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井穴结合颞三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NSE的影响

2020-06-0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井穴神经元缺血性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针灸科, 广东 深圳 518133

急性脑缺血(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疾病是常见的脑血管病,本病常见发病急聚、病情较重、变化多样、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及致死率高的特点。在祖国传统医学中针灸学占有重要地位,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有可能跻身于国际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因此,研究针灸学防病治病的作用机理,对推动针灸在临床的推广运用有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既往研究发现,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的水平对脑梗死的病灶大小以及预后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可用来作为脑梗死的敏感性实验室指标[2]。而关于电针井穴结合颞三针对ACI大鼠对血清中NSE水平的影响在国内鲜有报道。 本研究观察运用电针中冲(双)、涌泉(双)结合针刺颞三针对 ACI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及血清中 NSE水平的变化,旨在为临床运用井穴结合颞三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提供些许理论依据。

1 实验动物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筛选清洁级成年Wistar雄性8月龄大鼠48只,体质量(400±50)g,光照下喂养12h、室温控制在23~25℃左右、让其处于在自由饮食的环境中生存。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尼莫地平(30 mg,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NSE酶联免疫试剂盒(上海臻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酶标仪购于美国 BD公司。

1.2.2 实验动物分组与造模 筛选清洁级成年Wistar雄性8月龄大鼠48只,从中随机选取32只大鼠,采用电凝阻断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建立 ACI模型大鼠, 余下16只用于假手术模型建造,建模后的16只假手术模型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8只,建模后的32只大鼠ACI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8只;建模后24 h从假手术模型和ACI模型大鼠中各随机选取一组进行数据采集,剩余的一组假手术模型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将剩下的3组ACI模型大鼠分别命名为针刺治疗组、空白模型组和西药对照组。

采用电凝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制作大鼠脑卒中模型[3]:即首先对大鼠进行麻醉,使用3.5%水合氯醛,剂量为1 mL/100 g,麻醉后,取大鼠俯卧位并将大鼠头部固定,以头顶正中线为基线,向左侧旁开0.3 cm处,做与正中线平行切口,长约1 cm左右,分离皮肤将颞肌从颅骨上剥离,暴露颞窝,使用颅骨钻在鳞状骨前部打孔,使用小咬骨钳向前下方扩大骨窗(注意不破坏硬脑膜)。在大约左眼和右耳之间的连线上的大脑皮层表面,可看MCA。使用玻璃分针使MCA 充分暴露。使用电热烧灼器( 932 型,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调好适宜热度,在嗅束和MCA交界区对其进行凝断,术后缝合并进行保温和感染预防。假手术组不凝断MCA,其余过程同前。 术后常规饲养、观察。

1.2.3 干预方法 针刺治疗组选取中冲、涌泉、颞三针(穴位定位均参考《实验针灸学》[4])。采用一次性无菌毫针(0.25mm×25mm,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刺入2~4mm深,选取井穴接华佗牌 SDZ-V 型电子针疗仪(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左右侧肢体井穴分别各接一对,采用刺激的电流为1~2 mA,频率2 Hz/20 Hz,疏密波,每次刺激30 min,1次/d,共治疗7 d。西药治疗组腹腔注射尼莫地平(德国BAYER 20mg)灌胃,根据“人和动物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率表”确定灌胃使用的药物用量,根据尼莫地平12 mg/Kg的使用剂量,使用生理盐水按0.6 mg/mL的比例配制药物,每天2次(分别于早、晚灌胃),治疗7 d为1个疗程。空白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均做常规饲养不做任何干预处理。

1.2.4 实验指标检测方法 各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0.35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断头取血,制备血浆,置4℃ 冰箱,待血液凝固后采用5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出血清。按照NSE ELISA 试剂盒说明测定血清 NSE水平。

1.2.5 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方法 在造模结束后24h和治疗7d后,分别采用 Longa[5]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评分标准分为五个等级:0 分: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 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2 分:向外侧转圈(追尾现象);3 分:向对侧倾倒;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评分范围在 ≥1 且 <4分者判定为为模型建造成功,不符合评分要求的予以剔除。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比较 造模后24h,对比针刺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与空白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分别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对比针刺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分别与空白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比较 (分,

