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博物馆儿童绘本创新研发与互动

2020-06-04胡绪雯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物绘本博物馆

胡绪雯

本文从上海博物馆儿童绘本出发,探讨如何在创新研发与互动中培养儿童对于博物馆藏品的兴趣,以儿童绘本设计、感官体验、行为体验和情感互动体验为突破口,有效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发展思维、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从而,提高学龄前儿童阅读绘本的可持续性,让儿童更好地在阅读中获取博物馆文物知识。通过探索,实现博物馆儿童绘本在策划、设计和互动上的最佳优化。

近些年来,学龄前儿童的成长与教育备受父母的重视。博物馆作为公共教育機构与场所,负有引导和帮助儿童获取文物文化知识的职责。博物馆如何向学龄前儿童传输传统经典文物知识,如何在绘本阅读中通过积极有效的互动激发学龄前后儿童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是儿童策划和设计师应该认真探索的课题。一本绘本越有趣,它的内容越能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或是长大成人之后,他们自然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为开拓儿童学习博物馆文化知识的新途径,上海博物馆在2016年开始策划“文物游戏绘本项目”,是以上海博物馆常设陈列为主题开发的绘本系列儿童读物。2017年推出的《青铜国》一书,开创了儿童文物游戏绘本的先河,为学龄前后儿童家庭带来了全新的亲子学习方式,拉近了博物馆与儿童间的距离。把几千年的国宝文物文化,通过丰富的知识、有趣的故事、高雅的艺术、古老的智慧,以好看又好玩的绘本设计与互动形式呈现。

开发博物馆儿童绘本的初衷和意义

绘本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适宜婴幼儿阅读的图书”。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将绘本列为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绘本是开发儿童智力、开阔眼界、扩充知识面、激发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儿童情感、推动其社会化成长的必备读物。1为使学龄前儿童读懂博物馆绘本故事,上博文创团队策划以展览与藏品的研究为前提,探索符合儿童语境下的绘本大纲。前期做了反复的认证,明确学龄前后儿童绘本设计,必须以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提高儿童对阅读的兴趣、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为初衷。只有把儿童的需求与兴趣放在首位,获得儿童的认可,才能实现设计博物馆儿童绘本的真正价值与意义所在。

1、对学龄前儿童群体的研究是绘本开发的关键。首先,需要了解儿童学习的认知方式与心理结构,对儿童的认知方式及差异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保证产品的成功率与教育的有效性。再则,依托博物馆专家的专业知识、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以及绘本师的跨界碰撞产生优秀绘本。

2、抛弃枯燥与单调,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首创性地以“让小朋友也能愉快读懂”为目的,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产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设计猜谜、涂色、画画、粘纸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在亲身参与创作中发挥想象空间,让绘本潜在的教育意义和启发作用得以体现。培养小朋友对悠远、神秘、新奇古代文化的兴趣,让更多的小朋友走近文物,爱上博物馆。

对儿童绘本中互动体验设计策略的研究

游戏互动是儿童内外沟通最天然的模式之一,也最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在策划之初,我们细分绘本年龄层和内容设计,既要能帮助孩子启蒙,也要能教会孩子学习认知的整体框架,梳理脉络,把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与再现,围绕上博文物藏品展开故事游戏编制,以儿童需求为设计理念,根据内容细分绘本设计形式,有针对性地设定角色、版面、封面和风格,在创作中自然表现中华美学。

1、充分体现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上海博物馆绘本团队由儿童教育专家、博物馆专家和绘本师组成策划、著者、绘者、编辑队伍,创作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高效的沟通。从系统化、专业化、休闲化和娱乐化的角度出发,在儿童绘本设计中,注重儿童的感官体验,建立儿童和绘本之间的互动。开发的《青铜国》绘本既是一本知识游戏读本,同时也是一本充满互动创意的原创科普绘本。从学龄前后儿童的视觉角度出发,在视觉的表现上,基于适龄儿童的喜好特点来抓儿童的注意力。绘本师根据《青铜国》主题对整体颜色进行搭配,选用浅色与深色色彩和图像相结合的方式。在游戏表现手法上,设计了用生动诙谐的文字和插图,演绎35种有趣的青铜器物,27款形式各异的文物游戏,配上6整版300余枚彩色贴纸,请小读者跟青铜国的居民一起,玩转神秘的青铜国度。在文字和绘画处理上,打破形式单一、说教味浓重的阐述模式,尝试着以轻松、易于被接受的儿童的语言讲故事,力求通过故事的情景创设,让博物馆绘本教育在儿童心里收到最好的传达成效。如:博物馆青铜器《子仲姜盘》,这件古代春秋早期的盥洗是博物馆的“大明星”之一。在这里,设计了让小朋友带着书走进博物馆展厅欣赏,让孩子的思维随着故事情节跟进,看着实物想象:盘子里有鱼、青蛙和小水鸟;在洗手的时候,这几只小动物会在水流的冲击下,360度随水转动……通过观察其内部构造的“秘密”,在头脑里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古人生活情趣,让孩子们能体会到古人在工艺制造中蕴含的智慧。随后,小朋友就可以在《青铜国》里尽情翱翔。回家自己动手,根据推理完成小动物的黏贴,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收获乐趣。博物馆绘本就是如此逐步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统一创新性、实用性、教育性,并在绘本的想象力和创意模式上不断创新。

