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困境与应对

2020-06-04汤国荣郑元凯

艺苑 2020年2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艺术

汤国荣 郑元凯

【摘要】 藝术类院校要结合艺术生自身特性,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充分把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统一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正面施教,以求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高水平艺术人才。

【关键词】 艺术;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艺术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化艺术作品是国家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2]艺术工作者是唱响时代主旋律的主力军,能否有效提升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成败。艺术类院校是培养未来文化艺术领域人才的桥头堡。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身上的普遍共性,更有自身的特性。艺术类院校开展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充分审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特性,找出其中的问题症结,充分依托专业优势,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引导。

一、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问题聚焦

当前艺术类院校学生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向好,大部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能够有效识别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与观念。然而,由于艺术类学生性格特点方面存在特殊性,在意识形态领域亦面临特殊情况。因此,必须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充分审视。

(一)重物质效用价值、轻视精神道德价值

由于当前文化产业的产品、作品附加值与市场效益大幅度提升,文化艺术领域从业人员的收入不断增长,不少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追求经济利益的诉求与热情也高涨。一些学生学习艺术类专业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将来获得高收入。因此,艺术类院校学生大多存在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逐利意识比较强烈。学生在校期间热衷于在校外赚外快,在各类艺术培训机构兼职。此外,很多艺术生往往比较注重短期利益、轻视个人的全面成长成才与个人的社会价值。学生对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学习投入呈现两极分化。由于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课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学徒制特点,尤其是乐器、舞蹈、绘画等技能课程,“师傅带徒弟”的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对专业课,尤其是对与自身未来技能提升有关的课程学习热情比较高、投入的学习精力比较多,而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文化课这类无法短期产生利益的课程则比较轻视。虽然当前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亲和力与针对性显著提升,但依然有不少艺术类专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不高。

(二)重视外来文化、轻视传统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世界各种文化也更加紧密地交融汇织。当代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大多追求时尚前卫,追求自我个性,对西方文化推崇备至,西方文化元素、社会思潮在艺术类学生中的渗透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较强;相比之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较弱,一些艺术类专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透彻,用传统文化厚植文化根基、构筑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的意识比较淡薄。加之一些艺术类专业教师本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文化素养不高,甚至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这种状况有可能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使他们甚至表现出贬斥传统文化的倾向。学生轻视传统文化的现象一方面导致一些传统技艺传承人群逐渐减少,传承保护难度逐渐增大,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濒临失传的边缘;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他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出现意识形态西方化倾向,不利于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稳定发展。

(三)偏好求异思维,反对求同思维

艺术类专业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个性表现,在价值观念方面存在突出的个人主义情节。同时,由于艺术创作的求异思维,许多学生善于在差异视角中搜集素材,在自由联想中寻找创作灵感和创作契机。这种求异思维对于艺术创作固然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在无形之中带来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在构建差异视角的过程中一些不良社会思潮极容易趁虚而入,尤其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甚。“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通过否定真实历史、编造虚假历史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待历史的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3]103由于艺术类学生人文知识相对较弱,历史知识相对匮乏,加之存在求异思维,致使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另类”思潮在他们当中具有较强的传播力。不少艺术类学生创作的作品标榜异类、反对传统、排斥主流、彰显个性,个别艺术作品中弥散着“普世价值”以及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错误解读。同时,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也容易让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发展产生错误的认知与评价,使他们易用“断章取义”式的思维方式不加甄别地盲从非主流思想,导致主流价值观念错位。

二、艺术类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困境

当前,艺术类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愈发凸显,培养了一批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艺术工作者。但学生意识形态工作依然存在种种不足,面临着各种困境。一些艺术类高校还尚未建立有针对性的学生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格局,未能找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价值契合,未能将意识形态工作与艺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统一,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得不够明显。

(一)對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机理把握缺位

当前艺术类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总体价值的判断依然存在不少误区。一些学校过分强调艺术教育本身的育人功能,用美育完全替代思想政治教育或是用艺术教育完全统摄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这就完全忽略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判断不明确,成为了完全针对个人道德与审美层面的德育和美育。还有一些学校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元素都有机融入艺术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当中,割裂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内在联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孤立化、边缘化,形成了“重技术、轻人文”与“重艺术、轻思想”的学习生态。[4]85许多艺术类院校的学生除了要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外,还要参与种类繁多的文艺展演活动,由于文艺展演活动策划周期长,期间还要参加大量的排练演出,致使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十分有限。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话语权威缺失

