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疫语言服务团”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04李宇明赵世举赫琳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3期

李宇明 赵世举 赫琳

提 要 新冠疫情暴发,中国语言学人自发组建“战疫语言服务团”,开发了《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和《疫情防控“简明汉语”》系列产品,为抗疫提供了切实的应急语言服务。此次语言服务是我国第一次大范围、大规模、有组织、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应急语言服务,在国家发展、学科建设甚至世界应急语言服务历史上都有其重要地位。中国语言学人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储备、我国语言领域的顶层设计和语言研究转向、语言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语言服务实践的影响促成了“战疫语言服务团”的兴起。建议重视应急语言服务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成立“中国应急语言服务团”;着眼应急语言服务全局,进行前瞻性顶层设计;加强问题驱动的语言研究,重视各种语言资源的储备。

关键词 战疫语言服务团;语言应急;方言通;外语通;简明汉语

中图分类号 H0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014(2020)03-0023-08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00302

The Practice of and Reflections on “Epidemic Language Service Corps”

Li Yuming, Zhao Shiju and He Lin

Abstract Soon after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linguists in China formed the “Epidemic Language Service Corps” and developed a series of language service products, such as “Hubei Dialects Glossary for Fighting Epidemic”, “Foreign Language Glossary for Fighting Epidemic” and “Concise Chinese for Fighting Epidemic”, which have provided practical language services of public emergency for fighting against the COVID-19 epidemic. This work also helped accumulate valuable experience in building the national language emergency services. Taking these into account, we sugges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language emergency services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general picture of a comprehensive planning. Based on all-round preparation, this practice has proven to be efficient in responding to public emergency, and a language service system is taking shape. Looking beyond we should consider on one hand to further construct the language emergency service and knowledge base, and on the other to build mobilization mechanisms and security system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implement an emergency language situation 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system.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cademic resources shows that establishing “Epidemic Language Service Corps” and strengthening academic research in language emergency service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necessary. All of these have spurred us to believe that the Epidemic Language Service Corps should offer long term and stable language emergency services. Rather than what is described above,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problem-driven language research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maintaining necessary scholarship with an aim to cope with the future crisis.

Key words Epidemic Language Service Corps; emergency language management; Dialect Glossary; Foreign Language Glossary; concise Chinese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及全球暴发,一场生命保卫战迅即展开。全国各地驰援湖北,共同抗疫。援鄂医疗队因方言问题导致部分医患沟通不畅,中国语言学人立即组建“战疫语言服务团”,在国家语委、教育部指导下,利用网络隔空协作,默契配合,日夜兼程,研制出多个应急语言产品,包括《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疫情防控“简明汉语”》,及时提供应急语言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语言服务团的实践,充分表明构建应急语言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也为应急语言服务积累了一定经验,提供了一个样本,带来了一些思考,值得复盘总结。

一、《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

庚子除夕之夜,上海第一支援鄂医疗队星驰武汉。接着全国各省市医疗队陆续奔赴湖北各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湖北是一个汉语方言较为复杂的省份,有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方言等,内部还有各种次方言和土话的差异,援鄂医护人员在与当地讲方言的患者交流时,遇有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山东齐鲁医院医疗队进驻武汉48小时后,即编写了一套《武汉方言实用手册》《武汉方言音频材料》。2月10日,看到媒体的相关报道,李宇明教授深受触动,深感语言学者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为抗疫一线提供语言服务,于是立即开始运作,并联络赵世举教授共同策划和组织,得到积极响应,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田立新司长也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战疫语言服务团”便在战疫中诞生。

(一)《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的研发

“戰疫语言服务团”当日邀请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加盟,并建立了微信工作群,立即投入产品研发。随后,暨南大学、清华大学和广州大学的有关学者也加入团队,70多人开始了语言志愿服务行动。语言服务团陆续成立5个工作组:

(1)设计和协调组。主要由武汉大学团队组成。设计了《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以下简称《方言通》)脚本,拟出了湖北方言在线服务志愿者紧急招募公告及其他文案。

(2)语料采集组。由北京语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省九市方言团队组成,负责《方言通》语音采录和微信版研制。

(3)技术开发组。由北京语言大学和清华大学、商务印书馆、科大讯飞、传神、广州大学组成,开发了《方言通》的迷你视频版、融媒体版、网络版、抖音版、即时方言翻译软件,并负责全天候在线方言服务系统的研制与维护。