注:造模后24h与假模型组比较,★P<0.01;治疗7d后,与空白模型组比较,#P<0.05。

2.2 各组大鼠的血清NSE比较 造模后24h,对比模型组和假手术组 NSE水平,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对比针刺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大鼠的NSE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分别与空白模型组大鼠NSE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n24h7d假手术组84.68±1.745.13±2.12空白模型组8 15.23±3.51*12.31±3.34*西药对照组8 15.23±3.51*8.75±2.37*#针刺治疗组8 15.23±3.51*9.54±2.64*#

注:造模后24h,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治疗7d后,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与空白模型组比较,#P<0.05。

3 讨论

2015年我国卒中协会首次发布中国卒中流行报告[6]显示每21秒就会有1人因卒中而死亡,在我国卒中已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首位疾病。急性脑缺血,即缺血性卒中的急性发作,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中医称之为“中风”。中医认为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内伤耗损、体态肥盛等,引动内风旋动,气血逆乱,上犯脑络,致使血瘀脑脉或血溢于脉外,因而发为中风[7]。

近十年来国内临床运用针灸治疗相关疾病的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在临床上应用针灸治疗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8]。 临床研究表明[9-11]井穴刺络疗法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急性期意识障碍、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且多项临床研究[12-14]表明,井穴刺络能够调节颅内血流动力学,刺激外周血管壁交感神经,增强损伤脑组织的能量供应,平衡缺血区细胞外离子浓度,调节缺血区域氧分压,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等。王澍欣等[15]研究发现针刺颞三针对脑部代谢和神经的兴奋性有显著功效,具有促进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16],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临床上应用井穴配合颞三针治疗中风也取得的很好的疗效[17]。此疗法方法独特、可操作性好,其中井穴位于四肢末稍是表里阴阳经交接之处, 经气“发生”之所在,井穴针刺适用于 “气血逆乱,上犯脑络” 的病机。针刺井穴具有激发脏腑经气之运行、经络之疏通、阴阳之调整及醒脑醒神等效用。颞三针位于头部颞侧,研究[18]表明针颞部穴位可激发经络气血运行、促进局部血流运行之功效,可促使侧枝循环的建立,重建功能活动的神经通路。

在神经细胞中,NSE是参与糖酵解的关键酶,是能够非常敏感的反映神经元损伤的一项生化指标。 MOORE等[19]1965年首次提出一种酸性的可溶性蛋白14-3-2,随后发现这种蛋白特异性定位于神经元细胞中并且具有酶的活性,故称之为 NSE[20]。由于烯醇化酶主要由α、β、γ以三种不同的亚基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目前已发现的是 αα、ββ、γγ、αβ、αγ等5种烯醇化酶同工酶,其中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中的是αγ和γγ两型,故称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正常的健康人的脑脊液和外周血中的 NSE含量通常是含有非常低的含量,当急性脑组织损伤时,神经元变性、坏死,神经元细胞膜及血脑屏障遭到损伤破坏,其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NSE被大量释放到血液中。 研究证实NSE在外周血中的存在与神经细胞的高死亡率相关[21]。 血清 NSE水平随 ACI患者病灶直径及神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22][23],且神经功能的改善与 NSE水平降低明显相关[24], NSE含量变化可以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其作为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5]。因此, NSE是用于评估神经元损伤的重要生物学指标[26],可作为改善缺血性卒中的病情诊断和治疗后评估的敏感性实验室指标[27]。

综上所述,电针井穴结合颞三针可有效改善 ACI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其机理可能与血清 NSE水平降低相关。临床上多应用井配合颞三针对卒中认知障碍相关研究,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机理研究鲜有报道,本次研究旨在为临床运用井穴结合颞三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提供些许理论依据。但缺乏临床证据,临床试验将是课题组今后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井穴神经元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从“阴井木,阳井金”浅析井穴的主治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井穴结合颞三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NSE的影响
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大鼠缺血后脑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激活皮层生长抑素中间神经元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