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劳为美的高职劳动教育初探

2020-06-03陈静

科技视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陈静

摘 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針,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但目前高职院校还存在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的情况,这就要求在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必须把劳动教育重视起来,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做好劳动教育的总体设计;完善相应的评价方式;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对劳动教育的宣传、树立劳动美、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价值,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劳动美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靠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助力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全面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高校是塑造大学生完整灵魂的殿堂,在重视德智体美的同时,要将劳动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劳动教育上,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些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1 高职院校中劳动教育缺失

1)劳动教育不被重视。目前全国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构建“知识+技能”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技能教育,让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巩固知识,提高实操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艰苦耐劳的品质,将来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服务社会。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技能教育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组织不够完善、实践场地缺乏、“挂羊头卖狗肉”等问题,不能完全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能力,技能实操效果大打折扣。

2)劳动教育功利化现象较为严重,劳动教育与“立德”相背离。不少高职院校的老师把劳动当作惩罚违纪学生的手段,执法粗暴,惩罚的同时忽视对教育本身意义的说明与澄清,不仅与通过劳动塑造学生品德、完善学生人格、培养良好价值观念的初衷背道而驰,反而容易导致学生远离劳动、厌恶劳动,在心理上形成“以劳动为耻”的极端错误观念。

3)溺爱式家庭教育与学校劳动教育的冲突。部分家庭对孩子过分宠溺,生怕孩子遭罪,一丁点苦都不舍得让孩子吃,有的家长甚至包办一切,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劳动。在高职院校内,甚至出现了“家长周末来学校给孩子洗衣服”、“请家政公司上宿舍搞卫生”、“不会拿扫帚扫地”的现象。有的家长,唯成绩、分数论,只要孩子成绩好,什么都可以不干,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高职院校在推动劳动教育上存在层层阻力,学生劳动意识的提升缓慢。

4)学生劳动热情不够持久。一些同学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对劳动比较感兴趣,但时间一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会选择放弃。尤其是在顶岗实习环节,一些同学因平时生活自由,受不了工作的压力和企业的约束,产生抵抗情绪,不积极参与生产劳动,给学校和企业的管理都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5)相较本科院校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学生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行为更高。高职院校学生成绩偏低,综合素质、道德品质等不如本科院校,尊重劳动、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低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普遍设有垃圾桶和果皮箱,但是仍存在随地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破坏了环境卫生,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量。

2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缺失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来讲,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近年来,高职院校迅速扩招,教学管理和基础设施跟不上教学的需要。真正开展好劳动教育,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理论教学,成本相对较低。劳动教育也没有具体考核指标,没有固定的标准,学校没有教育的压力和动力。

2)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缺失。家庭,是每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在劳动教育的问题上,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老师”这一角色,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并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劳动,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与乐趣。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却没有完全扮演好这个角色,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不爱劳动的习惯,甚至延续到了中学、大学以及以后的人生。

3)基础教育缺失劳动教育,高等教育中劳动教育缺少平台。我国的中、小学是义务教育,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樊篱。学生大多以学为主,虽然教学大纲对劳动技术课从内容到形式有明确规定,但形同虚设,通常被用于其它方面,学生对劳动课真实面目缺少体验,缺乏认同感。以劳为美的教育缺失了教育阵地。高职教育则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和课程,要考虑“人文”与“技能”,劳动教育则被边缘化,难得站稳一席之地。

4)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数十年的耕耘,国家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环境,很多孩子在父母的荫庇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再加上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袭,逐渐养成了拈轻怕重、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习惯。

3 高职院校加强和深化劳动教育的对策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能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和智力品格。”[2]劳育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因此加强和深化劳动教育的实效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3.1 做好劳动教育总体设计,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特别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必须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要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强化劳动教育自身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劳动锻炼中懂得自立自强,学会责任担当,培养意志品质。教学体系等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紧靠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要保证劳动教育在教学计划上有总体设计,课程体系上有具体要求,教学资源有保障,教师有指导能力,评价体系跟得上。[3]课程设置上要明确课内外劳动时间,使劳动教育不仅在课堂上讲,课外学生劳动实践的经历有时间做保障。劳动内容的变化也要与大学生各个阶段的教育内容相适应,突破传统方式,引导学生从事探究性的劳动、项目化的劳动。把劳动教育从理念变成模式,从模式变成方法,从方法变成实践,最终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3]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提升获得感,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态度,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意识。

3.2 完善相应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方式上,强调对劳动经历的写实记录,教师、辅导员要对于大学生劳动经历进行实事求是地记录,全程参与,在此基础上做出评价。并把劳动教育的成绩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并把测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体系

劳动锻炼过程对每个人的成长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高职院校在做好学校教育的同时,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需要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模式。对于劳动教育,大部分的家长是很支持的,可少部分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态度还是有待改进,家长应该支持和鼓励孩子去参加劳动,而不是对此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把孩子该有的生活劳动包办了,如果家长认为孩子这方面能力有欠缺,更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放纵溺爱,而是要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带领和引导孩子来共同参与劳动,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孩子,而且能够通过劳动增强彼此的情感。

此外,高职院校还主动作为,加强外联,与地方政府、企业、社区开展合作,积极搭建有利于学生实践成长的校外劳动实践育人基地,让学生在劳动实践、奉献社会中接受教育、热爱劳动、增长才干。

3.4 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劳动致富、富民强国,这是一个必要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他的什么也谈不上。学校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通过邀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来学校开展宣讲,通过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引导广大学子勤奋学习,积极参与劳动创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其次,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平台,利用阅报栏、宣传橱窗等加强对国家和省市劳动模范、学院劳动榜样、劳动明星的宣传,以身边人影响身边人,以身边事带动身边事,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校园文化发挥出应有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勞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8-09/10/c_1123408400.htm.

[2]苏霍姆林斯基,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355.

[3]汪瑞林.新时代如何加强劳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9-3-10(4).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