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王廷所创太极拳套路、器械及其功效

2020-06-04崔春冬

少林与太极 2020年9期
关键词:技击套路太极拳

崔春冬

一、与以前拳术相较,陈王廷的独创有六个方面的特点:

1.武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

导引、吐纳是现在气功在古时候的一种名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物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也,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者之所好也。”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实际上是武术和气功的结合。他大胆地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等协调动作,同导引、吐纳糅合在一起,使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加强了柔化和爆发力量,从而达到练气养神、练气归神,以形引气、以气摧形,进而内、外双修的目的。练太极拳的人要求呼吸深、长、细、匀、缓,气沉丹田,就是这个道理。

2.武术和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

什么是经络?《医学改门》中说:“经者径也,径之支派旁出为络。”《难经》中说:“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身者也。”用现代的话来说,经络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渠道,是人体各个部分之间相联结的途径,遍布全身。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就是依靠经络的沟通和联结,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经络通则体健,不通则病生。太极拳缠绕运转的缠丝劲练法正是结合了经络学说,让人体的无形之气,以丹田为基础,循经络而运行全身,从而达到疏经络、调气血、通阴阳、养脏腑、濡筋骨、利关节而强身延年。

3.博采诸家武术之长

前面说过,陈王廷所创太极拳,除结合导引、吐纳和中医经络学说外,阴阳、虚实、柔刚俱备则是采取了阴阳学说。在招势上,也广泛吸收了民间武术的精华,博采了诸家之长。如吸取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中的二十九势:像懒扎衣、单鞭、金鸡独立、高探马等。其中,光是太极长拳就汇集了一百单八个不同的姿势,可见其吸收拳种之多。经他手所制的拳谱和《拳经总歌》,也撷取了戚氏《拳经》歌诀文辞。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这些学说和武术的精华,天衣无缝地熔于一炉,并且加以发展、创造,实非常人可及,这也是他所以成为明末以来著名的武术大家的重要原因。

4.创造了双人推手

自古以来,踢、打、摔、拿、跌是武术的主要技击方法。由于这五种技击法在实践时具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这就为花假手法开了方便之门。这样,前人苦心积累的宝贵经验,便由于实践不足,而很难提高技击水平。陈王廷独创的以粘、黏、连、随、掤、捋、挤、按为中心内容,在螺旋缠绕的基础上进行的双人推手(陈家原叫擖手,后传至杨家改为推手)则不然,练习时,二人可以运用周身之妙,彼以刚来,我以柔应,柔中有刚,人所难防。陈王廷《拳经总歌》开头两句话“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就概括地说明了推手的特点和方法。练习推手不但可以提高学者的技击水平,而且伤害性较轻,解决了不用护具设备也可以练习徒手搏击的技巧和技术问题。太极拳学派这种独有的竞技方法和下面谈到的双人粘枪,都是我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性成就。

5.创造了双人粘枪和八杆对练项目

粘黏连随、蓄发相变的刺枪术和八杆对练是陈王廷独创的太极拳长兵器的对抗性基本练法,他将陈氏太极拳术与众不同的缠丝劲运用到器械上,為长兵器对练开辟了一条简便易行、迅速提高技术的途径。

6.创立了太极拳理论

陈王廷在创编太极拳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练武实践,总结吸取了民间武术的经验,创立了太极拳理论。这个理论包括缠绕螺旋、柔中寓刚、避实击虚、顺应客观条件变化、以意行气、劲由内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因敌变化等等内容。但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兵荒马乱,这些著作大部分散失了。如今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总结了他的太极拳理论的《拳经总歌》。现照录如下: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踩也难敌。

钩逼朋揽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中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锤。

二换扫压挂脚面,左右边簪压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扭东击西要记熟。

上茏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脸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其他著作,只在后人的著作中发现片言只语。

陈王廷所创的太极拳,在一些太极拳著作中又叫长拳或十三势。所为长拳,是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个字。以掤、捋、挤、按按八卦坎、离、震、兑四正方;以采、挒、肘、靠,按八卦乾、坤、艮、巽四斜角;以进、退、顾、盼、定,按金、木、水、火、土五行。也就是后人说的,太极拳“脚踏五行(方),手舞八卦(圆)”。名曰“十三势”,实为太极图之意。

太极拳是集技击与健身于一体的拳术,这是它与其他拳种的不同之处。先说技击。据历代名手所言和太极拳理论研究,太极拳练到上乘功夫,可以达到周身一家,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柔克刚,以不变应万变,亦可得机得势,舍己从人,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引进落空,借力打人,也就是《推手歌》所说的:“掤捋挤按须认真,周身相随人难侵,任人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所谓“锤自心出,拳随意以”“心气一动,四肢皆动”“能去、能就、能刚、能柔、能进、能退,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耀如山光,察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以处静”“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掤、捋、挤、按,无不得其自然矣”(陈长兴《用武要言》)等等,都是这个道理。