2.不断满足儿童感官体验的诉求

对于儿童来说,绘本的互动性其实要比文字更加重要,因为绘本的互动既能提升儿童审美能力,也能帮助儿童加强视觉判断能力,可以让儿童形成自己的想象和创意空间,更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乐游陶瓷国》绘本设计上,我们又进一步设置了许多游戏环节,小朋友不仅可以在书中体验绘画的乐趣,还可以通过AR技术玩转立体陶瓷涂色和海底探宝;既可以为“陶瓷海运棋”动手制作色子和棋子,又可以进行唐代女性变妆及青花瓷纹样的贴纸游戏,让孩子瞬间成为小小设计师。多种新奇的游戏设计,利用新媒体技术的视野拓展和情境体验让孩子们了解陶瓷背后的知识,自然沉浸到绘本构筑的情境中。如在AR增强现实游戏中可以选择《小小艺术家》,先给陶瓷纹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用移动设备“扫一扫”,一件3D立体的粉彩陶瓶就会出现在眼前,可以360度旋转、放大缩小来观察具体的纹样,打开语音介绍,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寿桃橄榄瓶》这件文物。如选择《小小探险家》,就可以戴上潜水镜去海底探个究竟,用移动设备扫一扫,就会发现原来扒开水草和泥沙,能看到不少文物宝贝,它们出自哪个年代?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些,都等着小朋友自己来发掘。这些贴合儿童身心喜好的构思互动,使绘本在形式上更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让小朋友觉得更亲切、更富有吸引力,可以说是一本可以带回家的“博物馆”。孩子们在边玩边学中了解有关陶瓷的知识,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和中华文化,同时培养孩子们的手脑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由此陶瓷也成为了孩子们的好伙伴。

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面向公众的展示馆、文物保存所,也是培养儿童文化的启蒙教育阵地。从我们的博物馆IP开发来说,我们还是比较重视儿童绘本。因为我们认为,优秀的儿童绘本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博物馆儿童绘本创新研发与互动,需要真正做到从儿童的需求与兴趣出发,找到适合他们的知识架构和表达方式,把温润和天真编织进每一本绘本故事中,让家长与孩子在阅读与游戏中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本文旨在从儿童的视角下出发研究博物馆儿童绘本创作,探索出不同形式的阅读模式与互动形式,增加儿童在绘本阅读中的趣味性。儿童天真活泼、感情丰富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不同年龄段都懂得选择美好的形象和体会真挚情感的需求,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用心设计、用情设计,通过内容、图像、编排、形态、材料工艺等设计元素将情感传递给儿童,让他们在阅读绘本时体味内容,有所触动,达到情感共鸣。2

纵观绘本市场,引进绘本占据了国内绘本市场的半壁江山,鲜有讲述中国历史文化的原创绘本,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传统文化题材原创绘本在儿童阅读市场的缺失已对少年儿童的文化启蒙产生了不利影响。上海博物馆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们树立实证思维,逐步培养其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深入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平台和资源优势,为儿童编写一套体现博物馆的原创绘本读物,扩大文化传播博物馆的影响力。在国内博物馆儿童绘本的发展刚刚起步的现在,探索相对灵活多变的博物馆儿童绘本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独特的艺术手段为博物馆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互动多变的形式让绘本教育更为生动立体。在即将出版的《探秘古画国》和《寻秘书法国》中,更多的镇馆之宝将以不同形式和好玩的沉浸式体验一一亮相,丹青笔墨的秘密等待着小朋友来解开。

作者  上海博物馆文化创意中心副主任

李一慢. 2018,从营销到服务,童书出版“卡位赛” [J]. 科技与出版,2019(3):21-26

张萌,吕思菡:儿童绘本互动体验的设计原则. (东北大学 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猜你喜欢

文物绘本博物馆
绘本
绘本
绘本
博物馆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