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初中语文经典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策略
2020-06-04荆昭轩
荆昭轩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占据的比重非常大,然而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导致语文成绩无法得到提升。为改善这一现象,注重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成为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一。本文将通过对该方法的深入分析,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与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经典文本 多元解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18
语文是初中学生的基础科目。通过对初中语文的深入分析我们可知,经典文本在语文教材中占据很大比例。对经典文本的学习,能锻炼到学生的阅读与逻辑能力。伴随着新课改在初中教育阶段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语文经典文本的多元解读。基于此,深入探讨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将对经典文本与多元解读进行概述,其次指出经典文本多元解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一、经典文本与多元解读概述
经典文本主要指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各种散文与诗歌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教材编写者精心挑选出来的,所以具有经典性。
对于多元解读而言主要指的是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者层面完成对文本的阅读,进而做到对优秀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并且在每次阅读的时候都能有不同的看法。除此之外,多元解读还可理解为:不同阅读人员以自身独特的性格与情感等对相同文本做出的多种不同理解。总之,多元解读的本质为: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内涵进行多元化的解读。
若将文本多元解读应用到教学中,具体的做法为:在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重教师的条件下,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发散思维,最终达到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教学目的。
二、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存在的问题
对任何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初中语文经典文本教学亦不例外。因为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而且要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与价值观念。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因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对文本的解读出现偏差。
当前,文本多元解读中常见问题有两个。
1.文本解读单调
现阶段,文本解读单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与学生缺乏良好的互动,缺少交流。原本对经典文本的理解过程为教师、学生与文本这三方面互动的过程。然而实际教学中时常会因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这种互动无法正常开展。一方面,对师生位置的认识不明确,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大部分教师都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只能被迫接受教师的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教参,没有注重对教材的研读,长此以往,势必消磨学生阅读经典文本的热情,最终导致多元解读开展的效果不佳。
其次,采取的解读方式太单调。开放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基于这一特征,在文本解读上我们必须做到开放化、多样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解读方式仍较为单一,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最终导致经典文本多元化解读效果不佳,学生也无法正确理解文本内涵。
2.过分解读
在初中语文经典文本的多元化解读中,虽然我们强调解读的个性化,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在文本的解读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解读,严重偏离文本的主体。在文本解读上,由于教师对多元解读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大部分教师普遍认为多元解读就是让学生任意进行个性解读。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学生的解读偏离了文本的本意。文本解读不能随意进行,而需要结合相应的社会背景等条件来完成。例如,在对孔乙己的解读上,教师一般会让学生发挥想象,设想一下孔乙己今后将会有怎样的发展。此时部分学生就开始天马行空的想象,说孔乙己走进深山准备归隐,结果发现一本武功秘籍,通过修炼成为大侠。这一解读虽然极具个性,但脱离了文本与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脱离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多元解读的实施往往需要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开展,但很多教师忽视了这点,导致学生对文本解读产生厌烦心理,最终解读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的策略
面对上述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面对解读现象单一这一问题,可采用多向思维解读的方式进行改善
对于经典文本而言,其解读思想往往是多元化的,没有固定的方向。因此,我们解读文本后所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唯一的,它将随读者思想的不断进步而完善。
例如,在解读经典文本《背影》的时候,可以从回忆、忏悔等诸多层面着手分析。基于回忆层面,通过与其他文章的对比可知,《背影》之所以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可体现在,这篇散文并非作者的亲身感受,而是作者对生活中的诸多感悟所进行的一种梳理。作者之所以写下了《背影》这一散文,与父亲的来信有很重要的关系。《背影》展示的是当下与过去这两个空间的跨步。基于忏悔层面,作者并没有在文中表现出自己如何思念父亲。相反,作者反复叙述自己流泪,表达自己的忏悔。
2.掌握解读的范围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除了能够吸引读者,让读者深入其中外,还能够给读者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可见,在经典文本的多元解读上,我们一定要正确掌握解读的范围,不能过分夸大解读或者错误解读,也要避免对文本解读的不充分。
还是以《背影》这一散文为例,大部分学生在对其进行解读的时候,都会负面化父亲的形象,这一解读无疑犯了偏离文本与时代背景的错误。为避免这种错误解读的出现,学生在解读过程中不仅需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而且必须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完成解读。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父亲的爱为线索,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解读的兴趣,并让学生带着疑惑去解读。当学生不能对文本做出解读的时候,教师可先对写作背景进行介绍,打开学生的思路。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又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总之,在过度解读的问题上,教师必须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正确把握解读界限,进而完成多元解读的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实施策略,相关工作者需要重视多元化解读的问题,进而让学生的语文逻辑能力与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提高语文整体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经典文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经典文本多元解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当前在经典文本的多元化解读上存在着过度解读与解读单一这两大问题。面对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倡多向解读思路与正确把握解读界限的方式进行改善,进而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钰《基于经典文本异同,培育语文核心素养—以初中部编版及人教版中鲁迅作品为例》,《文教资料》2019年第23期。
[2] 王艳《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部编教材为例》,《新课程(下)》2019年第4期。
[3] 叶益荣《让经典文言文绽放光芒—经典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8期。
[4] 周博、许采娟、栾力娜、张馨元《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研究》,《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年第1期。
[5] 石秀丽、陈派琼、郭晓燕、王江慧、荆秀花、张露露、孔繁月《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实践研究》,《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卷)》。
[6] 郑志芹《如此读经典,語文更厚重—浅谈初中阶段如何深度解读经典文本》,《中学教学参考》2017年第24期。
[7] 魏明驹《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教学及实践研究》,《甘肃教育》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