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研究

2020-06-04曲建平陈桂梅宋玉伟

中国全科医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学龄年龄组营养状况

曲建平,陈桂梅,宋玉伟

维生素D是参与钙磷代谢过程、影响骨健康的最重要类固醇激素,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两种形式。无论是维生素D2还是维生素D3,均需要在肝脏和肾脏进行两次羟化,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D〕才具有强大生物活性。25羟维生素D〔25-(OH)-D〕是维生素D在血液循环中的主要形式,其为1,25-(OH)2-D的前体,t1/2为15 d,在血液中较稳定,易于检测,被认为是衡量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1]。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可引发VitD缺乏症,儿童与青少年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骨量积累不足,增加成年和老年期骨质疏松与骨折风险[2-3]。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免疫调节,维持神经系统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4-6]。因此,积极进行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研究,对预防儿童维生素D营养不良具有深远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12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儿科进行维生素D检测的7 963例0~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均为无骨折、无明显代谢性骨病、无肝肾疾病,近期无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应用史。年龄组划分:0~3岁为婴幼儿组,>3~6岁为学龄前组,>6~14岁为学龄儿组。季节划分(以儿童来院检查时所在的季节进行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1.2 血清25-(OH)-D水平测定 抽取研究对象就诊日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室温下放置2 h,3 500 r/min,离心7 min,分离血清,应用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生产的25-(OH)-D试剂盒,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检测后将标本置于-70 ℃冰箱保存。检测人员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检验人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7 963例0~14岁儿童中男4 283例(53.79%), 女3 680例(46.21%); 汉 族4 492例(56.41%),少数民族3 471例(43.59%,主要为蒙古族,共2 561例);年龄23 d~14岁,平均年龄(48.0±2.5)个月;婴幼儿组4 514例(56.69%),学龄前组1 519例(19.07%),学龄组1 930例(24.24%)。

2.2 不同性别、年龄儿童25-(OH)-D水平比较 不同性别儿童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婴幼儿>学龄前>学龄儿(P<0.05,见表1)。

2.3 0~14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在婴儿期(0~12个月)随月龄增长逐渐升高,至6个月龄后达到较高水平,持续至12个月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见图1、2)。

2.4 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季节的关系 在学龄儿中,夏季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其他季节,秋季高于春季与冬季(P<0.05);春冬二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中,夏季均高于其他季节,秋季高于冬季(P<0.05);其他季节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各季节间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性别、年龄儿童25-(OH)-D水平比较(±s,ng/ml)Table 1 Comparison of 25-(OH)-D levels among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genders and ages

表1 不同性别、年龄儿童25-(OH)-D水平比较(±s,ng/ml)Table 1 Comparison of 25-(OH)-D levels among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genders and ages

注:25-(OH)-D=25羟维生素D;与学龄儿比较,aP<0.05;与学龄前比较,bP<0.05;c为F值

组别 例数 25-(OH)-D水平 t(F)值 P值性别 1.02 0.31男4 283 33.31±16.01女3 680 32.94±16.72年龄1 672.22c <0.01学龄儿 1 930 21.11±9.66学龄前 1 519 25.65±11.88a婴幼儿 4 514 40.80±15.63ab

图1 婴儿期血清25-(OH)-D水平随月龄变化趋势Figure 1 The change trend of serum 25-(OH)-D level with age of months in infancy

2.5 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民族的关系 汉族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与学龄前年龄组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间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6 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健康的学龄前儿童、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高于患病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是否健康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图2 1~14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随年龄变化趋势Figure 2 The change trend of serum 25-(OH)-D level with age in children aged 1-14

表3 各年龄组不同民族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s,ng/ml)Table 3 Comparison of 25-(OH)-D levels among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age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y

表3 各年龄组不同民族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s,ng/ml)Table 3 Comparison of 25-(OH)-D levels among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age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y

