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作文,让学生写作更有乐趣

2020-06-03黎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7期
关键词:微作文写作小学生

黎波

【摘要】“微作文”的出现改变了当前的模式化教育,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氛围,减轻学生对写作的心理负担,给写作带来更多乐趣,为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语文教学中正确认识和对待微作文,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微作文;写作;小学生

在当前小学语文作文课堂中,呈现出学生的作文大多结构雷同,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独特写作个性的现象,且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微作文的出现对当前的语文教育有一定的改变,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微作文,避免公式化的产生,使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乐趣,喜爱上写作。

一、微作文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微作文的定义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有了不同的变化。信息的传播,资源的共享,这使用的信息交流的工具是什么呢?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微博、微信、短视频,也预示“微”时代的到来,微电影、微小说、微营销等也应运而生。

同时从“微”中延伸出来还有微作文,那么什么是微作文?“微”指的是“小”“精深”等意思,有微乎其微、微言大义之说。即微作文一般是指利用当下社交平台写作的微型文学作品,包括“微小说”“微剧本”“微诗歌”“微故事”“微影评”,它的“微”体现在篇幅短,用时少,形式多种多样,反映写作者情感。

就广义来说,微作文就是大作文的浓缩精华版,无论是在构思、立意、语言方面,要求更为严格,更能体现写作者的思想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我们所熟悉的唐诗、宋词、元曲,其实都是微写作的文本,古代笔记、寓言、笑话,甚至群众喜闻乐见的楹联、格言、谜语,都有微写作的影子,比如,《世说新语》中的《咏雪》短短的文章,却把事情发生的背景原因,经过一一展现,更是因文中“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流传万芳,可谓字字珠玑。微作文虽小,可也是“五脏俱全”。

(二)微作文产生的原因分析

2015年开始,部分省区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有所改变,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希望能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这一改变带来了不少的正能量。它避免了一文定乾坤的现象,同时学生在学习写作中注重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也向当下的互联网时代靠近。我们要了解微作文以及它的影响。

二、微作文在现实中的运行

魏书生老师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就是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不仅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更要让学生在模仿中创造,不限字数,无所谓写作形式,只要每天坚持,相信学生能从中收获许多。微作文写作跟这方法是非常吻合的。没有数量限制,但要求情感真实,或是对生活所感,抑或突发灵感得来的哲理,还是对某件事的思考。

(一)微作文在学生写作中的意义

在当下的作文教学中,部分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作文取得高分,为了分数和升学率总是想尽办法地给学生讲授写出所谓好作文的秘籍,规定学生作文开头需要怎样写,如何结尾等等,挤牙膏式,无病呻吟式的作文层出不穷。学生日常习作已经进入了一种僵化和套路的模式,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慢慢地,学生谈文色变,厌倦,麻木地写着。作文千篇一律,矫揉造作,毫无感情可言。而微作文的出现有可能会打破这一传统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因此这也是微作文产生流行的重要原因。

(二)微作文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实施

1.把作文话语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表达的自由

现在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却没有动手的欲望。但我们认为,写作是为了倾诉某种情感,发泄心中的情绪。怎样才能使学生看到作文题目便觉得心中有种不吐不痛快的感受呢?这需要重建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微作文的出现给了老师们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向,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发扬微作文的优点,又怎样能避免它的缺点呢?

表达欲望的重建:微写作强调的是表达自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考辨别能力和对生活的态度。老师们应该在教学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能够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想法,不需要拘束于现成的教学答案。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和超越“标准行为”,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障碍。只有学生认为写作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能够用轻松愉快的性情对待写作,吸引学生重新拾起对写作的兴趣,重建表达的欲望,不再为了那400字而想破脑袋,只为凑够字数,只为符合老师的“口味”。那么,老师在要求写微作文的时候不设置字数要求,交给学生自由发挥,相信学生会喜爱上微写作。