在艺术类院校,高水平的专任教师拥有较高的地位。他们在艺术表演、艺术创作领域已获得较大成就,当中甚至不乏一些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与商业价值的公众人物。不少影视明星、知名歌手、主持人都曾经在艺术类高校任教。因此,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师拥有更高的社会知名度与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学生心目中的话语权威更强。而艺术类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多为非艺术类专业,他们与其他高校的行政人员并无二致,同艺术类专任教师相比,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存在话语权威方面的天然劣势。不少学生对专业课教师讲授的知识与理论深信不疑,在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讲授内容存在价值差异时,会更倾向于听信专业课教师。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举措缺乏

思政理论课教师是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由于艺术类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缺乏必要的艺术修养与艺术理论知识,对所在艺术类院校的办学特色知之甚少,对学生所学专业不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学生专业特色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一些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理论教学,缺乏针对性与亲和力,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产生抵触心理。一些教师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只是面对文化素养相对较弱的艺术类学生开展一元化的理论宣讲,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延伸、对产生共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导致授课内容缺乏现实指导意义,难以引发学生兴趣。此外,一些艺术类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拓展不够深入,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团委以及学生组织的协同机制不够健全,没有挖掘课外文化活动中的“思政因子”,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脱节,无法形成育人合力。

三、艺术类院校加强改进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指向

(一)学校层面:抓住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5]123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天然的意识形态功能,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高度的价值契合。这就要求艺术类院校打破思想瓶颈,转变办学观念,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填补好艺术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割裂带”。对此,艺术类院校要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文化价值以及艺术文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打造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同专业教育教学的“立交桥”。一方面,要在艺术文化教育中充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容,打造具有鲜明价值指向的艺术教育内容体系,引导专业教师、学生自觉践履艺术的核心价值,反对类型各异的错误的艺术价值取向,形成对社会主义艺术教育的价值认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融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着力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指导学生创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作品,并在创作过程中真正感悟到艺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而激发出艺术创作的巨大动力。另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意识形态工作中充分挖掘艺术文化价值,深入挖掘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把传统艺术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优秀的艺术精神涵养个体的伦理道德、升华个体的思想素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外来艺术文化的价值纠偏和价值过滤功能,批判继承外来的艺术文化和艺术思潮,提高艺术文化的选择能力。

(二)教师层面:以“大思政”视野推动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视野要广、思维要新、自律要严、人格要正”[6],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绝大多数艺术类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和部分思政工作者都不具有艺术学科专业背景,在开展有针对性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天然劣势。艺术院校在招聘、挑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时候,要对应聘者的人文素养进行全面考核,可以挑选一些对艺术有过学习经历或对艺术有一定追求和爱好的人员,也可考虑从艺术类专业教师中挑选出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的优秀教师转岗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或选聘一些专业课教师兼职讲授思政理论课。思政理论课教师自身不能局限于固有的专业知识,不能就思政讲思政,应当充分转变观念,树立“大思政”的工作理念,培育深厚的情感、广阔的视野,要加强自身艺术理论、艺术素质的培养,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前往相关院系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进修,培养一定的艺术功底;要深入到各专业,协助辅导员与院系党政领导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专业学习情况以及各院系的办学特色,加强与学生的日常沟通,因地制宜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求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三)学生层面:激活自身应对不良社会思潮的“机体免疫”

除了要加强改进学校与教师的工作外,学生自我教化也是加强艺术类院校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7]艺术类学生肩负着未来国家文化宣传阵地的重大使命,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进;在校学习期间,要牢牢将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的培育与自身艺术技能的培育相统一,在艺术实践、表演、创作过程中自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理念与高尚的道德观念。艺术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广泛运用艺术作品、艺术元素、艺术形式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有效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要充分利用艺术院校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校园氛围;要充分发动学生开展经典剧目、歌曲、舞蹈、红色绘画作品的创作,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作品创作中,让学生脱离庸俗化创作藩篱,在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作品创作过程中自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昂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奉献社会的崇高理想;要在专业实践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打造一批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到街道、企业、乡村进行实地参观调查,零距离了解民情、国情,感悟改革开放40多年,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所实现的伟大历史性变革,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与文化的自信与认同,增强他们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鼓舞激励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N].人民日报,2019-03-06(05).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3]李国和,文静.历史虚无主义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1).

[4]吴爱邦.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哲学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0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7]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19-05-01(01).

基金项目: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2018年年度课题“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生态性及环境优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EFA2018025);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课程生态构建与环境优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Z180151);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全媒体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革与重塑”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AS171017)。

作者简介:汤国荣,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纪委书记、助理研究员;郑元凯,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艺术
纸的艺术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