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建构策略

2020-06-03柳运红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建构策略智慧课堂小学数学

柳运红

【摘要】教师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之路上的陪伴者,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引路人。教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教育主旨,努力打造智慧数学课堂,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智慧课堂 建构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就要紧跟新课改形势,努力让自己成为智慧型教师,努力打造智慧数学课堂,努力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局面。

一、努力成为智慧型教师

教师既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之路上的陪伴者,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引路人。因此,无论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还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都要从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方法策略的改变开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新课改前沿的理论知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教育主旨,努力让自己成为智慧型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努力打造智慧型课堂

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彻底摒弃“师本位”的僵化思想,放下自己的身段,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以学生的知识增长、技能提高、思维创新为目标,努力打造平等、和谐、民主、开放的数学课堂,并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有效整合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不应是“冰冷”的数学知识,而应是活跃的数学思想、灵活的解题方法和开拓进取的数学精神。要实现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目标,就需要教师努力建设民主、开放的智慧型数学课堂,让学生充分释放思想、努力探索创新。

三、精准备课,找准教学支点

要打造智慧型课堂,教师就要做足课前功课,进行“精准备课”,找准智慧教学的支点。

(一)精读教材

有位教育家曾说:“教材研究透了,课实际上也就备得差不多了。”怎样才算把教材“研究透了”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通读整册教材(如果能通读整套教材更好),便于教师统观全局、整体把握,对教材单元之间、各章节之间、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把握。二是主题单元解读,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每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教学重难点有全面、清晰的了解。三是吃透章节内容,小学数学教材把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别安排在几个章节中进行,教师在研读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要对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链有精准的理解和把握,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从容应对。

(二)精研学情

如果不把学情研究透,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其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白搭。决定一节课的教学走向和实际效果的关键因素是学生,只有学生达到甚至超越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那么这节课才算成功,教师课前所做的所有努力才算有效。对于学情的研究与分析应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兴趣需求、发展创新等几方面去了解和准备,力求让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升,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愉悦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锲而不舍的数学探究精神。

(三)精准预设

教师在吃透教材、研透学情之后,就要思考如何上好这节课了。一堂好的数学课,离不开精准、到位的课前教学预设。精准的教学预设包含教学语言预设和学情走向预设两方面。

教学语言的预设非常重要,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既是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又是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得当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各种或抽象或深奥的数学知识输入学生的脑海,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自由、畅快地“遨游”。教学语言的预设主要从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等几方面人手,应力求简洁规范、亲切自然。

学情走向的预设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各种突发现象等。很多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各种学习反应预测得比较多,而对各种突发现象的应对之策预设得却很少,以至于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即兴回答和奇怪问题不知所措,教学进度完全被打乱,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都大打折扣。

因此,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语言和学情走向进行精准预设非常重要,并且教师各种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都应紧紧围绕着教学语言和学情走向的预设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和配套设施的应用价值。

四、淋漓尽致地发挥教学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偶发事件层出不穷,即使教师在课前做足了准备,也难以避免一些课堂“意外”的发生。能否机智、恰当地处理这些课堂生成,对教师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也是衡量一節数学课是否成功有效的重要标杆。

(一)随机应变,灵活调控

小学生的思维是跳跃式的,他们的思想充满了灵性与童真,在课堂上时不时就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或者答非所问、不知所云……出现这些现象既是意外也符合常理,因为这些现象正是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幻想与思考的外在表现。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沉着、冷静、机智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对学生的一些奇怪想法和出现的错误,不能粗暴地“一棍子打死”,而是要细想他们说的话是否有道理,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他们出现的错误能否转化为教学契机,然后再决定接下来的教学走向:是围绕着生成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还是留待课后实践探索;是当堂解决所有困惑,还是课堂上解决一部分,另一部分留待课后解决……对于需要当堂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提高认识、加深理解。例如: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化整为零、化难为易,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以错误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分析推理,找出错误的原因和纠正措施……

(二)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学生出错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教师处理得当,完全可以把学生的失误转化为教育契机,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去思考、交流与探究,为教学增添新话题、为课堂注入新活力,让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例如:“修建一条长240米的公路,工人们每小时修20米,经过8小时,还剩多少米没有修?”这道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不复杂,多数学生的解法是“240-20×8=80(米)”。有位女生在板演时写了第一步算式“240÷20=12”后就做不下去了。下面有的学生开始起哄:“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出来,真笨!”“老师,我上去替她做。”……板演的女生羞赧地低下了头。笔者立即示意全班学生安静下来,并对那位女生说:“你第一步这样列式没有错,好好想一想,接着把题目做完就行了。”那位女生听了笔者的话先是一愣,接着略加思索写出了第二、三步算式“12-8=4, 20×4=80”。然后笔者鼓励这位女生向全班同学讲述她的解题思路:“240÷20=12”是先求修完这条公路所需的时间;“12-8=4”是修完剩下的路需要的时间;“20×4=80”就是剩下还没修的路的长度。听完她的讲述全班同学都愣住了,接着都为这位女生热烈地鼓掌,同学们都认同了她的解题思路。笔者因势利导教育学生要向这位女生学习,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女生很高兴地回到了座位上,其他同学也向她投来敬佩的眼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错就错、及时生成教学资源并加以因势利导,不仅能及时化解出错学生的尴尬,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数学课堂变成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乐园。

(三)善于倾听,允许“犯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要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用温和的语言温暖学生;要及时捕捉那些稍纵即逝、极有价值的动态生成,并根据生成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进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从而把教学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打造让学生思维潜能尽情释放、知识与技能同步提升的数学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袁扬梅.浅谈如何构建智慧型的数学课堂[J].科教导刊,2017(27).

[2]曹文全.怎样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J].基礎教育与教学.2017(14).

猜你喜欢

建构策略智慧课堂小学数学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平面公益广告的视觉符号建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