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丹土遗址的有效保护对策探究

2020-06-04孙全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6期
关键词:保护对策

孙全利

摘 要:文章以丹土遗址为研究对象,先介绍了丹土遗址的大概情况,具体包括对遗址勘探前的认识、对遗址勘探后的成果、丹土遗址的保护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做好丹土遗址考古工作、加大丹土遗址宣传力度、建立丹土遗址旅游景区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时期丹土遗址的有效保护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丹土遗址;保护价值;考古工作;保护对策

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交会点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更加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正是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的重要保证。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就谈不上伟大复兴。文化的作用和地位如此重要,呼唤着文化自信。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文化安全、事关国运兴衰以及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有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将许多具有较高价值的文化遗址保留了下来,这些历史文化遗址正是传播中华历史文化、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以及让中华民族拥有文化自信的有力载体。怎样将这些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好,是其能够将自身作用有效发挥出来的关键所在。因此,研究分析新时期丹土遗址的有效保护对策具有尤为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1 丹土遗址概况

1.1 对遗址勘探前的认识

丹土遗址(图1)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潮河镇丹土村及周围,西北距县城约42千米,南距两城镇遗址约4.5千米。遗址地处高埠上,文化内涵丰富,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汉代等时代的遗迹、遗物。该遗址于清末由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的父亲王廷霖发现,1934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王湘、祁延霈对山东东部沿海进行文物调查时正式确认了该遗址。

1989年秋,潍坊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范围试掘,出土了少量器物。

1995年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普探并做了试掘。探掘表明,丹土遗址是一座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堡遗址,大致呈椭圆形,东西约600米,南北约500米,城周长约1700米,城内面积约23万平方米,发现有城墙、壕沟、居住和夯土遗迹。

1996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丹土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300余平方米,发现房基18座,灰坑65个,沟5条,墓葬16座。遗存年代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以后者为主,出土文物230余件。

200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丹土遗址进行了重点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计1400余平方米,发现了由里及外的大汶口文化城、龙山文化早期城和龙山文化中期城三个城圈,发现有城壕、城墙、城门通道、蓄水池等。此次工作还发现了部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房基和墓葬,部分东周时期的墓葬。

通过多次勘探和发掘,目前丹土遗址的分布范围大致清楚,一般认为遗址东西长约680米,南北宽约490米,面积约33万平方米。1995年—2000年,山东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合作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以两城镇遗址为中心的山东东部地区开展了系统区域调查,依据地表陶片、石器等考古遗物的分布联合,考古队判断丹土遗址的面积为130.7万平方米。

1.2 对遗址勘探后的成果

从2015年1月开始再次经过了90余天的勘探工作,此次勘探范围向西越过丹土河到王家窑村东南,向东基本到河,向北则越过河抵黄岛区大岭村南,向南跨过丹土村东南池塘。

通过解剖勘探,初步判明遗址的四至为:西起丹土河东岸,东到村东麦田,北至丹土河南岸,南达村南土岭。丹土遗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400米,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不含古洼地)。

丹土遗址因取土造成高低不平,但总体文化堆积相似,文化堆积位于耕土层下,耕土层厚约0.3米,呈浅黃褐色,土质松散,含有大量植物根系、现代垃圾。

丹土遗址文化堆积厚0.3~4米,除壕沟外以东北部和西北部最厚,约2米,G9、G10与G3中间区域堆积最浅,约0.5米。堆积内涵丰富,发现遗迹有城墙、壕沟、城门通道、房址、墓葬等,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图2)等。结合以往的勘探发掘资料,根据出土陶片的时代特征,推定文化堆积的主要年代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和龙山文化中期。

本次勘探发现的壕沟的主要用途应是军事防御和防范水患。丹土遗址僻处一隅,丹土河又环遗址而过,围绕遗址的壕沟与丹土河一起构成了遗址的外围防御系统。由于遗址地处高埠之上,南北两侧均为低山丘陵,整个地形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形态,从遗址所处地形和当时的暖湿环境推测,由壕沟所组成的防御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洪和排涝。

文化堆积之下为生土层,分为黄褐色生土和青灰色淤泥两种,不同区域厚度不同,有些区域耕土层下即是,部分壕沟内则在4米以下,土质致密,黏性大。

丹土遗址发现有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三个连续扩建而形成的城址。除此之外,考古发掘表明丹土遗址所见最早的陶器为大汶口文化晚期中段的,其中多见大口尊残片、镂空高柄杯、鸭嘴足形鼎、单耳杯等。丹土遗址还出土数件有刻画图像符号的大口尊残片,与莒县陵阳河、诸城前寨、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同类器一致,表明丹土遗址在大汶口文化晚期中段已经成为中心聚落。

龙山文化中期城址废弃后,丹土遗址作为一般聚落持续了一段时间,发掘中发现G6打破夯Ⅲ和G3,并且G6也被H3032打破,这一时期的陶器如陶鬶、曲腹盆、鸟喙足鼎、子母口有颈罐形鼎、侧装三角形足等都具有龙山文化晚期的特征,可以说丹土遗址作为一般聚落一直持续到龙山文化晚期早段。

