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2020-06-03王姝
王姝
摘 要:阅读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单单关系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也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与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再被强调,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要实现知识目标,还要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就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但在考试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在日常学习中阅读能力也关系到最终学习效果。而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深化,促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前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要以其为方向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传递相关的语言知识、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开拓视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提升其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
1.阅读教学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无论是生字、词汇的学习,还是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得。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在教学课时设置上有所侧重,在教学方法上也要不断创新,给学生带来新颖的学习感受。如此才能让学生喜爱阅读,并主动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来,这样既可以实现阅读教学目标,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先给学生简单介绍课文的背景、文中人物以及作者,让学生对文本有初步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要明确的阅读目的,让接下来学生的阅读有清楚的方向,也让学生对文本中人物性格或事件的产生有必要的了解。其次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对课文的结构布局、写作手法等有清楚的认识,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了锻炼与培养。最后教师可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让众多的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对语文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对教学目的与人才培养目标也进行了调整。语文教学中不能同过去一样实施简单的语言技能教学,而是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充分地融入社会、理解社会。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感知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等都获得提升。这些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阅读,促使学生主动用思考与分析问题,用发散性思维来展开自主学习。
二、创设教学情景,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方式已不再新鲜,即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创设来激活小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会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将文中一些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与直观,增强学生理解,提升阅读效果。
以《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文的教学为例,文中涉及了很多秋收时的情景,有些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生活或影视资源可以想象到这一情景。但是在部分学生的头脑中是无法想象美丽的丰收情景,那么也就无法深入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寻一些相关图片,例如蔚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穗、成群的牛羊以及忙碌的人群等等,并配上相关乐曲,引发学生的遐想。这一张张炫彩的图片展示了北大荒的美丽秋景,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激发联想与想象,也增强了阅读文本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迫切想要通过课文更加详细地了解图片的内容,这样主动学习的情景下势必会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三、增强语言素材积累,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词语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因此要加强这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单独设置一个摘抄本,将阅读中学习到的新成语、词语、描写美丽景色或富有哲理的句子摘录下来。采用日积月累的方式来丰富自身的词汇量,逐渐能够对更多的字词实现灵活应用,切实将语言知识内化,提升个人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课文描写菠萝梨子时使用了“AAB”类型的词语,如“香香的”“甜甜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类词语摘抄在本子上,并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同一类型的词语来形容某一事物,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课文还将秋天的雨比喻成钥匙、颜料,不但生动形象并且还富有童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这一修辞手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时,要提醒学生定期翻看自己的摘抄本,以免遗忘。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学生可以用更加准确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也可以对文本有更深的认识,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在网络与智能移动设备快速发展的今天,小学生的认知途径已经不单单只有书籍这一种。手机或电脑上的各种各样的视频资源、APP软件等都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人物或事物的重要途径,并且声像视频,比书籍更吸引学生。传统的书籍阅读遭遇到了冲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式來培养学生兴趣:
第一,问题式导入激发学生阅读与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不懂就要问》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景的方式来导入。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大家都是如何做的呢?有的学生表示要自己先认真思考分析,如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则可以考虑求助他人,例如老师、同学、家长。也有的同学表示不懂自然要问,这样可以快速地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效率。但是也有学生表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没有勇气请教老师或同学,担心老师批评自己不认真听讲或被同学嘲笑。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懂就要问》,简单地讲一讲孙中山先生小时候读书时遇到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引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第二,在班级内开展阅读分享活动。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课,或者是在每节课之前利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到讲台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阅读心得不仅仅包括阅读文章之后的感受,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描写手法、结构布局等等都可以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制约,通常以阅读理解练习题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这一方式没有兼顾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不符合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其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组要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与能力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应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自主分析与思考,与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用能力都会由此获得提升。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其最终的目的是应用,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學习《小木偶的故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故事进行演绎,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文中的人物来扮演。在演出之前,每个学生都需要对其所扮演的人物的形象、心理活动以及语气神态等进行认真揣摩,这样才能更加真实地展示出来。这一过程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的良好途径,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的,要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知识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利用语言素材积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好习惯等,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语文实践活动也是良好的阅读教学方式,其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桂英《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第5期。
[2] 韩李红《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9年第5期。
[3] 卢伟《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课外语文》2018年第1期。
[4] 罗鹏《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年第7期。
[5] 郭梅云《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教师》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