二、太极拳的健身作用,用现代医学观点简言之,有以下五点:

1.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

练太极拳需要心静,并且十分讲究用意,这无疑对大脑有良好的训练作用。太极拳的动作完整一气,练拳中从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紊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这是需要良好的支配和平衡张力。因此,练太极拳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的紧张度,活跃其他系统及其他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大脑的调节作用,改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这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

2.加强血液与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瘀血现象

太极拳的动作组成,包括多种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这样,它就可以加强血液和淋巴的循环,从而减少体内的瘀血现象。

3.预防骨质疏松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的退行性变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骨组织中成骨细胞不活跃,不能产生骨的蛋白基质,致使骨生减少,吸收多,骨质变松。骨质松就容易产生畸形,关节活动也就不灵活。而打太极拳要求动作连贯、圆活,周身关节贯串,使周身所有骨骼均能得到锻炼。因此,常练太极拳不但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还有一定的防老作用。

4.促进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

人体中血液担负着营养周身各组织器官的作用,心脏则是血液动行的动力。久练太极拳,不但可以促进心肌收缩力的加强,血液输出量的增加,从而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而且可以使内气畅通,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物质的交换,促进各种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减少肌酸的蓄积。所以,因人制宜,常练太极拳对慢性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5.促进消化作用

前面已经说过,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太极拳的呼吸运动对胃腸道起着机械刺激作用,改变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此可以促进消化作用。

三、陈王廷之后,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沿袭,现在陈家沟所练的拳械套路有:

老架一路(共75势):此套路为功夫套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贯穿,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相随,腰是发气之源,以腰为主宰,处处运用螺旋劲,以形引气,以气催形,呼吸自然,虚实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

老架二路(共43势):以刚为主,刚中有柔,刚劲来源于丹田,向不同的角度、方向发出弹簧劲。动作复杂、急速、紧凑。套路中有蹿奔蹦跳、闪展腾挪等动作,具有快、刚、跃的特点。在运动时旋腰转背、旋腰转膀和旋踝转膝,形成一动全动的螺旋运动。

小架一路(共72势):小巧玲珑,柔和自然,阴阳开合,动静相称,外若处女,内似金刚,儒雅潇洒,舒展大方。

小架二路(共42势):虚实变化,动静结合,呼吸深沉,一气呵成,发劲刚勇,收蓄兼并,动行疾速,外刚内柔。

新架一路(共83势):此套拳不仅具备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相随,处处运用螺旋劲的特点,而且手法多,胸腰变化突出,弹抖更加明显,动作比较复杂。

新架二路(共78势):动作比较复杂,要求疾速、紧凑,刚多柔少,多以采、挒、肘、靠为主,掤、捋、挤、按为辅,着重于弹性,从而收到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的统一功用。

太极单刀(共22势):又名十三刀。多以缠头裹脑主要动作为体系,加之劈、砍、挂、撩等刀法,结合步型、腿法、跳跃、翻转的太极拳步法,使套路结构美观大方,雄健有力,具有“练刀如猛虎”的气概。

太极单剑(共46势):单剑是短兵器的一种,多崩、挂、撩、劈剑法,以腰为主宰,结合太极拳步法、身法,处处运用螺旋劲,沉稳、轻快、飘洒、自然,刚柔相济,构成套路的特点。其三十六势太极剑缓慢、匀柔,优美大方,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具有“舞剑如龙”的韵味。

太极双刀(共29势):短兵器。整个套路除砍、劈、撩、挂等刀法外,突出各种刀法花;同时刀法和太极拳身法、步法相结合,运用腰劲,练起来紧凑威武,协调一致。

太极双剑(共38势):套路中有各种刺、点、撩、挂等剑法,配合太极拳缠绕劲,动作灵活多变,腕力突出。

犁花枪夹白猿棍(共74势):套路以太极拳身法、步法、劲力及刀枪的拦、拿、扎、螺旋刺为主,配合舞花、点、崩、劈、缠等枪法,又以棍中的戳、撩、拨等棍法组成套路练习,迅疾勇猛,灵活多变。

春秋大刀:属长器械类。大刀挥舞,气势雄伟,被誉为“兵中之帅”,有劈、砍、撩、带、转、挂、格、抽、斩、云等手法,运用时背、刃清楚、明晰,使用时灵活多变,套路配合协调,完整一致,呈现出勇猛剽悍、刀如猛虎的雄健形象。

此外,太极器械尚有双锏、三杆、八杆、十三杆等。

这些拳械无论在形态上和技击应用上,仍基本保持了陈王廷创编的原有传统风格。

(编辑/诹祺)

猜你喜欢

技击套路太极拳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眼下有套路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罗汉拳秘传技击法(八)
传统技击五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