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

2020-06-04马楠

文学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定量分析翻译策略

马楠

内容摘要:武侠小说中的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一直是译界的一个难点。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首部英译本也成为了翻译学的研究重点。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射雕英雄传》中的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为语料,收集了这四章的汉语文化词语,并按郝玉青的译本对文化词语翻译的策略进行分类统计,探讨《射雕英雄传》英译本中有关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和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定量分析 文化词语 《射雕英雄传》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由于武侠小说中含有不少文化词语,例如武功招式,人物绰号等,因而将其翻译成与源语言文化差异较大的译本变得极其困难。2018年2月2日《射雕英雄传》首次译成英文出版,译者郝玉青对原文中的文化词语进行翻译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和读者的关注。研究郝玉青在《射雕英雄传》中的翻译策略,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武侠小说的文化词语时更加得心应手。

二.文化词语的翻译研究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着久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应该是词汇,文化词语也成为对源语文本进行文化解读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文化翻译的主要内容。每个语言的文化词语都反映了其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生产生活等。

1.文化词语的定义

文化词语的概念最初是由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提出。奈达(1964:167)将文化词语称为“terms”,并将文化词语分为三类,分别是:两种语言中具有对应的词语、功能相似、文化有别的词语和文化限制词。国外学者对文化词语的定义层出不穷。Newmark(1988:94)提出:“文化词语就是各个语言集团的文化特征”。Hervey和Ian(1992:41)指出文化词语就是“指称源语文化中特定的概念、制度或者人物的用语”。Federici(2007:148)认为文化词语就是“比喻性的表达,以及指称社会、历史、地理情况时使用的词语”。

不少国内学者也早对文化词语进行定义,王德春(2002:1-30)指出文化词语就是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情风俗有关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方梦之(2004)指出“文化词语是指有一定文化背景或深刻文化意蕴的词语包括在一定历史阶段沉积下来的谚语、典故、特殊的人物名称等,以及现行的熟语、习语。徐俊(2015)从框架语义学的视角探讨了文化词语,他认为“文化词语是人类大脑认知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它是语言使用群体在直接或者间接从事文化活动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每一个文化词语都融于某种文化意识形态框架之中,同时一个文化词语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框架”。本文,作者将“文化词语”定义为承载着民族文化与习俗,指称特定的人物和人物习俗的用语。基于对文化词语的定义,作者将分析《射雕英雄传》里的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

2.文化词语翻译的方法

在讨论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时,不仅要考虑文字本身的翻译,而且要考虑翻译出来的东西能否被目标语读者所接受。翻译家韦努蒂(1995)在The Translator s Invisibility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异化法”和“归化法”。所谓异化翻译策略是指生成目标文本时会通过保留原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来故意打破目标语惯例的翻译类型。潘克栋和曾剑平(2009)指出:“异化翻译手段包括赋予目标词语新的含义、音译、直译、直译加注。”张琳琳(2014)认为中国文化词语的异化翻译包括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多种方法共用的综合法等。因此异化翻译策略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言的内涵。“归化”原则则认为译文应该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在归化翻译中,译文采用明白,流畅的风格,以使目的语读者对外来文本的陌生感降低到最低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接受能力。本文作者将归化分为简化翻译,解释性翻译,省略,意译等。

三.《射雕英雄传》中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

作为一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不少文化词语,例如:人名、绰号、武功招式、侠义词语等,这些文化词语使得翻译变得极其困难。本文选取小说中的第四回黑风双煞作为语料,分别分析第四回中人名、绰号、武功招式的翻译策略,归纳总结出《射雕英雄传》中译者郝玉青在翻译文化词语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

1.人名的翻译策略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是以南宋抵抗金国和蒙古为历史背景。第四回发生在蒙古,因此出现了不少蒙古、金国和汉族人名,三种民族的人名在翻译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略有不同。第四回共出现了33个人名,表3.1统计了人名翻译的翻译策略的占比。

在翻译人名时,郝玉青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包括:音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解释、省略和根据人物特征翻译。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在翻译人名时,音译是主要翻译策略,占58%,同时发现所有的金国人名和蒙古人名的翻译均采取音译的方法,例如:译者将主人公郭靖译为Guo Jing,将铁木真译为Wanyan Honglie等。

在翻译汉族人名时,除了一部分用音译法外,还使用了音译加意译的方法,这种翻译方法是翻译人名时的第二大翻译方法。通过音译加意译,读者既可知道人物的姓氏,又可知道名字所带有的含义。众所周知,中国人的名字蕴含着独特的含义,人们会通过名字来表现自己的性格,期望等特征。

在翻译柯镇恶和柯辟邪时采用了音译加解释的翻译方法,但这种翻译方法在原文中不常见,这种翻译方法是为了突显人物名字的特别内涵,以幫助读者了解人物名字的特殊性。

最后,省略法和根据人物特征翻译法各出现了一次。包氏是指包惜弱,原文中第一次出现包氏时并没有在译文中翻译出来,可能在译者的理解中,第一次出现不是很重要,因此省略了这个人名,但是原文中包氏在这里是要说明一种人物关系,译者并未对这种关系进行翻译,因此在后文中出现包惜弱时,人物关系不是很清晰。值得注意的是南希仁的翻译,南希仁被译作Woodcutter Nan,Woodcutter来自是南希仁的绰号南山樵子,Nan是南希仁的姓氏,在翻译这个人名时,译者将人物的姓氏与绰号相结合,翻译的可谓是巧。

猜你喜欢

定量分析翻译策略
定量分析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大规模古籍文本在中国史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FTA在工业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词汇量与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相关性研究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国外艺术体操科研现状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