(4)产品审核组。李宇明任组长,赵世举、杨尔弘任副组长,成员有李强、赫琳、王春辉、饶高琦,负责从内容到形式的严格把关。

(5)宣传报道组。由相关语言学微信公众号组成,负责宣传和报道《方言通》系列产品开发的最新进展。这些微信公众号是:语言资源高精尖中心、中国语情、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语言战略研究、今日语言学、汉语堂、语标、语宝、语言服务、语言与全球治理、语言与安全、应用语言学通讯、语用学种草、语言产业研究、语言政策研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语言与未来、语言与治理、政媒七号、语情局、上教语言学、传神语联等。

应急如救火。语言服务团在组建后的第二天(2月11日晚),就开始陆续发布《方言通》[1]系列产品,至2月20日,《方言通》7款产品全部推出,面向抗疫一线免费使用。前后建立的微信工作群有“战疫语言服务团”“语言利剑”“我们也在一线”“语言服务团抖音群”“实心实意”“抗新冠医疗语言学群”“简明汉语研制组”“语言战疫规划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语言应急问题研究”等。

(二)《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主要成果及影响

《方言通》主要针对国内诊疗需要,基于接诊对话、病房护理、基本交流等场景,经相关语料调研和临床医生审订,遴选了诊疗新冠肺炎常用的156个词语和75个句子,用湖北武汉、襄阳、宜昌、黄石、荆州、鄂州、孝感、黄冈、咸宁等9地市的主体方言和普通话对应录制,制作成不同载体和不同表现形式的产品,以方便援鄂医护人员根据情况选择使用。产品既有供工作环境即时使用的,也有供业余时间学习训练的。《方言通》7种产品的具体情况是:

(1)全天候在线方言服务系统。2月11日晚正式开通。开设了即时电话咨询系统,从应征的500多名人员中选拔出160多名志愿者,每天24小时为医患提供湖北各地方言的咨询服务。

(2)《方言通》网络版。2月12日发布。利用专设的网络页面,全面集成文本和音频,可进行任意词句的点读或连续播放。可现场使用,也可随时学习。

(3)《方言通》微信版。2月12日发布。应用方便的微信平台,无须安装和注册,扫码即用。方言任选,可实现普通话和当地方言语音对应播放。

(4)《方言通》融媒体版。2月13日发布。运用融媒体手段,以口袋书形式印制,同时对每个词句都以普通话、方言和音频二维码分别标识,使用简便。

(5)《方言通》迷你视频版。2月13日发布。以短视频的形式,将方言和普通话词句对应呈现,连续播放,打开即用。

(6)《方言通》抖音版。2月15日发布。运用抖音形式介绍《方言通》和其他适合的内容。

(7)即时方言翻译软件。2月20日发布。运用语音技术,可实时将方言转换为普通话文字和普通话语音。

以上产品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有关省市卫健委和疫情防控部门等各种渠道公开发布,免费使用,产生了较大影响。教育部官网以《“战疫语言服务团”助力湖北抗击疫情》为题做了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人民网、央视网、中国日报网等1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和武汉电视台做了专题采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0日,累计点击阅读量达数十万次。在线方言服务系统已受理电话服务183次。“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这一微博话题在新浪微博的阅读量已达到35.4万。日前,融媒体版印制全本2120册,地区分册4200册,已赠送5省市卫健委5900册。

二、《疫情防控外语通》

疫情稍缓,开始复工复产复学,留学生等外国人士也陆续回华来华。为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抗疫情况,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2020年2月27日,语言服务团又组织研发《疫情防控外语通》(以下简称《外语通》)[2],为在华来华留学生和外籍人士提供疫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服务。主要研制单位有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新华社、云南民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参与人员207人。

