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中职思政课堂的思路研究
2020-06-04刘珍池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职 思想政治课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中职德育课堂的研究(201811648)。
作者简介:刘珍池,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323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的精神指示,要全面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治国理政优秀实践经验的集大成者。如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政课堂,带领中职学生共同学习和贯彻最新思想的精髓,便是当前中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在任务开始之前,我们需要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堂”的全面贯穿与融合设计可行的思路、阐明努力的方向,为其他课程思政的教育工作者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也为新时代新教育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一、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中职思政课堂的指导思路
(一)整体“大思政”与局部“小思政”相结合的思路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然状态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它仅仅只是思想政治专任教师及其承担的思想政治课堂的专职任务吗?这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课惨遭被边缘化的境遇,原因就在于大家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是没有实际效用的课程。更有甚者竟拿“给你上政治课”这种玩笑话来戏谑调侃思想政治课程,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师的尴尬处境和地位。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一种局部的“小思政”状态,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在小部分课程、小部分教师和小部分教学范围内,因此而取得的实际教学效果也很小。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成整体的“大思政”状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每个学科的教师及教辅工作人员都能成为一名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的各种空间和整体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高度发展,世界这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部分与整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越发显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思想的工作。俗话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莫过于“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口袋,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挑战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的高难度工作。一种思想的植入、一个个灵魂的塑造,它是神圣而艰难的。特别是中职学生,正直青少年敏感多疑叛逆期,思想并未成型,辨别是非能力有限,他们除了接触校园生活的教育,还有很多时间是处在家庭教育和社会大环境教育之中的,导致中职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离经叛道的非主流思想的影响而偏离学校修建的思想正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个别行为、只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部分行为,那么可想而知这种局部的微小力量是很难抵挡学生周边大环境破坏性思想洪流的冲刷。
因此,要想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坚固而长久的实际效果,就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化、系统化,坚持整体与部分的整合,坚持发动所有社会力量的参与,使整个社会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合力。首先,思想政治专业教师要起到局部的带头作用,坚持局部重点而系统的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中职思政课堂的教学;其次,其他专业教师、班主任及一切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辅人员都应该参与到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现在任何课堂及班会、晨会、升旗校会之中,发动全校之力,全社会之力都来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巩固。课堂教学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主阵地,其它场所也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次阵地,只有全国上下一盘棋,整体和部分相互配合,才能打好这场全民“立德树人”的灵魂之战。
(二)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教学相结合的思路
传统课堂擅长对理论系统全面的梳理和讲解,虽说有满堂灌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输入理论知识最快捷、最高效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我们沿用了千年之久,万不可全盘否定和抛弃,我们需要做的是对传统课堂的继承和优化。
为什么我们要坚持继承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因为我们要学习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以及带领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历届领导人的实践经验和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只有传统课堂的集中系统讲解方式才能真正把这一思想讲清楚、讲透彻。虽然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讲座、报告、视频等各种信息渠道接收和讲解相关思想内容,但是这些都是支离破碎、不完整、不全面的,容易把系统的知识体系撕裂开来,不利于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学习和认知。因此,我们在主张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必须坚持和保留传统课堂的大部分优良教学方式,全盘否定只会导致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运行。
任何事物,如果没有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就难以被大众认同和接受,如果没有对新时代新问题的适应和跟进就很容易被淘汰和抛弃,课堂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不跟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做出符合时宜的改良,那么就很难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也难逃被诟病的命运。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有其优势也有其缺陷,缺陷就在于课堂教育的应试化和枯燥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學都只有一个目的——为了应付政治考试。这种功利性太强的教育方式,只会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昙花一现,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学,死记硬背、考完即忘,这些都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新时代的思想政治课堂必须实现从单边灌输到双边对话、让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现代传播元素,实现课堂理论传输和多渠道信息接入的联动机制,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时代感、科技感和吸引力。
所谓现代信息教学课堂,就是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嫁接和融合,运用新媒介、云数据、人工智能、移动网络、AR等新兴技术,实时收集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娱乐喜好,以此作为备课的参考,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相关的信息推送。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影视与音频并茂、人工与智能机器搭配等新时代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强传统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时代性,让正能量和正方向始终牵引着年轻一代的前进方向,不让学生思想被各种良莠不齐的舆论诱导而偏离正轨。
(三)实体课堂与隐性课堂相结合的思路
教育是有虚实之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所谓实体课堂(当前学校教学多采用此),即有教育的实体场所——教室;有教育的实体双方——学生和教师;有教育的实体对象——教材和具体的知识内容。实体课堂有明确地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重难点和情感要求,也会有相关部门通过特定的方式来验收学习效果,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有监管且比较容易落到实处。实体课堂教育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思想政治课堂的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必须坚持和延续。
但是,要早日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目标,光靠实体课堂是不够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APP的普及应用,网络视频和直播受到大家的喜爱,特别是我们生长在网络时代普及的青少年,浏览网页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一切活动的时间。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与教育对象俱进,让隐性教育出现在青少年所能接触到的各个地方。例如,当我们看到红黄相间的M就会想到麦当劳,这就是隐性教育心理暗示作用,它无声无息却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隐,不是没有,而是隐隐约约、若隐若现。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虚拟网络、虚拟课堂、小视频、小广告、小标语、小标志等众多青少年容易接触到的方式出现在学生的视野,起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隐性教育作用。社会生活、网络生活中的隐性课堂教育与校园里的实体课堂教育相结合,才能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顺利地进入到学生的脑里、心里。
(四)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相结合的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课一直以来只有理论课没有实践课,主要是因为思想的教育确实看起来是纯理论的东西,无从动手实操。但是,教育效果告诉我们,纸上学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讲历史、讲理论的时候,学生因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那段历史,他们会觉得这些东西太遥远太不切实际了,听不懂也没兴趣。再加上网络上诋毁英雄和篡改历史的恶搞行为时而有之,这让学生更加难以分辨到底谁真谁假,甚至还会怀疑教师的说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只存在于理论课堂之中,而应该加上缺失已久的实践课堂。事实上,我们国家各个城市都保存着有大量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资源供给学生参观和学习,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和历史资源,让各大博物馆、纪念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让各种纪念碑、纪念堂、纪念日等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课堂。
百闻不如一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的理论课堂,还应该搬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去。只有让学生们亲眼所见第一手珍贵资料,亲身接触历史古迹文物,才能触发其对历史的想象和思考;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才能坚定学生们继续前行和勇挑革命重担的决心;才能有能力、有自信去辨别身边的谣言和伪历史。理论课堂与实践课题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把我们的中职学生教育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者和传播者;成为一名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一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奋斗者。
二、结语
中职学生青春正当时,青年之于国家,如初春、如朝阳。青年时期是中职学生自己人生中的黄金时期,青年时期的思想文化积淀也决定着其今后几十年的人生信仰和方向,决定着能否成为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引领青少年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我们要成为中职学生的人生导师,为中职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扶着我们的中职学生走好人生的过渡期,把他们培养成有思想、有信念、有自信、有抱负的新时代新青年。
参考文献:
[1]马振清.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
[3]荆兆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及建设思路研究.2011.出版信息不详.
[4]张其娟.现代政治思想教育精神资源开发与利用[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