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话”
——关于阅读活动中的审美教育
2020-06-05陆敏娟
文 陆敏娟
早期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早期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幼儿园的阅读教学活动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以识字教学代替阅读活动,以能力培养代替心灵感受,使原本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变得枯燥无味。在阅读活动中,幼儿往往不在感受,而在接受;不在想象,而在回忆。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对幼儿审美感性的挖掘,忽视了审美体验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幼儿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这一观点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不能仅仅局限于阅读活动本身,而应注重挖掘阅读内容的多元价值,使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阅读活动是让幼儿与书籍进行心灵对话,通过给予幼儿多元的感官享受,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呢?
一、欣赏阅读材料的形式美
《纲要》中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由此可见,阅读材料的提供很关键。好的阅读材料能让幼儿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幼儿再次阅读的兴趣。
什么样的阅读材料适合幼儿呢?优秀的绘本无疑是最佳选择。绘本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是引领幼儿成长的最佳读物。绘本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色彩、线条、构图都能形成视觉美。在阅读绘本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让幼儿对绘本的形式、内容与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关联形成初步认识。
绘本中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的图画,能够给幼儿带来美的熏陶和教育。如阅读绘本《逃家小兔》时,当教师将放大的绘本画面展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们都瞪大了双眼,惊奇地看着绘本中深邃的蓝色、灵动的绿色、温馨的白色……这种由图画带给幼儿的美的体验是文字无法传达的。小兔变成了一只鸟,兔妈妈变成了一棵树,可还是兔子的形状,树兔形象的兔妈妈,伸出双手,满怀期待,温情地迎向小兔,从兔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再如,在阅读绘本《风到哪里去了》时,我将春景图展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们认真地看着绘本中的蓝天白云、嫩绿的草地、盛开的鲜花、飞翔的燕子……并不时地感叹道:“好美呀!真漂亮!”有些幼儿甚至高兴地拍起了小手。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观察绘本画面的用色特点,感受色彩运用的技巧,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创作的欲望,为今后的美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很多幼儿能将自己看到的图画特点和色彩搭配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用色更加大胆、丰富,对比更加鲜明,画面更加亮丽。如他们笔下动物的毛皮颜色不再是单调的纯色,而是更具有层次感;植物的叶子不再是统一的绿色,会根据自己的心情而变化。从幼儿的作品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有多强烈。
绘本的画面内容不仅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心理需求,还可以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阅读材料在绘画方法、材料应用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布书、多媒体阅读材料等,既可以为幼儿积累关于美术创作的经验,又可以为幼儿的审美学习提供素材。绘本将文学和美术完美结合,可以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产生艺术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二、感受阅读材料的语言美
《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绘本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包括语言美、图画美、意蕴美。语言作为文学的载体,其审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优秀的绘本蕴涵了许多值得幼儿学习的语言,让幼儿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中渗透的人文精神,久而久之,能够提高幼儿的理解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如绘本《晚安,小月亮》中,老师轻声诵读:“繁星点点,月亮高高挂在夜空。他为两只小鸟轻轻将歌谣吟诵。小鸟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悄无声息,睡得好香……”“看着小鸟安然入梦,月亮用手中的大书为鸟巢遮风挡雨。他轻手轻脚融入浓浓夜幕,不过仍在为亲爱的小鸟守护……”幼儿们都沉浸在老师悦耳的朗读声中,充分地享受着语言文字的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经常接触这些优秀的阅读材料并学习、感受其中优美的语句,有利于幼儿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文字欣赏能够促使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语言艺术的审美情趣。
优美的语句、节奏和韵律,也能培养幼儿最初的审美感受力。如绘本《好饿的小蛇》中,作者将小蛇饥饿的形象及贪吃的过程刻画得生动又形象,不论是词汇还是节奏都充满美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第一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三角形的饭团,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语言美绝非意味着一定要使用美丽的辞藻,这一段文字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词汇,可当我们反复诵读时,却能感受到一种循环往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韵律和节奏能给幼儿带来愉悦而直观的体验,并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引领幼儿用心去体会这些优美的字句篇章,在阅读中积累自己的审美经验。
三、体验阅读材料的情感美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借助故事、图书等,给幼儿讲讲父母抚育孩子成长的经历,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爱与母爱。”可见,在阅读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引导幼儿在阅读中不断地进行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
如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中,狐狸为小猪烧洗澡水,它先开心地捡柴火,然后鼓着腮帮生火,再来来回回地拎水,最后“哼哧哼哧”地帮小猪洗澡……为了吃到松软的烤乳猪,狐狸为小猪按摩全身,累得满头大汗,当那只小猪问:“狐狸先生,你在哪儿?”时,狐狸先生却听不见了——他已经累昏过去了。每当幼儿阅读这些含有幽默故事情节的绘本时,他们会进入故事的世界,情绪会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波动,这对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发展幼儿的社会化情感非常重要。
又如在《十一只猫做苦工》的阅读活动中,通过教师对绘本的讲解和总结,幼儿们知道了小猫们做苦工时因违反规则而受了教训,最后凭借聪明的头脑逃了出来,但再也不敢违反规则了。通过这一则故事,幼儿们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在阅读中受到的启发和感触,对幼儿的成长教育和审美教育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审美熏陶是我们进行阅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应让美在阅读中穿行,让阅读回到我们的生活。阅读活动虽没有音乐活动、美术活动那么直观,但它可以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阅读活动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应当融为一体。只有紧紧抓住阅读活动中审美教育这个大课题,阅读活动才能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