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星期一综合征”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2020-06-03董淑芹
董淑芹
【摘要】每到星期一,班级里显得格外与平日不同:有的学生无精打采,蔫头耷脑;有的学生情绪不稳定,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有的学生像打了鸡血,有强烈的交谈欲望而频频违反课堂纪律;有的学生家庭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质量也较平时差;等等。如此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星期一综合征”。本文对“星期一综合征”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究。
【关键词】“星期一综合征” 理性思考 实践探究
“一周之计在于一”,“星期一综合征”影响和干扰了学生的情绪与行为,影响了师生教与学的质量,必须尽心尽力消弭。
一、周末,让时光美好
“星期一综合征”最典型的表现是在作业上,早上检查作业时,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数会比平时骤增。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对周末的作业布置和学生活动进行用心谋划和指导。
1.温情作业
可以实行分层作业,把作业分成几类,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作业类别;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布置作业中去,让学生自己布置一部分作业;也可以增加一部分阅读类和活动实践类的作业。对学生在星期五和周末这几天中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活动方式指导。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列出自己的学习和休息计划,逐一审阅,并和学生认真商议,修正自己的计划。对在周末能按自己的计划写作业和休息的,采取每周周末作业上墙展评、每期奖评的跟进措施,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2.温情周末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还是十分紧张的,周末就成了他们放松身心的美好时光。作为教师,既不能放任,让学生流连于电视、电脑前,或沉迷于手机中,更不能让周末成为紧张学习的延续,让学生身心始终处于疲劳状态。所以,应该对学生的“综合征”的产生有高度的预见性。在周末前,就要未雨绸缪,引导学生科学健康地娱乐、学习,才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周末“综合征”可能性。在星期五时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度过周末,要以休息为主,适当地做些家務劳动;适当娱乐,开展一些有益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但又不能完全把书本丢开,应抽出一定的时间保障家庭作业的完成。这样,旧的动力定型才不至于被破坏太大,下周重新恢复就比较容易,就不会出现“星期一综合征”。即使出现,症状也比较轻,不至于影响学习。
3.温情陪伴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的陪伴是孩子学习的助动力。教师一定要多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平时在生活上、学习上多陪伴孩子,多关心孩子。特别是周末,可以和孩子商量,共同制订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的时间。有的家长以各种理由来为自己不能陪伴孩子开脱,这时教师更要耐心地劝导家长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以免孩子周末玩过了头而耽误写作业。
二、倾听,让爱心开花
“星期一综合征”最容易发生在单亲家庭的学生或留守学生身上,以及个别突遭家庭变故的学生身上。这时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倾诉的场所,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心理学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听上,他们得出经验,倾听是治疗受压抑人的有效工具,因为倾听可以促使一个受压抑的人倾诉他的负担,可以使他的内心净化,让压抑的感觉减轻或消除。作为教师,倾听要表现得非常随意,不要用什么“专用室”来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走廊内、教室里、池塘边、操场上……没有固定的场合、没有固定的话题,在闲话家常般倾听中就可以发现许多宝贵的教育契机。
下面是笔者教育学生的一个案例:
操场花坛边,笔者与班级的小魏同学在交流。
小魏:老师,你小时候和谁最亲?
师:妈妈。你呢?
小魏:我和小姑最亲了,小姑对我可好了。给我买好吃的,买新衣服,爷爷揍我的时候她总是护着我。我可想她了!
师:小姑不在家吗?
小魏:她到青岛打工了。她经常给我写信呢,她说她要打工攒钱供我上大学,让我好好学习
说到这里,小魏的声音哽咽了。
经过这样的交谈与倾听,笔者发现小魏其实很活泼,也很乐意与笔者聊天。他是一个缺乏爱并且很寂寞的学生,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爷爷长大。爷爷信奉的教育理念是“棍棒出孝子”,对其的教育手段是轻则拳脚相加,重则棍棒出手,甚至于几顿不给吃喝。因此,每个周末他都过得惶惶不安,其实他的内心渴望有人爱,有人欣赏,有人鼓励。笔者一边倾听一边采取教育对策。笔者首先与小魏的爷爷取得联系,小魏的爷爷虽然不大会和自己的孙子交流,不大会教育,但是还是很爱自己的孙子的。笔者耐心地与小魏的爷爷沟通,委婉地告诉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孙子更为合适些,并提醒他让小魏的姑姑多和孩子在一起,多关爱他,多与笔者联系,我们一起来帮助他。经过多次沟通,终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小魏的行为收敛了很多,作业比以前有所进步。对班级其余几个“钉子户”,笔者如法炮制,方法大同小异,效果很好。
学生不管存在多少缺点,本性还是纯真善良的,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耐心地教育,相信他们会敞开心扉,爱心就会开花。
三、晨会,让状态放松
经过周末的学生,一般来说状态还没有调整过来,如果这时就匆匆忙忙开始教学活动,或布置本周的种种学习任务,会让学生有一种紧张压抑感,往往会事倍功半。这时就需要有一个缓冲期,为周一的有效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一些轻松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注意力贯穿于小学生心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培养良好的注意力,对于缓冲“星期一综合征”是非常重要的。如遐想取物、猜猜是谁、大话趣事等小游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同时,这些轻松有趣的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交流的心理需要。当然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必须遵循活动本身的规律,并配之各项有效的措施,如心理训练。
四、细思,让教育落地
1.“5+2=0”
学生一星期在校五天,在这五天里,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所培养起的点点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在两天的休息日中,很快就被家庭、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所吞噬,最终体现在这些学生身上的德育教育成果为“0”。如在校教师教育学生不要吃零食,可在休息日有多少家长管束过孩子;在校教师让学生使用文明用语,可在家庭、社会上常听到粗话、脏话,家长又为学生做出了多少榜样;在校教师禁止学生追逐打闹,可目前动画片、网络游戏中都有暴力的内容,学生们怎能不为之所感染;在校教师倡导学生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可在现实中的农村有多少文化活动场所提供给学生?家长关心孩子的往往只是在校的学习分数,又有多少家长想到周末在家怎样教育孩子?为此,家长在关心孩子在校学习成绩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孩子周末的生活,别让“5+2=0”的教育负面现象出现,而要让学生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周末。
2.“多做作业=提高成绩”
倡导给学生“减负”的口号已经喊得很响,也已经喊了很长时间。平时还好,很多教师都能合理地去布置作业。可一到了复习期间,各科教师一味从自身学科需要出发,布置的作业就要明显增多。有些家长也很紧张,会给孩子买来左一套习题右一套试卷,利用周末给孩子“开小灶”。学生们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还要额外再完成家长们布置的作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敷衍了事。对于提高成绩,教师与家长应该达成共识,我们不能依赖于作业,而是要从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人手。
3.“1+1+1>3”
这不是一道数学题,而是这样来算的: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在实施三位一体的育人工作中,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学校性质决定的。找好连结点——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联系、沟通家长的桥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同时,通过家长委员会又把广大家长的意见迅速反馈给学校,使大家取得共识,形成合力。这样,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其结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星期一综合征”并不是顽症、疑难杂症,教师要用心做一名“良医”,要在教中思、思中教,分析成因,循序渐进,找出“星期一综合征”的治疗“良方”,缩短学生调整适应的过程,尽快步入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