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我们该反思什么?
2020-06-04郑庆贤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多个省市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抗疫过程惊心动魄,代价之大,历史罕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让本应喧嚣的校园落入寂静,让学校教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反应迅速,采取了系列措施,于是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云课堂、在线学习等等,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高频词。其中,大家广为熟悉的词就是“停课不停学”,教育部敲黑板、划重点比较多的是它,出现问题较多的也是它。“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停课不停学”已进行了一段时间,教学的效果理想不理想,工作需不需要完善,措施要不要改进,也需要反思一下。
“停课不停学”,把握学什么是关键。疫情期间到底该如何组织学习,一直是这段时间的教育热点。既然“停课”是前提,“不停学”就不能简单地将学校课程由线下搬到线上,它与学校教学有着明显不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小学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对其内容和形式都进行了扩展,更是把德育放在突出和重要位置。“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上网课,也不只是课程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在学习内容上要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特别注重疫情防护知识普及,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认真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美德,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名篇。学习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网上教学只是“停课不停学”的方式之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的一种探索。
就学校德育工作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危难,又是德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机遇。疫情防控的过程和成果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大的社会凝聚力、高效的组织协调力、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何把这些鲜活的素材整理、加工,将疫情中的世界万象整合成课程,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认知水平,考验的是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这也是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的关键所在。
“停课不停学”,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是前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没有好的身体,就无法做到“再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孩子们已经在家“圈养”了几个月,一不小心,就多出了小眼镜、小肚腩,甚至是“救生圈”,中国孩子肥胖率本来就不低,近视率令人忧虑,若不加强锻炼将会更加严重。此外,作息不规律、注意力不集中、沉迷网络、自律性差、缺乏监督等问题逐渐显露,甚至有的孩子长时间独自在家,产生了烦躁、恐慌、焦虑等情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
知识传授可以暂停,但身心健康却耽搁不起。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如果只关注知识学习而不注重身体健康和心理疏导,将会培养出知识全面但性格缺陷的“胶囊一代”(指性格、行为、视野因长期在狭小空间生活而造成缺陷的一代),因此,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刻不容缓。为此,多所学校推出了居家锻炼课程,有的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程,但囿于师资有限,有的课程设计没有结合居家生活实际,有的教师知识经验难以应对当前的特殊需求。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教育管理部门应以此为契机,组织专家抓紧研究特殊情况下的体育锻炼课和心理辅导课;社会专业机构也应该积极参与,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协助;学校应该把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机结合,引入有经验的老师开展点对点式的辅导;家长也应该仔细观察、耐心引导,及时疏解孩子的压力,科学制订计划,共同开展居家锻炼,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停课不停学”,当前迫切需要谨防异化和走偏。 “不停学”的目的是让孩子真正做到学有所获,为此教育部要求“针对网上学习特点和学科特点,认真研究明确适合线上学习的课程,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课堂教学方式、时长和教学安排”。但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是学校在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准备不足且无经验可循。有的学校将其看成“弯道超车”的机会,屏幕前老师正襟端坐,屏幕下学生题海战术,家长们全天不间断地给孩子拍照、打卡、接龙,直呼撑不住,一些孩子甚至组团给某教育平台打差评,引发不少争论。这种机械的、脱离实际的、照本宣科式的线上教学明显偏离了教育部的要求,引发学生抵触、家长反感,结果是费力不讨好。
长时间居家学习实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利用疫情防控这个生动的社会大课堂,为我们改变过去“重教书轻育人”的局面提供了难得机遇。学校应发挥网络平台在丰富学习资源、组织管理、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将线上教育与线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居家劳动充分结合,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多提供自主选择空间,少提不切实际的硬性线上学习要求。老师要改变主导课堂教学的做法,以多种方式广泛参与学生线上学习指导、答疑和家校沟通等工作,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围绕亲子关系、亲子沟通等话题,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形成家校育人合力,锤炼孩子的意志品質,塑造良好品行。
疫情防控促使“互联网+教育”等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丰富了教育形式。真心希望能够借助这次危机,把我们的网课、云课发展完善,为5G时代的教育教学进行演练,积累经验,弥补不足,实现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郑庆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纪检监察室主任,副编审】
责任编辑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