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体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舒适状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0-06-04冷燕侠
冷燕侠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常州 213000)
心脏病患病人数激增、人口老龄化,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安装量也在不断增加,术后会产生许多并发症,所以对护理干预提高了要求,这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要求患者制动,在病床上采取适合的卧位,防止电极脱落,对伤口处进行硬物压迫,避免产生囊袋积血[2]。目前关于患者的体位以及制动方式和制动时间等都未有具体定论,所以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本文详细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60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42~83岁,平均(66.4±1.2)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1~82岁,平均(65.5±1.3)岁。将观察组中30例患者与对照组中30例患者的资料数据整理对比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意实施临床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平卧位72小时,避免右侧卧位,术后6h床头抬高60度,术侧腕部、肘部行屈伸运动,12小时协助早期下床,24小时内卧床休息为主,取右侧卧位,后左侧右侧平卧交替变化;
观察组患者采用平卧位制动六小时后解除平卧位制动,使用砂带压迫伤口处,防止电极脱落;左右侧卧位各进行相同时间的保持,在腰肩部加垫柔软靠垫保持舒适度,其他部位如臀部、下肢等,可以进行轻微活动,但动作不宜过大,以上干预结束后,若患者无不适出现,可以适当调高床头高度,稍作休息后,可以扶床站立几分钟,无不适状况出现,可以扶床缓慢步行3~5分钟。
1.3 评价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得出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总分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包括肩部疼痛、腰部疼痛、便秘、尿潴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使用x2检验(率,%),可信区间为0.95,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x2,%)
对比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x2,%)
3 讨 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电脉冲后,经过电极的电流传导,直接刺激电极所在的心肌,模拟正常心脏起搏,代替心脏的起搏时间点,使心脏发生收缩和舒张,模仿正常心脏功能,治疗心脏功能障碍,防止出现心律失常等症状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由于心律失常具有缓慢性和不可逆性的特征,所以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4]。起搏器植入后相关术后护理工作应当马上实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产生而对起搏器造成干扰,应当保持起搏器的正常运转,对术后远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5]。老年患者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主要人群,术后长期制动和其他疾病并发症的发生,会导致患者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所以应当通过术后体位护理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6]。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常发生囊袋积血和电极移位等并发症,尽量采用舒适体位,伤口处采用砂带压迫并保持六小时,在关节处保持制动,防止囊袋积血,其他部位可以轻微移动,同时避免电极脱落[7]。
综上所述,术后体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舒适状况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患者腰肩部的酸痛感得到显著减轻,部分患者的便秘现象不再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推荐使用术后体位护理干预改善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舒适状况,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