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提高的三条路径

2020-06-03王芝园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提高高中生

王芝园

【摘 要】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素养,提高史料实证素养就要提高收集史料的能力、解读史料的能力、获取史料信息的能力、去伪存真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史料实证;提高;三条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63-02

高中历史课程基于唯物史观叙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高中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陶冶自己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基本品格,提高自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能力。史料实证素养的提高能够培养学生树立唯物史观,掌握时空观念的历史学习方法,能够为历史解释奠定基础,融入家国情怀的人文追求。提高史料实证素养就需要掌握史料收集的方法,培养自己解读史料的能力,辩证、理性地提取史料信息,为探究、解决历史问题做好准备工作。

一、收集史料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基础

史料实证首先要收集史料,掌握收集史料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史料收集的针对性、有效性,减少收集史料花费的时间。高中生受学科学习时空的限制,加上历史学习有别于历史学者的研究,收集史料主要依靠网络平台、教科书、学校图书资料。所以高中生收集资料要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需要解决的历史问题为主题,两个基本点就是纵横结合和注重积累。先纵后横,纵横结合,横在纵中。纵就是根据历史发展变化的脉络,寻找收集不同历史阶段的史料。横就是收集影响某个历史阶段发展变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收集与探究问题相关的书信、日记、作品等。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儒学演变”史料的收集,以“演变”为中心,紧紧抓住产生和演变,从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收集。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生、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清时期的继承与发展,针对不同阶段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收集有关儒家思想的产生、传播、培养的书信、著作、制度、名言等。根据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要考虑当时生产力发展、政治变化、学术变化,促进新时代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再现,关注现代名人儒学思想的典型表现,如一些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杰出人物“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心忧天下,救国为民”的思想等,这些思想赋予了儒学思想的时代内涵。

提高史料素养要注重积累,传统积累方法与现代积累方法相结合。简短的史料可采用笔记方法摘抄积累。摘抄是在收集、认识的基础上,把自己暂时需要和以后需要的内容分类摘录下来,可以按照历史顺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类别,摘录时注明书名、上下册、模块、页码。现代积累方法是利用电子文本收集,这种方式主要适宜收集网络史料,注意收集史料的来源标注,文档格式的统一,文本与命名,保存收集过程中关注的专业研究网站和学习网站,同时可以按照某个国家建大文件夹,再按照这个国家的历史朝代建立二级子文件夹,再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建立三级子文件夹,在三节子文件夹里按照年代建立子文件夹,方便自己需要时查找。积累史料还要注意收集有暗示性的史料,有的史料个别看来没有什么价值,一旦综合起来和比较起来,就有一定价值,这种史料也是值得收集的。

二、解读史料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关键

史料实证是一种历史学习的态度,也是历史解释的准备,对史料的认识,是探究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前提。史料是否真实、是否接近历史真相,直接影响历史问题的解决。高中生解读史料的能力是史料实证素养的核心,提高解读史料能力,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利用语文基础区分史料的叙述、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手法,一般史料的叙述是客观表述,描述的是历史事物,议论、抒情、说明等则是主观表述,表达的是作者对历史的解释。二是迁移历史知识,从客观叙述中提炼历史主题,从主观表述中提炼历史观点,逐步培养自己“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料运用意识。如明清时期的杰出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主张,可以从他们的书信、日记、著作的收集、解读、比较中提炼。三是运用历史知识、纵横联系,以辩证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对同一内容的史料进行比较,探究其异同,对异同做出有理有据的分析。如探究唐朝经济发展的原因,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史料中提炼,应该更加关注横向上的史料,可以从唐朝政治制度的史料中归纳出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从科技的进步和运用的史料中归纳出经济发展的动力等。四是挖掘史料中隐含的信息。高中生经常接触图表或者图片解答题,图片或者图表往往隐含着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内在聯系、内在规律性。学生应运用历史知识仔细审图,确定解读图表史料的方向。要特别关注图片的标题、说明文字、数据变化,还要联系图片、图表内容关注图片、图表的补充解释或说明。

三、追求真实是史料实证素养的灵魂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端正对待史料的态度,牢牢把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思想。以历史认识历史事物只能通过前人留下来的各种史料进行认识,因此,受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工具的制约。古代留存的历史史料以文本和图片为主,摄影技术发明以后,有了一定量的音像史料,但也有不少主观认识的烙印。客观地认识历史,就要弘扬求真的精神,无论是开展历史知识探究活动还是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都要辨析史料,去伪存真,借助真实可信的史料重构真实历史。高中生要做到辨析历史概念,关注史料出处,注重对教材史料的研读。高中教材提供的史料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多样性,教材中的图片大多数一目了然,形象地揭示了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设计的服饰图片,从服饰的名称就可以感受到“皇权至上、政局统一”的政治史实。另外教材中有一些著名学者的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具有真实性,可以直接使用。考究史料的可靠性、真实性,不仅为历史问题解决提供了可能性、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树立求真务实的唯物主义思想。

史料实证能够弥补历史不可复原的遗憾。没有了史料实证,历史学习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历史解释、历史评论就无所依托,所以高中生应该进一步探索史料实证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有效办法。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提高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