1.3 丹土遗址的保护价值

丹土遗址面积之大、内涵之丰富、延续时间之长名列山东沿海地区遗址之首。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包含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汉代等时期的遗迹、遗物,文物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丹土遗址内三重古城址叠压打破,时代上分属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其中大汶口文化城是目前海岱地区经科学发掘的年代最早的城之一,而龙山文化早期城和中期城以及蓄水、排水设施的发现,对于探索史前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深入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到龙山文化中期城,遗址面积逐步扩大,城内功能区划分愈加明显,这表明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城市两次向外拓展,同时丹土城也达到了发展的巅峰。

丹土遗址是同时期文化遗址中出土玉器最多的遗址之一,现已出土有玉刀、玉铲、玉钺、玉琮、玉璜、玉璇玑、玉戚、玉环等各类精美玉器,器形多具有体大、扁、薄、镶嵌绿松石、钻双孔等特征,代表了龙山文化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也是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象征。丹土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支文化的关系以及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史前人地关系、人口迁移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 新时期丹土遗址的有效保护对策

2.1 做好丹土遗址考古工作

要制订长期明确的计划,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有的放矢地逐年进行考古工作。考古发掘要立足于大遗址保护,要结合学术课题的设置,有目的地选择典型遗迹进行试掘,进一步搞清楚城址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城墙遗迹的结构和年代,从而为遗址规划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建议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引进环境考古学、古地质学、植物考古等学科手段,对于丹土遗址进行综合研究,构建遗址的微环境,以解构遗址存续时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变化。遗址是不可再生的,大遗址考古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选择工作地点、工作面积和工作方式时首先考虑对遗址的保护,做到对遗址最小干预。在运用常规考古方法的同时,应加强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勘探发掘中的应用,积极主动地探索物理探测、化学探测、航空航天影像分析、数字化测量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和集成。

2.2 加大丹土遗址的宣传力度

信息传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宣传,通过有效的宣传,能够加深人们对于所宣传对象的印象。丹土遗址的宣传就是要深度挖掘丹土遗址的文化价值,并通过多种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予以呈现出来,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丹土遗址。在丹土遗址的宣传工作中,政府作为最主要的参与者和传播者,需要加大对外宣传力量来不断增强丹土遗址的对外影响力。文物行政部门、大遗址管理机构和考古单位要广泛采取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多媒体、讲座论坛、模拟考古、虚拟重建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普及考古与文物保护知识。大遗址管理机构应将出版科普图书列入考古资料整理计划,组织编辑出版相关考古科普读物。除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丹土遗址的形象展现给公众,还可以寻求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企业的产品来帮助宣传丹土遗址。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其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拓展加深。建议科技、工信等部门应联合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科技型企业以及相关企业参与到丹土遗址的宣传工作中去,建立完善的覆盖更广的丹土遗址宣传体系,打造丹土遗址宣传名片,不断增强丹土遗址宣传效果。

2.3 建立丹土遗址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的建设是旅游开发最常见的方式,而丹土遗址进行旅游开发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对丹土遗址文化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建立多样的历史文化体验方式,通过对丹土遗址旅游景区的建立,再现丹土文化时期的场景,以模拟原始生活为主线并贯穿在景区建设中,以场景再现为主要特色,比如日本的吉野里历史公园。要将丹土遗址周边的历史古迹都纳入遗址景区中,形成遗址景区内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可以通过对景区内各景点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形成多样的旅游专线,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旅游偏好。旅游专线的建立需要导游解说、交通、住宿、餐饮等各种服务,其中导游解说词、工作人員的着装、载客车辆的装饰、住宿与餐饮的环境等均影响着游客的体验,是再现原始情境的细节,均要体现丹土遗址文化的特点。还需要建设固定的体验项目和标志性的景观与建筑,可从史料中寻找具有代表意义的人或物进行重点设计,对其进行主题包装。此外,由于丹土遗址景区有较大的面积,景点较多且路程较远,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参观完所有景区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而且在参观的途中游客还容易产生疲劳感。那么在丹土遗址景区内建设充满原始风情的丹土遗址民宿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能够满足游客的住宿要求,另一方面又能够借此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到丹土文化原始生态的艺术风情和魅力。

3 结语

作为人类文明成长的重要见证,历史文化遗址是我们祖辈的智慧结晶,它直接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段重要过程,具有历史、社会、经济、科技以及审美等诸多方面的价值,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证,理应得到健全完善的保护。而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址就是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维护社会稳定以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进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丹土遗址为研究对象,探讨新时期如何有效保护好该历史文化遗址的对策,希望能给予相关人员一定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秋梅.古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0):146-147.

[2]张仙玉.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9(14):212-214.

[3]蒋晓娜.浙江大遗址资源的创新传播路径研究[J].传媒论坛,2019,2(23):18-19+21.

[4]王卿.试论大遗址保护区居民座谈与大遗址的保护利用—以鸿山遗址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32-33.

[5]杜霖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4):99-100.

[6]何军海.浅析通渭战国秦长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J].东方收藏,2020(1):110-111.

猜你喜欢

保护对策
河北塞罕坝保护区马鹿初步调查及保护对策
浅议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西藏山南地区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
沧州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