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素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0-06-03刘彩霞方必基

科技视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观大学生

刘彩霞 方必基

摘 要为了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以及把握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问卷及大学生价值观问卷为工具对某校9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状况总体较为乐观,大学生价值观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中的基础知识系统与情感动力系统对大学生价值观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联合解释变异量的14.5%。因此,可以通过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来引导大学生价值观走向。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价值观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获得的对传统文化的荣誉感及其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实践能力等要素总和。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载入宪法,进一步凸显了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内涵介绍中强调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共同发展,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培育一个健康的公民[1]。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不仅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走向,还对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大学生价值观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深入把握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与价值观的内在规律,引导大学生积极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是新时代背景下急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某大学925名在校生进行问卷的调查,回收918份。其中,男331人,女587人;医学专业434人,非医学专业484人;家庭住址为城镇248人,农村670人;学业成绩较差197人,中等701人,较好20人。

1.2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问卷

该问卷由刘彩霞等人编制,由基础知识系统、情感动力系统、行为倾向系统三个维度共计10个题项构成。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7,重测信度为0.915,分半信度为0.840,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以及分半信度均在0.700以上,其中各个维度的重测信度均达到0.811以上,综合数据可知,该问卷信度良好。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左右,分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达到0.7,说明问卷效度良好。综上所述,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适宜作为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调查的研究工具。

1.3 统计分析工具

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价值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与价值观问卷的各因子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中,情感动力系统、基础知识系统、行为倾向系统三个维度的得分均值分别是16.25±2.58、11.37±2.16、9.54±2.29。在大學生价值观问卷中,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道德价值观(16.30±2.03)、人生价值观(13.93±3.24)、知识价值观(13.64±2.62)、政治价值观(12.89±1.95)。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与价值观差异性检验

将性别作为自变量,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价值观各维度及其总分作为因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者在性别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基础知识系统、情感动力系统、传统文化素养总分、道德价值观及人生价值观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378,P=0.168;T=-0.760,P=0.448;T=-1.84,P=0.066;T=-0.661,P=0.509;T=-0.626,P=0.532),行为倾向系统、知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及价值观总分(T=-1.989,P=0.047;T=-2.85,P=0.050;T=-2.474,P=0.014;T=-2.477,P=0.013)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女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2.3 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与价值观差异性检验

将专业类别(医学类或非医学类)作为自变量,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价值观各维度及其总分作为因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者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基础知识系统、政治价值观(T=-3.968,P=0.000;T=1.994,P=0.046)在医学类和非医学类两个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4 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与价值观差异性检验

将是否为独生子女作为自变量,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价值观各维度及其总分作为因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者在这一变量上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价值观总分(T=-2.380,P=0.017)在是否为独生子女这一自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5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与价值观差异性检验

将年级作为自变量,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价值观各维度及其总分作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者在这一变量上的差异性。具体结果是:人生价值观(F=4.410,P=0.004)在年级这一自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事后检验结果发现,大一与其他各个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其他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6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与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通过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问卷和价值观问卷总分及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研究结果表明除行为倾向系统与人生价值观、基础知识系统与人生价值观外,其他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2.7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对价值观的预测回归分析

以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自编问卷与大学生价值观问卷为工具收集数据,将大学生价值观总分作为因变量,将传统文化素养问卷的各个维度作为自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程度,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预测大学生价值观总分时进入回归方程的有情感动力系统和基础知识系统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对大学生价值观有显著性的预测作用,同时,这两个维度联合预测大学生价值观总分的14.5%。情感动力系统、基础知识系统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320、0.134,说明这两个维度对大学生价值观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3 讨论

3.1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及价值观的调查现状

调查显示,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三个维度高低得分依次是:情感动力系统、基础知识系统、行为倾向系统。情感动力系统是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下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接触传统文化产物时个体所生成的荣誉感以及对提升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视程度。该维度得分高说明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下潜移默化地被其感染,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时产生了浓厚的情感态度以及看到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行为倾向系统维度得分较低,主要是因为个体紧张的学业和功利性学习思想,导致个体没有太多的精力、时间以及动机投入到传统文化相关领域的社会实践之中。这与姜茹茹的研究存在共通之处,她指出,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大学生把握的传统文化知识较为浅显,传承传统文化能力不足等方面,所以倡导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家校合力共同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1]。

在大学生价值观各个维度中,维度得分高低依次是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知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是指大学生从自己的道德理念中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评价的过程,人生价值观是指大学生思考关于人生意义、人生目的等人生主题的价值标准。这两个维度得分高说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对人生目的有了更为稳定更为开放的认知评价系统。政治价值观主要是指个体如何看待国家、制度等政治问题的一种基本观念,该维度得分较低,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意识薄弱,对国家政治问题不够上心。刘竞涛指出大学生价值观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奉献精神弱化、自我中心化、集体主义缺乏[2]。这与刘竞涛的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总体呈现乐观状态,但仍在知情意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传承文化的实践上需要引起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主要受到个人经历的制约,知识价值观与政治价值观主要受制于学校和社会环境因素,由此可知要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就要发挥个体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的牵引作用。

3.2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价值观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从传统文化素养总问卷分析各个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的差异发现,行为倾向系统这一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的差异可能主要归结于男女群体本身存在的个性。在基础知识系统这一维度在不同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非医学专业类别的得分显著高于医学专业得分,主要是医学类学生学业压力大、医学知识较为繁杂,无精力去涉猎传统文化领域的知识。

在大学生价值观总分中,大学生价值观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这一人口变量上,主要是在知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这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的知识价值观得分普遍高于男性,表明女性更重视对知识的把握,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女性试图通过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女性的政治价值观得分普遍高于男性,这与传统观念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也是紧密相关的,为了克服这种性别偏见,女性的独立和自强意识不断增强,在政治问题上有更多的关心及主见。非独生子女的价值观总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主要是受到成长氛围的影响。非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人际关系及问题思考模式。在良好的家庭经济氛围中,個体会有更多的人生阅历以及自由思考的空间,所以得分普遍较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杨诗雨曾提出通过了解大学生的需求的方式来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即在大学生的个体需要追寻中添加价值观的“养料”,如在游戏中加入“仁义礼智信”的宣传[3]。

3.3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与价值观的关系

由表1数据可知,价值观总问卷及各维度均与传统文化素养总问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传统文化素养总分及其各维度与价值观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基础知识和情感动力系统对大学生价值观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累计解释大学生价值观变异的14.5%。因此,传统文化素养较高的个体,其价值观就越完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普世的价值理念,指引着价值观的建立。个体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中,获得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培育了对传统文化创新的能力,促进了个体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从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而言,大部分传统文化素养维度与价值观维度都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只有行为倾向系统、基础知识系统与人生价值观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这表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很小程度受到行为和认知的影响。在心理学中,个体对事物的态度主要由认知、情感、行为三部分组成,其中情感起着核心作用,由此可知人生价值观的建立中情感动力系统对个体的影响是尤为重要的。在培育个体价值观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思想的一个简单的“仁义礼智信”要求便能促进个体的道德价值标准的建立。

4 结论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与价值观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并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以通过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来引导大学生价值观走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姜茹茹.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刘竞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问题的辩证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09-110.

[4]杨诗雨.新时代高校对“0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路径[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134-138.

猜你喜欢

价值观大学生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