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域下的民族性与文化认同
2020-06-04程林
程林
2019年10月6日,中国器乐电视大赛颁奖晚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至此,历时半年之久的中国电视器乐大赛全部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秉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中国器乐知识,推出新人新作”的理念,面向全球国乐人才发出邀请,少长咸集、群贤毕至,以此乐坛盛事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把当代的二胡音乐创作投射在更为宏大的“音乐全景观”之中,音乐的民族性就有可能获得一种新的意义阐释,不同解释视角带来的意义争论,也以文化认同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当代二胡音乐创作色彩斑斓的文化图景。
多元音乐文化认同共存
中国近代音乐已降,西方文化随兵戈铁马分沓而至,从不速之客不请自来,到登堂入室、反客为主,后至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中国文化呈现出内特尔(Bruno Nettl)所谓的“西方化”图景。不管是他强我弱迫不得已还是自知不足心甘情愿低头拜师,中国音乐被纳入西方音乐的话语体系,倾向于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文化认同”已成为中国音乐发展的标准模式。随中国飞速崛起,本土文化逐步走向复兴,全球经济一体化强化了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音乐的文化图景又为之一变。中西音乐展开平等对话的呼声与日俱增,世界音乐也逐渐成为音乐文化认同观念的重要维度。中国音乐文化从本文化一元主导,到西方音乐文化后来居上,中西对立、交流、交互、融合,对本土和其他国家及地区传统音乐的认同,逐渐形成了多元音乐文化认同共存的趋势。
对多元音乐文化的认同也形成了当下二胡音乐多元的创作风格,从2019中国电视器乐大赛的拉弦组选手们的选曲就可见一斑。《楚颂》(李博禅)的主旋律有当下流行音乐中的古风音乐的特征;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高韶青极具“世界音乐”意识,也是第一位将爵士音乐、摇滚音乐、南美乡村音乐等融入二胡音乐的音乐人,他的二胡作品《蒙风》开篇即以节奏鲜明的爱尔兰“大河之舞”节奏出现;二胡套曲《火——彩衣姑娘》(刘文金)还用到印度的“卡尔诞”音階;《第一二胡狂想曲》是由王建民抽取西南边陲民间音乐的音阶特点,使用自创的人工音阶写作而成。当然,时下仍有不少作曲家利用民歌、民间戏曲的音乐素材改编或创作较为传统的曲目如朱昌耀的《苏南小曲》、金伟的《秦风》等。
音乐结构的深度实践
此处所言的音乐结构并非单纯指代音乐的曲式结构,而是包含和声、旋律、节拍、节奏等所有能够构成音乐的要素。经过最初的稚嫩草创,到之后的全面尝试,当下二胡音乐创作开始走向纵深,主要体现在:多声创作思维的确立;大型体裁的全面尝试;现代作曲技法与地方性音乐语言的深度结合;高难度快速技巧段落成为标配这四个方面。
(一)多声创作思维的确立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是横向、线性、单声的音乐旋律形态和思维。虽然一些地区音乐也存在和声现象如侗族大歌等,但这与西洋舶来的和声并非同一所指,而中国近现代音乐发轫之初的和声大讨论也囿于二胡本身构造所限和当时作曲技法的不成熟等诸多原因,多声音乐创作思维并没有在二胡音乐领域得到实践。近年来随着二胡制作工艺的提高,专业作曲家不断介入,多声音乐创作思维在二胡音乐创作领域萌发并得到确立。如《战马奔腾》《蒙风》《楚颂》中的快速双音段落,但因为定弦法的原因二胡只能使用纯五度的和声。不少作品在快速段落里使用同音反复,使音乐呈现出一个隐伏的二声部。多声音乐创作思维还体现在伴奏的编配上,刘文金的二胡曲中钢琴不再处于从属地位,它为二胡提供音响支撑的同时,也有自己发展的逻辑轨道。《三门峡畅想曲》中部慢板“化横为纵”的和声手法正是多声创作思维的体现。
(二)大型体裁的全面尝试
近代二胡音乐创作群体多为二胡演奏家,在音乐材料上多依据民歌、民间戏曲等,体裁多为采用单三部曲式的音乐小品。刘文金的《三门峡畅想曲》是专业作曲家运用大型曲式创作现代二胡曲的成功范例。该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篇幅较长,颇具气势,他的《长城随想曲》又为大型协奏曲在二胡音乐创作领域的运用树立典范。此后,又有关铭的《兰花花叙事曲》、吴厚元的《红梅主题随想曲》、张晓峰、朱晓谷的《新婚别叙事曲》可资代表。王建民创作的五部“二胡狂想曲”则将二胡引入狂想曲的时代,五部狂想曲风格迥异,《第一二胡狂想曲》主要描绘云贵等地风光;《第二二胡狂想曲》则以湖南等地音乐为素材;《第三二胡狂想曲》刻画了风光旖旎的新疆景致。近年来,随想曲体裁仍被广泛运用,如高韶青的《随想曲一号——思乡》《随想曲二号——蒙风》《随想曲三号——炫动》《随想曲四号——戈壁》等。刘文金在本世纪初创作的单乐章交响音诗《雪山魂塑》也带动专业作曲家创作单乐章协奏曲的浪潮。近几年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几部单乐章二胡协奏曲《楚颂》《弦歌吟》《曾侯乙传奇》等,因篇幅适中,风格新颖,有较高技术难度,比较适合在音乐会及各类比赛上使用,故而颇受二胡演奏者的青睐。
(三)现代作曲技法与地方性音乐语言的深度结合
近代二胡作品多是直接挪用民歌、戏曲、丝竹等民间音乐材料改编而成,虽然也诞生一批经典作品,但这远远不能满足二胡演奏者的需要。当代二胡音乐的创作则呈现出将西方作曲技法与本土地方性音乐语言深度结合的特点。“现代作曲技法”在中国音乐文化场域里即指西方作曲技法,也指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造的中国作曲手法,如“纯五度复合和声”。 《第四二胡狂想曲》是由作曲家王建民抽取西北地区民歌旋法中的“基因”——即四度与二度为核心音程与音高结构,设计人工九音阶创作而成,乐曲中色彩斑斓的调性转换与复杂的节拍变形无不让人耳目一新。现代作曲技法与地方性音乐语言的深度结合最大的特点是对传统“歌谣体”小音域表现模式的突破,使二胡作品完全呈现出“器乐化”的性格。
(四)高难度快速技巧段落成为标配
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多以慢板旋律为主,十六分音符、顿弓分弓之类的演奏已经算是高难度技巧。新中国成立之后产生的一批优秀二胡作品如《拉骆驼》(曾寻1954)、《红军哥哥回来了》(原野、张长城,1958)、《秦腔主题随想曲》(鲁日融、赵振霄1958)乃至刘文金本人的《豫北叙事曲》中虽不乏快板技巧段落,但若与《三门峡畅想曲》尾部风驰电掣的快板主题相较之,无论在技术难度、还是音乐气势上都不免黯然失色,无怪乎此曲曾有“二胡曲王”之美称。刘文金借鉴西方小提琴技巧开辟了二胡的快弓时代!高难度快速技巧展示段落是当代二胡作品的另一特点,自刘文金以后这样的作品不胜枚举大有一种“无快不成曲”之势。此类作品直接推动了二胡高难度技巧的发展,然而一种奇怪的现象也随之出现,青年演奏家在演奏炫技性乐曲时往往不费吹灰之力,一遇到传统性的、地方性风格的乐曲就不那么让人满意了。“有技术没艺术”被批评者不厌其烦地反复言说,然而这个老生常谈的话语也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