汉族 少数民族年龄组t值 P值例数 2 5-(O H)-D水平 例数 2 5-(O H)-D水平学龄儿 1 0 5 9 2 1.2 3±9.8 2 8 7 1 2 1.0 0±9.4 7 0.4 1 0.6 9学龄前 8 3 1 2 5.3 3±1 1.9 7 6 8 8 2 6.0 5±1 1.7 5 -1.1 5 0.2 5婴幼儿 2 6 0 2 4 1.9 9±1 5.6 3 1 9 1 2 3 9.1 9±1 5.4 9 5.9 9 <0.0 1

表2 各年龄组儿童不同季节血清25-(OH)-D水平比较(±s,n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25-(OH)-D levels among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ages in different seasons

表2 各年龄组儿童不同季节血清25-(OH)-D水平比较(±s,n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25-(OH)-D levels among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ages in different seasons

注:与春季比较,aP<0.05;与夏季比较,bP<0.05;与秋季比较,cP<0.05

年龄组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F值 P值例数 25-(OH)-D水平 例数 25-(OH)-D水平 例数 25-(OH)-D水平 例数 25-(OH)-D水平学龄儿 389 18.45±9.29 514 24.81±7.99a 382 21.68±9.27ab 645 19.42±10.39bc 44.86 <0.01学龄前 380 24.70±13.60 350 28.65±10.28a 376 26.07±9.87b 413 23.55±12.59bc 12.93 <0.01婴幼儿 1 148 41.30±17.26 1 227 41.22±13.34 1 198 39.70±14.79 941 40.94±17.23 2.58 >0.05

表4 各年龄组不同健康状况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s,ng/ml)Table 4 Comparison of 25-(OH)-D levels among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ages in different health status

表4 各年龄组不同健康状况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s,ng/ml)Table 4 Comparison of 25-(OH)-D levels among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ages in different health status

健康 患病年龄组水平 例数 2 5-(O H)-D水平学龄儿 1 1 8 4 2 1.3 6±9.8 1 7 4 6 2 0.6 9±9.4 1 1.4 8 0.1 4学龄前 7 8 2 2 6.5 6±1 2.3 4 7 3 7 2 4.7 0±1 1.3 0 3.0 7 <0.0 1婴幼儿 2 6 8 8 4 2.1 8±1 5.4 2 1 8 2 6 3 8.7 6±1 5.7 1 7.2 5 <0.0 1 t值 P值例数 2 5-(O H)-D

3 讨论

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其在参与骨骼形成和代谢的同时,还通过抗氧化应激、调节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分化等途径参与机体免疫和代谢。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良与许多疾病相关,故维生素D缺乏已经成为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7-8]。既往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高危因素有母孕末期缺乏维生素D、冬春季节高纬度居住、日照时间短、深色皮肤、大气污染、低维生素D膳食等[9]。本次研究进一步探讨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的关系,为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良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3.1 性别差异 有研究显示不同性别间维生素D营养状况存在差异,女童低于男童[10]。但也有研究证明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无关[11-12]。本次调查7 963例0~14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结果显示女童和男童间无统计学差异。

3.2 年龄差异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存在明显年龄差异,婴幼儿营养状况最佳,学龄前儿童其次,学龄儿营养状况最差[10,12-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婴幼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40.80±15.63)ng/ml, 学 龄 前儿童(25.65±11.88)ng/ml, 学龄儿(21.11±9.66)ng/ml,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合。可能原因为:(1)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原卫生部的领导下全国VitD缺乏症科研防治组制定并推行了婴幼儿VitD缺乏症防治方案,并于2007年将VitD缺乏症防治年龄扩展至3岁,大大降低了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及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VitD缺乏症的患病率。本次研究对象婴幼儿例数最多,也能说明家长非常重视婴幼儿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婴儿期添加配方奶及米粉等维生素D强化食品也是保证其血清25-(OH)-D处于较高水平的因素之一。(2)与婴幼儿比较,学龄前和学龄儿大部分是在医生建议下进行的血清25-(OH)-D检测,这表明家长因缺乏维生素D相关知识,对年长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重视不够。(3)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维生素D的需求也增加。(4)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学业负担加重,户外活动时间缩短,夏季经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减少,导致秋冬季儿童体内维生素D储备不足[12,14]。

