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的语言必须坚持真诚的原则
2020-06-04王旭明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有很多讲究,各种“术”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新闻发言人的语言必须坚持真诚的原则。人的表达必须真诚,这既是对发言人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说真话,使用“真情”“真心真意”和“真抓实干”这样的词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中就包括“诚信”和“友善”,诚信就是真实、让人信服的意思,友善则是待人要像对朋友一样,诚信和友善正是真诚的全部含义。
真诚一词包括真实和诚恳两个方面的意义。先说真实,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必须坚持真实的原则,这是原则,也是底线,不能违反,更不能突破。在发言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互联网和全媒体时代,记者和公众往往很快就知道一些情况,而上级有关部门又不允许公开,其中有些不允许公开的信息在网络和民间早有传闻。这时候,一些官员的习惯回答是“正在调查中”“目前我还不掌握这方面情况”等,显然这与事实不符,往深里说,就是官员在撒谎。那么,如何做到既真实表达,又不泄露任何秘密的内容呢?这就要求新闻发言人不仅在发言中牢牢坚持发言的伦理原则,还要学习一些真实表达的术语和技巧。例如刚才上面所说的情况,说“正在调查中”显然不合适,而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授权发布。”如果对方再接着追问,发言人应该会使用“无可奉告”这个词。
当然,说真话只是真诚的一半意思,光说真话还不够,还要诚恳地说真话。什么是诚恳呢?诚恳是待人的一种态度,包括对人的问候、尊重、关怀、同情、理解,也包括给对方以尊严和信任感等,因此,表达这些诚恳的情感要有谦辞、敬语和对别人表示关怀重视等的语句。如果没有这些,只会说“没有得到授权”和“无可奉告”,不仅表达生硬,而且也有悖做人伦理。一句话,一个合格的发言人必须坚持说真话的原则,也必须坚持保密和服从组织上的要求。如何做到兼顾?就要学习一些包括术语在内的发言技巧,而诚恳的表达则显示出发言人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
这里以我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时主持的2008年5月15日汶川地震后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为例。在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我想问一个问题,在这次地震中,学生的死亡人数是多少?倒塌的校舍有多少?学校重建后,会用什么制度防止出现‘豆腐渣学校?”我回答:“首先,我们对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师生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对他们的家人表示最深切慰问,对受伤的师生与有关部门一起,尽最大努力施救。关于您的问题,教育部已经部署了在全国进行校舍安全大检查,在检查中明确要求,危房不能使用,同时又要保证学生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进行,不能因检查危房就影响学生的学习。这笔资金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承担,国家承担。”我接着说:“关于地震中学生的死亡及失踪人数是多少,倒塌的校舍数量是多少,我目前尚未得到授权发布,谢谢您的提问。”在我的新闻发布经历当中,很少用“没有得到授权”这样的表述。但是在那样一次政策性很强、当时很敏感的发布会上,我必须要这样说,因为这样才恪守了新闻发言人的职业操守。还是那次发布会上,我说了“没有得到授权”之后,又补充了这样一段话:“有关‘豆腐渣学校的问题,是非常善意的提醒。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现在使用的很多校舍,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前,甚至更早时间建设起来的。那时国家房屋建设的监理制度没有建立或者不够完善,现在,国家有各项房屋质量评估检查制度。我相信这些方面在今后会越来越完善。这也是防止所谓‘豆腐渣工程的一个有效措施。感谢记者朋友对这个问题的关注。”這段话,可看作我作为新闻发言人的态度,既包含着对记者提问的善意解读,也可看作我对记者提问的积极回应。在新闻发布会上,不要把记者当作对立面,更不要把记者当成找碴儿的,挑刺儿的,他们来参加新闻发布会是为了寻找事实和态度,没有事实可以,但态度必须要有。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要做到真诚第一。言为心声,若想做到真诚,发言人的内心一定要真诚,还要有与人为善和乐于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心态,有了这样的心灵,加上必要的语言技巧,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就能做到真实而诚恳,得到公众的赞同和理解。
作者简介:王旭明,学者,曾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