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工资制的业务外包定价策略与管理机制探析
2020-06-04杭锦江
杭锦江
[摘 要]作为社会专业化分工模式,业务外包已经成为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做你回报率最高的,其余的让别人去做”,这一核心理念的恰当应用将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发挥比较优势,节约经营成本,降低管理压力,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发展趋势。立足核心业务,并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在规范的外包管理基础上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旨在通过充分利用公司内外部资源,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益,防控业务外包风险,切实提高企业优质服务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业务外包;管理创新;经营效益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0.060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0-0-02
1 规范业务外包管理的主要目的
1.1 优化业务外包计量模式
业务外包服务尚未形成有效的供应商市场,社会化程度不高,存在工作量无法准确计量、服务内容无法分割、业务不宜单纯使用工作量衡量等问题,即使部分能够准确计量业务,但因服务标准及时性等个性化要求,需要付出额外代价,导致外包业务无法用工作量计量,各企业无法进行结构化的目标考核。
1.2 强化业务外包激励机制
原有外包业务激励模式基本上是一种“大锅饭”的形式,通过引入基本服务岗位外包和增值业务模式后,消除原劳务派遣人员对工作稳定性的质疑,提高原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引导社会专业公司融入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利用外部丰富的人力资源,围绕企业专业服务产业进行培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促进企业与各类合作伙伴的和谐发展。
1.3 防范业务外包财务风险
以业务量为基础的业务外包计量模式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往往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业务部门只能通过编制虚假资料来确认业务量进度,给今后的税务、审计检查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采用定点定岗、岗位工资制业务外包能够做到准确计量,并为预算编制和财务审核提供了规范的标准和依据,实现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目标。
2 规范业务外包管理的主要做法
基于岗位工资制的业务外包定价策略和管理机制,基本思路是“基本服务费+增值服务费”,基本服务费测算过程是把常规外包业务分解固化至管理类、技术服务类、辅助生产等各类工作岗位,明确各类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根据近几年的同地区同行业工资发放情况测算出每类岗位的平均工资标准,依据总岗位需求量计算出基本服务费总额。
2.1 梳理重組外包业务,优化固化岗位设置
一是构建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以业务、财务和人资一体化的业务外包专题研究科目小组,具体负责业务外包模式下的业务流程重组,并建立和评测增量业务测算模型。二是梳理外包服务内容。梳理外包合同服务内容,按各类业务性质、工作流程、责任部门等属性进行拆分重组。三是分解重组业务包。在梳理外包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将各类外包业务合并重组,可以按区域或服务内容进行细分,使业务包能够灵活组合分拆,以满足不同社会专业公司的需要。
2.2 制定外包岗位职责,重构外包工作流程
一是制定岗位职责。在固化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分别以基本服务内容和增值服务内容制定各类工作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二是明确工作界面。业务部门分别对实行外包的业务岗位制定了详细的基本业务服务内容和基本业务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同时制定了为提高管理程度所需要的增值业务内容和要求。三是重组业务流程。目前,实行外包的业务中存在较多的交叉作业,因不属于同一业务,相互协调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资源。以生产服务和客户服务两个业务包为主线,按照“简化流程、破除交叉、界限清晰”的原则,重新构建业务外包工作流程。
业务外包管理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以下4个环节:一是业务外包计划制订,包括相关制度建设和外包策略确定、外包方案编制和审批等;二是承包方的选择,包括确定承包方的方案、资质预审等;三是外包合同签订,包括合同起草、文本审核、谈判和合同签订等;四是外包业务过程管理,包括业务实施过程中的定期检查和对承包方履约能力的动态评估等,这个环节涵盖了从业务外包计划制订、合同签订实施,直至履约完成的整个过程。
2.3 测算岗位工资标准,构建计量定价模型