国内语言学研究的转向是“战疫语言服务团”能够兴起的重要的学科基础。21世纪以来,“语言生活派”群体逐渐形成和壮大。这个群体根植于中国语言生活沃土,以解决中国语言生活问题为己任,同时也密切关注世界语言生活,推动我国语言研究和语言规划研究发生了重要转向:一是将语言研究转向语言生活研究,二是将研究聚焦在语言的社会功能上。李宇明(2016)将“语言生活派”的学术主张概括为:“就语言生活为语言生活而研究语言和语言生活”。郭熙、祝晓宏(2016)认为,“语言生活派的最大特点是家国情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做政府、社会和学界之间的旋转门,这是其旨趣所在。”“语言生活派”学者们取得了不少标志性的成果,推动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锻造出一种接地气的学术品格,打造了一支有共同理想信念的研究团队。这为“战疫语言服务团”的兴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语言新技术的发展使应急语言服务更具可行性。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近二十年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机器翻译、信息检索、舆情监测、语音识别与合成、语料库技术、融媒体技术等应用技术在众多互联网企业、特定领域得到实际应用。这次战疫语言服务,微信群、视频会议系统成为工作交流的主要平台和手段。从研制手段到表现形式无不借助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成果形式。在成果发布推广方面,更是充分发挥了网络、智能手机、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并运用了“抖音”“融媒体”等最新的媒体形式。

国际语言服务实践的影响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加强对服务团的兴起起到了促进作用。国际社会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语言服务经验。比如,世界卫生组织有专门的机构和条例,来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疾病命名;世界气象组织有关于台风的命名规则和包含140个台风名称的命名表;美国颁布了法律认可的“简明英语”(Plain English),成立了服务于国家安全的具有法律地位的“国家语言服务团”(National Language Service Corps,NLSC);日本20世纪90年代推出“简易日语”,作为在日外籍人士在灾害发生时的应急交流工具,日本多语应对协会、国土交通省等推出了救灾语言服务等。语言服务团借鉴国际经验,及时研制了《简明汉语》。《外语通》首先研发韩语/朝鲜语、日语、波斯语、意大利语,是因为当时韩国、日本、伊朗、意大利四国已经暴发疫情,之后研发的语言也是紧跟国际疫情的走向,包括研制加泰罗尼亚语、阿姆哈拉语等一些特别的语种,都是因国际疫情防控的需要。

另外,志愿者应急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这次应急服务,除了语言工作者和技术开发人员志愿参战以外,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也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服务团招募全天候在线方言服务志愿者,报名非常踊跃,全社会团结一心,共克时艰,这是“战疫语言服务团”兴起的坚强后盾。

(二)“战疫语言服务团”的成绩和不足

“战疫语言服务团”的此次语言服务是我国第一次大范围、大规模、有组织、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应急语言服务。本次服务超越国界,涉及汉语(及其方言)和其他41个语种。有来自语言学、医学、新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300多人参加,涉及18所高校,另有多家行政部门、医院、出版社、新闻单位、信息技术企业,涉及行业众多,人员队伍庞大。语言学是这次疫情中与防疫无直接关系的唯一组织实施大规模服务的学科。中国语言学人第一次把自己的学术跟国家重大危机事件结合起来,跟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在国家发展、学科建设、甚至世界应急语言服务历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

当然,这次应急语言服务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服务团的组建和运作是面对疫情突发时一种民间自发的志愿行为,当时全国已经普遍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武汉市更是全面“封城”,服务团只能仓促上阵,临时应战,相关资源准备不足,没有展开充分的调研,产品与用户实际需要还存在差距,等等。

(三)几点建议

1.成立“中国应急语言服务团”,以保持应急语言服务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语言是应急救援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和信息传递工具,应急语言服务显示出灾难中的人类文明进步。只有坚持平日的积累,突发事件到来时才能做到沉着应对,心中不慌,打有准备之仗。我们建议以“战疫语言服务团”的工作为契机,组建“中国应急语言服务团”,使中国应急语言服务成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政府行为,保持长期性和稳定性。

应急语言服务团在国家主管部门领导下,负责国家应急语言服务的具体实施;必要时,也可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面向国外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国际人道主义应急语言服务。职责包括应急语言服务志愿者的选拔、管理和培训,应急语情监测及预警,应急语言服务行动方案的拟订,应急行动的组织实施,应急语言服务资源建设和产品开发,应急语言服务研究及咨询等。应急语言服务团可采取常设机构与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组织架构。服务团的常設机构为服务团管理委员会及其秘书处,以及以地方为依托的分支机构。

志愿者队伍可由三类组成人员:(1)语言学及相关领域专家,主要包括从事语言应用研究、语言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专家学者;(2)可从事语言服务实务的语言工作者,包括可以从事普通话、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外语、盲文、手语等服务的人士;(3)应急管理人员。志愿者队伍可以公开招募,通过自愿申报、适当考核的方式确认,并进行编队。同时,开展上岗培训,并适时开展应急服务演练。

