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本质是“拳”

2020-06-04李万斌罗名花

少林与太极 2020年9期
关键词:拳术歌诀技击

李万斌 罗名花

当今社会太极拳“大师”“特级大师”“宗师”,乃至某某派“创始人”“掌门人”俯首皆是,官方认定的所谓“高段位”也是不计其数,但当遇到有人叫板,力求切磋,这些人不是“缩头乌龟”,就是“难以招架”,即如“雷某人”“马某人”一样,惨得“一塌糊涂”,给“太极拳”丢尽了脸面。如当年的“太极杨无敌”在世,不知又作何感想?也难怪网上一片质疑之声——“太极拳大师为什么不能实战啊?”

这是“太极拳”的错吗?显然不是,不然“太极杨无敌”不就虚有其名了吗?“太极拳”如今还能名扬四海吗?

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太极拳“去技击化”的问题,是主管机构“导向”的问题。

有人把太极拳分为“健身养生类太极拳”“艺术表现类太极拳”“技击防卫类太极拳”,又有人发文指出“现在的太极拳,跟以前最早时候的真正的太极拳,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变异。太极拳怪象频出,真假难辨,总结为三种现状:太极舞,太极操,太极拳。”

其实,要认清楚太极拳不难,且看古“拳谱”是怎么说的:

130多年前,著名太极拳宗师李亦畲先生在其《廉让堂本太极拳谱?太极拳释名》中,即明確:“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故又名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个拳种,是拳,就一定要讲究实际应用,讲求实战搏击的攻防格斗。这是“艺术表现类”“健身养生类”“五禽戏”“八段锦”之流不能同日而语的。

说到此,让我们看看一首太极拳歌诀:

太极三合一,承架传授稀;

练拳软如绳,擖手活如龙;

散打出手快,进退活步行;

五行生相克,动作快如风;

不动如山岳,动比鹅毛轻;

身法微一动,打人不见形;

出手软如棉,变拳硬如钉;

打人心要狠,出捶如山崩;

对准发落点,捶捶不落空;

脚腿还要快,踢踹钩挂蹬。

这首歌诀录自赵堡太极拳三合一承架《拳谱》。这首歌诀明确太极拳:

“练拳软如绳”“出手软如棉”“动比鹅毛轻”,说明拳套演练的标志是:轻灵柔缓,圆润无端。正如拳经所云“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擖手活如龙”“进退活步行”“散打出手快”“动作快如风”“打人不见形”,就是技术风格的标志。

“变拳硬如钉”“出捶如山崩”“捶捶不落空”“脚腿还要快”“踢踹钩挂蹬”,不正是搏击攻防技击的真实写照吗?

这首歌诀已把太极拳描写得淋漓尽致。为此,我们可以将太极拳定义如下:

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是以轻灵柔软圆活缓慢的方式行拳,以快速无比闪惊巧取的技术搏击,以“太极”命名的中国武术拳种。

这,才是真太极!

我们曾真切的佩服一位拳家,他就是韩起先生,他曾在《搏击》杂志连续发表大作《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就是假拳”》,一再说明“拳术的攻击和防守能力都要通过对抗训练来掌握”“提高距离感和时机把握的训练无法单独一个人进行”“踢打拳脚靶一定要让靶子移动起来”“到对抗训练中提高把握时机的能力”“拳术不经过对抗训练既防不了身,也打不了人,更谈不上与人比技斗智上擂台,因为,这已是常识!”

如此等等,都是针对技击性质的“拳”而讲的,所以,太极拳是“拳术”,绝不是其他,任何脱离其技击性质的操式舞艺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侵权行为。

如果“太极拳”回归本质讲“对抗”,追求“太极杨无敌”的真功夫,提倡“切磋”与“交流”,恢复“太极拳”的“拳术”本质,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或制止太极拳的乱象,不再“惹人非议”或被嘲笑为“无能”了。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拳术歌诀技击
拳术论
小九九的由来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阅读理解·助学歌诀
浅谈长拳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年级上册认、写字总歌诀
编歌诀识记认写字表事半功倍
罗汉拳秘传技击法(八)
传统技击五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