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日镇静唤醒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6-04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管路通气机械

印 伟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ICU,江苏 常州 213017)

因为ICU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通常情况下需要采用机械通气对其生命体征予以维持,此外机械通气为治疗ICU患者的主要方法。伴随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提升,其风险同样有所增加,特别是如果未进行有效镇静,会提升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1]。此次研究分析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每日镇静唤醒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的应用效果,就护理内容进行报道:

1 患者资料和方法

1.1 患者资料

将我院随机抽取的84例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纳入研究,抽取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9月,患者分组方法为入院先后顺序,即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包含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52.6±3.3)岁,观察组包含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3.7±3.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数据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进行每日镇静唤醒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内容分为:

每日镇静唤醒。如果患者为气管插管,主治医生需要评估实际病情,确保患者无禁忌症,采用肌松剂24小时内患者并未出现如下疾病,即低血糖、心肌梗死和活动性癫痫等。护理人员依据医嘱进行护理,每日晨间9点终止镇静药物输注,当患者达到目标后可进行点头或者眨眼等动作,如果患者无良好的意识恢复,依据刺激后是否可以睁眼或自主活动增加为评估指标[2]。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唤醒,每分钟心率增加20次以下,脉氧在95%以上,呼吸指数在105以下,可维持唤醒状态,此外还需要动态观察以下指标,包含呼吸频率、尿量、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心率等,如患者以上指标出现异常,需要对其实施镇静治疗,药物使用剂量减少至初始剂量的一半,随后按照的病情状况调整用药剂量。

早期功能锻炼。机械通气后进行每日镇静唤醒护理,如果护理过程无异常表现,主治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予以正确评估,开出康复护理的医嘱,护理人员依据康复锻炼标准: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后未产生心肌梗死,24小时内未出现活动性出血,吸入氧浓度在0.6以下,对于声音并无显著的刺激。如果满足以上标准可为患者制定康复方案,主要内容为:上午10点以及下午16点进行被动训练,协助患者有效翻身,完成唤醒护理后抬升患者下肢,上肢进行上举训练,每次运动时间均在30分钟以下,经医生帮助可将患者转运至床旁边,护理人员需要保证管路的顺畅,确保其气道安全[3]。患者实施肢体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肢体反应,有助于调整康复方案。

1.3 评估指标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的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含VAP和管路脱落。

1.4 统计学

文中数据在进行计算时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算,组间数据经通过对比后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指标

观察组患者ICU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经过护理后显著减少,其数据和对照组相比形成统计学意义,详细时间见表1。

表1 治疗指标对比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42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VAP,3例患者出现管路脱落,发生率为11.9%,对照组42例患者中6例患者出现VAP,7例患者出现管路脱落,发生率为30.9%,两组数据x2=4.5253,P<0.05。

3 讨 论

临床治疗ICU患者的主要方法为机械通气,伴随临床医学研究的加深可知机械通气能够替代自主呼吸,特别是创建人工气道,可确保患者的氧合需求[4]。然而此方法为有创操作,损伤呼吸道,降低其防御功能。为此需要对患者实施镇静,使得患者呈现休眠,有助于后续治疗。然而临床研究表明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采用镇静药物会抑制生理反应,从而引发VAP。为此在对患者进行镇静唤醒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早期功能训练,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肌肉力量[5]。对于ICU患者来说因为镇静卧床,活动量减少,此外由于神经肌肉阻滞的采用会提升VAP比例。对其实施早期功能训练可正确评估患者的情况,此外在唤醒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体征变化进行监测,指导患者实施早期训练,减少肌肉萎缩现象。

猜你喜欢

管路通气机械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瞬变流速作用下姿控发动机燃料管路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基于CAE仿真的制动管路设计
调试机械臂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
简单机械
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调频方法研究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