2.着眼应急语言服务全局,进行前瞻性顶层设计

这次抗疫中也有不少需要解决的语言问题。例如:医患沟通的语言障碍,病毒命名和相关术语的审定、翻译,残障人士的防疫语言服务,各种应急公文的语言表达,宣传话语的得体性问题,在华外国人士及时获取疫情信息的途径,国际疫情防控的话语问题,等等。实践表明,我国在应急语言服务方面的力量还很薄弱,语言应急目前还是我国应急事业的一个短板,需要加强应急语言服务研究和体系建设。要着眼应急救援的全局,整体谋划,系统建设。一方面需要内部系统的完善,包括体系架构的合理搭建、人财物的配置和储备、区域的科学布局等;另一方面,也需要构建语言文字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有机联动,将应急语言服务依法植入国家应急管理的全局之中。

3.加强问题驱动的语言研究,重视各种语言资源的储备

这次抗疫的实践也暴露出语言学研究的成果还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语言应用研究缺乏与语言企业之间的产研结合,对语言资源库的研究建设和应用滞后,这些都需要我们反思。这次语言学界与科大讯飞、商务印书馆、传神等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其经验要在应急语言服务建设乃至其他语言服务领域进行推广。资源是应急语言服务的重要基础保障,必须有充足储备。要加强人力资源(包括熟练掌握普通话、国内少数民族语言、外语、各种方言、盲文、手语等的语言人才,语言技术人才,语言应急管理人才等)、语言产品(包括应急语言服务必需的不同介质、不同形式、不同语言和方言、盲文、手语的语言产品,例如:各种灾情的语言对照手册、语言处理软件、语言翻译器、语言地图、助听设备、语言治疗与康复产品等;跟应急语言服务有关的语言资源库;用于应急的“简明汉语”等)、保障物资(包括语言服务所需设备和装备、远程服务平台、安全防护用品、危急状态下的生活必需品等)、技术资源(包括应急语言技术、语言产品开发技术等)等方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方 寅 2020 《关注国家语言安全,推进国家语言应急体系与能力建设》,《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

冯志伟 2020 《疾病的命名应遵守约定俗成的原则》,《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

郭 熙,祝晓宏 2016 《语言生活研究十年》,《语言战略研究》第3期。

李宇明 2013 《国家语言能力问题》,《中国科学报》,2月25日第7版。

李宇明 2016 《语言生活与语言生活研究》,《语言战略研究》第3期。

李宇明 2020a 《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语言应急问题》,《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

李宇明 2020b 《“应急语言服务”不能忽视》,《人民日报》,4月8日第5版。

李宇明 2020c 《战疫语言服务团的故事》,《人民政协报》,3月9日第6版。

李宇明,王春辉 2020 《科研生产力与中文首发制度》,《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

刘丹青 2020 《“新冠肺炎”——一个呼之欲出的简称》,《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

屈哨兵 2016 《语言服务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田列朋 2020 《“战疫语言服务团”用语言利器助力抗疫》,《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王 辉 2020 《发挥社会应急语言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

赵世举,邓毕娟 2020 《危难之时更需语言正能量》,《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

责任编辑:王 飙

[1]《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的主要研制及参与人员:李宇明、赵世举、田立新、李强;设计协调组:赫琳、陈练文、李佳、覃业位、马淑杰、刘丽等;语音采录和微信版研制:汪国胜、王莉宁、饶高琦、赵运、朱芸、林佳庆、吴茜凤、张鹏、熊一民、欧阳绯、段翃、王求是、项菊、王琼子、蒋静、何清、刘群、马婷婷、赵爱武、马芝兰、陈秀、吴松、杨用霞、祝敏、吴霞英、王宏佳、周卫华、徐英、柯移顺等;迷你视频版研制:杨尔弘、田列朋、刘晓海、曾青青、刘文婷等;融媒体版研制:周洪波、余桂林等;网络版和全天候在线方言服务系统的研制维护:何恩培、彭志红、何征宇、王世彪等;即时方言翻译软件研制:汪张龙、程坤等;抖音版研制:屈哨兵、张晓苏、禤健聪、马喆、王海兰、王苗、和丹丹、何婷婷、刘云、李晋霞、李长弓、陈淑梅、张洁、许静荣等;宣传谋划等:王春辉、郭熙、李艳、徐欣路等。