2.写作基于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落笔点

敏锐观察力的培养:写微作文,能够体现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作为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写作是建立于生活上,微写作更离不开生活。学会观察和思考,如何刺激学生内心的写作动力也是教师所要考虑的事情。我们可以适当地刺激学生,可以借助图片、视频、实物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刺激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学生捕捉生活的点滴,有了表达的冲动,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那么,就会“心中有了明确的写作目的,写起来就会有内在的动力,变压抑心理为愉快心理”。慢慢地,积微成文,字数也不成问题了。

3.创新互动方式,培养读者意识

一般的写作往往是老师命题,即使是自由命题,也会有条件限制。命题限定了作文的主题,思路题材等等,有些甚至隐晦艱涩,学生看完后还有一头雾水。微作文却突破了这一缺点,它顺应时代的发展给了习惯于微型化表达的学生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命题新颖,紧跟时代的步伐,这也是微作文的好处之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微作文中,学生虽为主体,并不意味着老师在进行微作文时无所作为。老师也要积极投入到微作文的写作中,与学生互动,共同参与话题任务。此外,老师要有及时发现课文内涵的慧眼,能够抓住课文中读写结合的情节,紧扣课文引导学生多点动笔,为写作寻找素材。感受和感悟生活,形成敏锐的观察力。“有了对观察材料敏锐、独特、细腻的感受,就能学出有个性的文章。”

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过要尽量避免范文榜样化。传统的写作课上,往往是老师拿着格式化的作文,在讲台高谈阔论,学生在下面认真地做好笔记,有时候甚至没有语言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一堂作文课就这么过去了。微作文教学打破了一次一篇作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片段式的写作练习为手段,不在堂上评讲,只在课下让学生自由交流,交给他人点评,让老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其中,让每一位读者都把意见写在文末,这样就能很好地发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我的文章有人看,有人评,自然激发学生再写作的动力。

4.注意技巧的指导,让写作自然得法

对于微作文语言的“碎片化”这一特点,我们应该以正确的眼光对待。作者碎片化的写作,由于字数的限制,作者对微作文的书写需要更加凝练和具有深度,这样增强了文字的锤炼性。微作文作为小作文,容易模仿,在模仿中创造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而我们学习的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能够举一反三,反复地揣摩,练习和借鉴。比如,在朱自清《春》中,作者对春景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描写,同时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生自选最喜欢的一小段进行仿写,字数最多140,有意地训练自己对景物描写方法的掌握。但我们在仿写中要有所创新,从简单模仿到逐步创作。

5.读写结合,充实内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写好文章,相信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的不会提高的。”强调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因为无论写作还是阅读,我们都要思考和领悟。如今的学生往往阅读耐心不够,不讲究阅读方法,快餐文化得以盛行,造成思维的片段化,情感粗糙化。作為学生,我们的思维要开阔,学习写作,我们要打开思路,改变思维路线,让自己的思维摆脱惰性的束缚,从呆板和僵化的作文状态中解放出来。在阅读中汲取必需的养分,这样才能使作文茁壮成长。

6.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微写作延续

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一定的保鲜度,微作文也一样,如果仅凭新鲜好玩,学生总有厌倦的一天,写作素养的形成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如何给微作文“保鲜”?那就需要形成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教师在微作文写作的过程当中,实行多方面的评价量化记录评比,树立竞争意识,具体操作如下表:

要求:获得老师评价“优秀”积2分,获得同学评语的每天积1分,获得家长评语的积2分。

注意成果收集,培养作者意识。教师要注意把学生日常微作文成果积累,形成学生个人微作文作品集,有条件的可以定期集结优秀作品以班级报纸形式出版,增强学生荣誉感。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能正确对待微作文,从中体会微写作的乐趣,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相信在微作文的探索道路中,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们发现。

参考文献:

[1]杨宇航.“微博式”写作教学策略设想——运用SWOT模式分析[J].教育学,2012.

[2]韦志成,韦敏.语文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微作文写作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微作文”:让写作教学风驰电掣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如何开展体验“微作文”的研究
我是小学生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