之比虽属无奈之举,考虑到大部分学生都很重视分数,这样做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加强课前预习指导

预习指导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学材料,二是教师在课前初步审核学生的自学效果并指出改进方法。

在翻译课程开展之前教师就将学案发给学生,内容包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要求、评分标准、每一周学习的内容,然后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組。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自学资源包括学术资源、每堂课的讨论题目、解题的引导。以翻译实践中最常见的归化、异化为例,给学生提供了从近年《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学术刊物上选出的相关论文、网络上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的链接、参考书单等;提供讨论题,如“什么是归化、异化”“找出归化、异化的译例,探寻归化、异化的优缺点何在”;要求学生分析优秀译文所使用的译法,译者使用归化或异化方法可能的依据、所产生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归化或异化所适用的条件,如语境、翻译目的、语言媒介、接受者等制约译法的因素。每个小组将自己讨论的结果、所遇到的问题提前发给教师。初次接触翻译,学生会遇到很多术语,而这些行话若不了解,会影响预习效果。教师向学生推荐了《中国译学大词典》(方梦之2011),并介绍使用方法。

每堂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的情况,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对汇报做出初步反馈,反馈内容不在于给出正确答案,而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深化概念理解,解决问题并引导讨论深入

学生经过自学,有了一定的准备,课堂教学就有了基础。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和互动,学生可以深化对于概念的理解。以直译与意译为例,学生常常将以上概念与归化、异化相混淆,学生经过自学仍旧感到难以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于是,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他们搜集到的典型译例进行对比,引导他们发现其中差异。对比使他们发现,前者涉及的是语言层面,后者涉及的是文化层面。教师鼓励学生寻找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查阅《中国译学大词典》发现自己的观点正确,且通过努力也能够得出与权威辞书相似的结论,因此受到很大鼓舞,自信心大增。

如有学生得出结论,归化译文优于异化译文,我就追问其根据。回答是:归化译文容易理解,因为翻译是帮助不懂原文的读者理解原文的。我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有学生提出,异化译文更佳,因为异化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而佳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就进一步追问:什么是佳译?对谁而言是佳译?在什么语境下是佳译?传递原文意义是翻译的唯一目的吗?对于笔译与口译,佳译的标准都一样吗?这样一来,学生就意识到,翻译讨论可以远比原先想象的更加深入。学生看问题时,考虑的角度多了,涉及的面广了。

三、讨论与总结

我认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教学的中心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做研究是一条可行之路。通过在教学模式中融入研究实践,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分析批判、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提高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以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采取措施强制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搭起支架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自主研究能力。教师不仅要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更要提供引导和帮助。

改革后期,教师对课堂改革成果做了评定。课堂满意度调查发现,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学生反应,预习准备时间远多于以前,平均每位学生每周的预习时间增加了1.5小时。教师在课堂测验中也发现,通过预习和课堂讨论,学生对于翻译理论、方法的掌握远好于以前。以上证明,翻转教育模式在本科高年级翻译课上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

参考文献:

[1]陶友兰,刘敬国.以提高译者能力为中心的翻译硕士笔译教学综合模式新探[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4).

[2]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教学启示翻译教学翻转课堂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