[2]《疫情防控外语通》主要研制者:策划与总体组织实施人:李宇明、杨尔弘、刘晓海、田列朋;具体实施及开发人:崔月茹、曾青青、翟聪聪、刘咪稀、陈翔、刘文婷;主要协调人(以参与工作先后顺序,单位简写):周道娟(教育部语用司)、周祥(教育部语用司)、王辉(浙师大)、孙春颖(浙师大)、蒋璐(北二外)、王烁(天外)、陈小龙(北外);主要研制人(以推送语种先后顺序,单位简写):任俊杰、刘英明、乔文、孙璐、平塚缘、方正、田昊、梁立柱(北外)、孔颖、王苏娜、刘春红、高山、陈静、陆映波、王光远、周行、王秋生、王立非、伊莲、刘柳、欧阳靓凌、刘和平、吕利贝、丽娜(浙师大)、刘波(浙师大)、阿西娅(浙师大)、许倩(浙师大)、塞尔(浙师大)、裴嘉骏、蒋玲月(浙江省女企业家协会)、陈杰恩(德国图宾根大学)、王良英(浙师大)、林文全(柬埔寨驻华大使馆)、李小平(浙师大)、王晓乐(浙师大)、裴玲(浙师大)、陈光辉(厦大)、李妍心(厦大)、尹立和(浙师大)、徐颖丰(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scar Pozuelo-Ollé(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宝音、铁心子、乌云嘎、Tizita Nurdien(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苏佳浩(北外)、罗雪瑜(北外)、苏佳敏(老挝中联部)、张会叶(云南民大)、赖素情、Dr. Agshin Aliyev(北外)、武卉(浙师大)、毛子慷(天外)、罗开凤(北二外)、Rakesh Vats(北二外)、Kassandra Shahab(天外)、Enea Dumitru-Sorin(北二外)、曹美爱(新华社驻仰光分社)、Elisa Lepp?nen(天外)、Dr. Brandt Gy?rgyi(天外)、夏洛(天外)、Dr. Aurel Koroci (阿尔巴尼亚爱尔巴桑大学)、博利娜·瓦伦蒂诺娃·丛切娃(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Kosara Cvetkovi?(北二外)、Cavin F. Pamintuan(福建师范大学)、李迎迎(天外)、王晨(天外)、Zaskaleta Valentyna(乌克兰基辅国立语言大学)、Mirzaakhmedova Dilsora(民大)、嘉娜尔、Kanshaim Karabayeva(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民族大学)、莎娜(东北师范大学)、麻旭、吴玉全(信息工程大学)、阿依古丽(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主要审校专家(以推送语种先后顺序,单位简写):汪波(北外)、王小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王莹(北外)、金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蔡静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夏吉宣(中央廣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黄友义(外文局)、孙雷(今日中国杂志社)、陈平(环球时报)、汪晓源(外交部)、邵颖(北外)、孙继文(外交部)、陈利(北外)、黄玫(北外)、赵梦雪(北外)、肖兵(外交部)、詹霞(北外)、李轩志(北外)、赵磊(北外)、王嘉(北外)、刘钊(北外)、孙巍(北外)、好比斯嘎拉图(民大)、张春改(北外)、李小元(北外)、张艳、孙晓萌(北外)、刘丽(天外)、秦玥(天外)、李呼明(北二外)、袁昊(天外)、刘建荣(北二外)、庄北宁(新华社)、王烁(天外)、马晓璇(天外)、张可心(天外)、柯静(北外)、杨彬(北二外)、曲慧斌(北二外)、章石芳(福建师范大学)、劳华夏(北外)、古丽巴努木·克拜吐里(民大)、古丽海夏·别依斯汗(民大)、袁曦冉(云南民大)、托汗·依萨克(民大)。(人员后面不加单位者,均为北京语言大学师生)

[3]《疫情防控“简明汉语”》研制者:召集人:李宇明、汲传波;主要成员(以姓氏音序排列):李晋霞、李艳华、饶高琦、王春辉、王璐、郑梦娟、邹海清;参与研制工作成员:尚雅颀、张志全、李晨阳、谢玉平、邢娜、迟翔宇、宫雪、金琳琳、刘甜甜、谯莎莎、索梦瑶、谈倩妤、王靖、颜郁澎、闫郁文、张月圆。

作者简介:李宇明,男,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法学、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规划。电子邮箱:liyum@263.net。赵世举,男,武汉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与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等。电子邮箱:zsj@whu.edu.cn。赫琳,女,武汉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和应用语言学。电子邮箱:wdhe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