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2020-06-04熊丽红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0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

熊丽红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虽然起着关键作用,但學生“学”的作用更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认知风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认知风格是引起学习者各具特色的学习方法的根本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场依存型(Field dependence)和场独立型(Field inde pendence)”两种认知风格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反应和作用,提出针对学生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而区别对待、分别引导的因材施教的观点与方法。

关键词:认知风格;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因材施教

1.认知风格介绍

认知心理学上对认知风格的定义也有不同。Messick(1976)定义认知风格为稳定的态度、偏好或者习惯策略,决定了个体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方式。Ausburn(1978)认知风格是指表征个体认知功能方式一致性的心理维度,尤其是获得和加工信息的认知功能。Holzman&Klein(1954)认为认知风格是指认知管理的偏爱方式,是机体为解决认知问题而造成的的适应性需要的特征性方式。

学习领域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诸方面,但一般看来,学生学习主要是认知方面的内容。认知风格不存在好与坏之分。比如有些同学倾向于采用求异思维方式,而有些同学更倾向于求同思维方式。不用的思维方式有在不同的场合有发挥着不同的效果。认知风格的种类有很多,影响较大的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冲动型思维与反省型思维和内倾与外倾这五种认知风格。

由于认知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一致性与持久性,因而,它们必然是与学生的个性相关的。心理学家们也发现,个性不同的人,不仅在行为方面,而且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学生的性格与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关,从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影响。

认知风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即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认知任务上始终会有一致的表现。教师可以据此引导学生采取与学习任务相吻合的认知方式。教师也可以据此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2.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及对学习的影响

如前所述,认知风格中有一类为场依存与场独立。场依存与场独立这两种认知风格与学习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场依存性者对人文科学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此外,场依存性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性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表现在数学成绩上。场依存型的学生往往注重周围环境的影响,喜欢与人交往,对社会信息比较注意。场独立型的学生倾向于独立于外界,独立于他人,不注意获取社会信息,也不受外界信息影响(彭飞. 2003:61-62.)。在性别角色对认知风格的影响方面有过许多研究,一般认为女性倾向于更加直觉、保守、细致,而男性则倾向于更具分析性、开放性和整体性。在专业上,理科学生更倾向于场独立性,文科学生更倾向于场依存性(蔡旻君,张筱兰. 2007:52-57.)。所以不同的认知方式就有不同的学习策略。

3.认知风格在教学中的应用——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既有其优势、长处,有利于学习的一面,又有其劣势、不足,不利于学习的一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既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和长处,又要弥补学生在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上存在的劣势和不足。因此,根据认知风格可以制定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一是与认知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二是针对认知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势采取有意识的适配策略。匹配策略对知识的获得直接有利,他能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多,但无法弥补学习方式上的欠缺。而有意识的适配策略在一开始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的获得,表现为学习速度慢、学得少,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内容,但它的特殊功效是能弥补学习方式上的欠缺,使学生心理机能的各方面均得到发展(辜筠芳. 2002,24(5).)。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与认知方式来表现对学生的态度。

4.总结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明显的分类。只有时刻依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随时随地的变化,遵循客观规律,才能真正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教学指导,才能切实收到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Messick S.Personality consistencies in cognition and creativity. In S.Messick(Ed.),Individuality in learning [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76:4-23.

[2]  Ausburn LJ,& Ausburn FB. Cognitive styles:Some inform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 design [J].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1978,26:337-354.

[3]  Holzman PS,& Klein GS.Cognitive system-principles of leveling and sharpening: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ssimilation effects in visual time-error[J]. Journal of Psychology,1954,37:105-122.

[4]  彭飞. 重视学生认知风格差异——因材施教[J]. 基础外语教育,2003(1):61-62.

[5]  蔡旻君,张筱兰. 大学生认知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7(8):52-57.

[6]  辜筠芳. 浅谈认知风格在教学中的应用[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5).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高中语文作文分层合作运营教学的实践探索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