一是测算工资标准。按照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两类业务分类测定,基本服务以近几年各类外包业务岗位劳动报酬历史水平、薪酬结构为基础,剔除浮动奖励、加班费等不确定性报酬,考虑近几年劳动报酬和CPI指数平均增长水平,综合测定基本服务外包岗位劳动报酬标准。增值服务由生产部门提交需求报告,明确外包业务的现状,制定管理措施,并预期效果,再由业务部门确定增值业务服务的难度系数,以基本服务岗位工资为基数,按难度系数测算增值服务岗位劳务报酬费,提交公司绩效管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二是定义模型参数。岗位工资标准是构建业务外包定价模型的基础,同时还要考虑完成具体工作所必需的工作装备、培训、劳动保护、管理费用、社会保险、税费等因素。对于工作装备和劳务保护费用,分门别类列明各类岗位,明确必要的工作装备和劳动保护用具清单,按市场平均价核定费用标准,培训费用按外包岗位工资标准的2.5%核定,社会保险费按照岗位工资的规定比例核定,相关税费据实核定,管理费和合理利润率通过招标、议价等市场化方式确定。三是构建定价模型。业务外包组价主要分成3部分,即人工成本、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各类成本测算模型如下。人工成本=(基本服务费+增值服务费)×(1+社会保险费率)×(1+税率)×(1+合理利润率);生产成本=(基本装备+劳动保护)×(1+税率);管理成本=业务培训费×(1+税率)+管理人员成本×(1+社会保险费率)×(1+税率)。
2.4 统一业务管理标准,完善外包管理机制
首先,制定外包合同标准文本。明确界定各类外包业务合同内容、涉税条款、资金支付条件、资金支付进度,明确增值业务计算依据和执行标准,对适用不同税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等业务采取分类描述、规范用词等方式统一规范合同文本,强化合同执行过程管控,防止各类外包业务合同内容交叉,防范重复付费、涉税风险或资金沉淀风险。其次,建立供應商评价体系。对业务外包供应商考评实行月度考评、年度总评制度,由业务外包部门以书面形式提交考核报告,各公司各业务部门实际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供应商费用结算的依据。年度考评是对业务外包供应商的全面评价,是公司判断是否继续与供应商合作的依据之一。
3 预期成效
3.1 推动管理权责清晰化
为了做好非核心业务外包工作,需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和相关责任单位。由专业部门负责管理本单位本专业业务外包工作;负责分类审核下属单位本专业定员范围内业务和定员范围外业务,组织编制和审核本专业业务外包计划和预算建议,纳入公司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草案;负责本单位本专业业务外包工作实施、安全与质量管理、日常管理和验收,承办与承包单位签订的业务承包合同和安全协议(如需要),监督承包单位落实各项标准、制度和规范;审核本单位本专业业务外包合同、重大业务的外包工作实施方案、承包单位的分包计划及分包申请、外包结算书和结算费用;组织对本单位本专业业务承包单位进行考核评价。
3.2 推动外包费用规范化
外包费用规范化与外包业务的分类范围及其实施策略、外包用工成本等紧密联系。一是根据业务外包范围要求,综合考虑公司外包业务性质、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效率效益、承包商市场等情况,科学合理开展业务外包工作。二是综合平衡单位标准成本水平和费用列支渠道,确定业务外包的可支出规模。深化应用标准成本,规范外包费用,业务外包费用通过业务量核定,避免出现以人员费用来确定业务外包费用的情况。
3.3 推动风险内控一体化
在业务外包计划制订方面的管控,一是包括检查是否有完善的业务外包制度,是否合理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外包方的条件等相关内容,是否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二是检查是否制定合理的业务外包策略,是否指定该业务外包归口管理部门,有明确的职责界面;是否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外包方案,并进行评估、审批等,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是否建立相应的监督处罚制度,避免相关人员在外包业务中舞弊。
3.4 推动非核心业务外包持续深化
根据业务性质的不同,企业可将业务分为核心业务、常规业务和其他业务。核心业务指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关联的业务。常规业务指与企业核心业务有关联但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业务,或者在企业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一般具备劳动力密集型特征的业务。其他业务指与企业核心业务无(弱)关联、社会化程度较高、人员流动频繁的业务,或者与企业核心业务有关联,但专业化程度非常高或升级换代频繁、维持该业务需投入大量成本的业务。企业可以明示核心业务不得外包,常规业务可根据各单位人力资源实际情况适度开展外包,其他业务适宜推进外包。
4 结 语
本文主要解决定价策略和管理机制问题,全面提升业务外包管理水平,还需构建相关指标,制定指标有落实、绩效有考核、成效有对比的均量考核机制。对各类业务外包逐一明确采购方式和适用条件,确保采购方式合法合规,制定定价机制。定员定岗是一个薄弱环节,不能完全做到“精简高效、按需设岗”,不利于业务外包内容的持续规范、岗位设置的持续优化,企业应成立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业务外包工作成效的指标体系构建和制度建设成效的考核,增强对业务外包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文学.管理会计那点事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段伟常,梁超杰.供应链金融5.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3]孙刚.均量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