此次研究得出血清25-(OH)-D在婴儿期随月龄增长逐渐升高,至6月龄后达到较高水平,持续至12月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与WANG等[15]对中国东南部浙江湖州市13 997例18岁以下儿童进行维生素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婴儿期维生素D水平随月龄变化规律,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我国新生儿出生后,很少进行户外活动,导致婴儿早期日照时间不足;(2)我国新生儿出生后维生素D水平均处于较低状态[16],生后半月始给予补充维生素D制剂,不能马上达到理想水平;(3)至6月龄后婴儿随日照时间延长及维生素D制剂补充的积累,维生素D处于较高水平。1岁后小儿维生素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考虑与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而日常补充量不变甚至减少有关。

3.3 季节差异 季节对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影响已被众多研究证实,夏秋季维生素D水平高于春冬季。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6~17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 率〔25-(OH)-D<50 nmol/L〕 为: 春 季 59.6%、夏季37.4%、秋季50.8%和冬季58.8%[4]。广州地区16 755例0~6岁儿童调查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春季14.8%、夏季5.8%、秋季6.1%和冬季13.2%[17]。海拉尔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纬度较高(北纬49.12°),寒冷季节较长,故维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较南方发病率高[12]。本项研究为回顾性分析,考虑到年龄对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影响,故将一年四季检测的儿童,分别按季节和年龄分组,研究各年龄组在四季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得出学龄儿和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在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的结论,而婴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无季节性差异。分析此结果是由于婴幼儿常规在冬春季节服用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制剂预防VitD缺乏症,而学龄儿和学龄前儿童家长未重视维生素D的生物作用。

3.4 民族差异 目前尚未见到从民族角度研究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报道。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本次研究对象包括汉族(4 492例)、蒙古族(2 561例)、达斡尔族(274例)、鄂温克族(223例)、满族(196例)、回族、俄罗斯等共13个民族。研究表明,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血清25-(OH)-D水平在婴幼儿间有差异,而在学龄儿与学龄前儿童间无差异。该研究结果考虑与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族)家长对维生素D知识的掌握、对婴幼儿的关注度、游牧生活方式等相关,未能规律给予婴幼儿进行维生素D制剂的干预是最根本原因。

3.5 健康状况差异 WANG等[15]对中国东南部浙江湖州市13 997例18岁以下儿童进行维生素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健康儿童维生素D水平高于患病儿童。本研究基于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年龄相关,故将研究对象按健康状态及年龄分组,比较各年龄组血清25-(OH)-D水平在健康与患病两种状态下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表明血清25-(OH)-D水平在健康学龄儿与患病学龄儿间不存在差异;在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间存在差异,且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高于患病儿童。分析本次研究样本,儿童患病多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推测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低水平维生素D营养状态与罹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密切的关系。

3.6 本文的局限性 因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故对样本的年龄及样本量无法选择,导致新生儿期样本量偏少。其次,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家长对维生素D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更详细的临床信息。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注重对新生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研究和蒙古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查。

综上所述,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有关。今后应加强对家长进行维生素D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注意在冬春季为儿童补充维生素D制剂,尤其是要针对少数民族和年长儿家长。

作者贡献:曲建平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数据整理、统计学处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论文撰写与修订、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曲建平、陈桂梅负责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曲建平、宋玉伟负责数据收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学龄年龄组营养状况
西班牙学龄篮球锦标赛组织体系研究及启示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仙桃市初中学生视力状态筛查分析
不同年龄芦苇繁殖特征研究
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模式研究
不同学龄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技巧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