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对分课堂”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20-06-03和静

科技视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病理学信息化

和静

摘 要《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是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桥梁课程。在信息化2.0背景下,推动医学教育信息化改革迫在眉睫。在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对分课堂;病理学

1 教育信息化2.0

教育部于2018年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及《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把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改革的战略选择,推进‘互联网+医学教育广泛开展混合式教学和在线教育,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变轨超车。”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机理的医学基础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是临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设课程,是医疗岗位任职要求掌握的课程,是医师执业考试需要学习的课程。《病理学》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信息化2.0背景下,《病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信息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基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学规律,符合国内本土特色的课堂改革新模式。其核心理论是将课堂时间进行对分,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另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新课。对分课堂基本教学流程包括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 (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因此对分课堂也称为PAD课堂。课上主要进行讲授和讨论,内化吸收在课后进行,课上讨论的是课下吸收内容,讲授的是新课的内容,精讲留白,介绍框架,即先教后学。[1]

对分课堂教师授课时间压缩一半,教师精讲留白,介绍框架,内化吸收和讨论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可能会使学生对内容把握不全面,或者偏离了学科范畴,又或者使一些学生在讨论组里滥竽充数疏于管理。高职院校学生大都缺乏自主性,且学生能力有限,此问题尤为突出。

课程信息化建设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可有效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资源又为对分课堂的开展提供保障。“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下内化吸收,课上讨论,可促使师生建设和使用信息化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实现共建共享。优质的信息化资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分课堂顺利开展,提供资源保障,为过程性考核提供支持。

3 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侧重于疾病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肉眼观和镜下观。分总论和各论,总论是讲述不同疾病的发病的共同规律,各论是简述不同疾病发病的特殊规律。在总论和各论中会都会穿插案例分析,总论的案例为各论打好基础,各论的案例为总论的实际应用。

3.1 课前准备

教师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发布《病理学》相关资料如学习指南、PPT、电子版课件、教案、案例分析、相关图片、微课等。学生预习教师所发布的课程资源,并完成自测题,反馈学习中的疑问。教师查看答题情况,总结学生疑难问题,以此为依据进行备课。

3.2 课中

2节课(每节各45min),分讨论和讲授两个环节。

第一节课为讨论环节,学生针对上节课疾病案例所学内容进行分组讨论,也可以围绕课后作业、学习收获、解题思路、疑惑等互相切磋交流。教師通过学习通软件随机点名,学生总结疾病案例中的肉眼观和镜下观,分析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并将疑难点指出。教师解答疑问,并作出总结。

第二节课为讲授环节,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讲解课程内容框架和重难点,学生已有预习,能更有效理解老师的讲解内容,并把预习时疑难点解决。

3.3 课后

教师在线发布习题、拓展资料等,学生通过做题和平台资料内化吸收,并书写读书笔记“亮考帮”(作业)。“亮考帮”分别指: “亮闪闪”即对本疾病基本病理变化的认识;“帮帮我”即疾病病理变化中不理解的内容;“考考你”即将本疾病中难懂的问题考考其他同学。“亮考帮”的内容可作为下节课课前讨论的内容,与小组内同学进行交流。

4 教学效果

4.1 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和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按照医疗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要求,坚持“以临床实用为主,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注意加强内容实用性的原则,整体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分为病理基础知识(含基本病理变化和基本病理过程)和病理临床应用(包含各系统疾病)2大模块,13个项目,41个工作任务,112个知识点/技能点。

4.2 优化教学方法

“信息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是伴随科技发展长大的90后、00后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1)讲授法。线上资源的建设,对分课堂的应用,讲授再也不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内容框架的整理,课程内容的梳理,更易被学生接受,尤其是“专注力”不持久的学生。

(2)临床案例教学法: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限制了案例教学时间,学生不能充分思考,在“信息化+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师提前将授课所需案例和具体要求上传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提前对案例进行准备,大大提高了课堂进行案例分析的效率。[2]

(3)讨论法:课下自我学习线上资源,课上分组讨论。是传统教学时间所不允许的,节省了课上时间,也让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切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微课录制:教师将课程内容“颗粒化”,录制5分钟左右的微视频上传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让学习更有针对性,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碎片化”,可以随时随地的学,而不用专门找出大量的时间去学习。

4.3 教学评价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不能简单地用卷面成绩评价学生学习。线上教学资源的学习情况、课上参与讨论的情况也应列入最终的评价考核体系,以督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为主。

5 教学反思

“信息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大挑战。教师要学会信息化技术如各种资料的上传、微课的录制、网页的优化整理等。课上教师要把握课堂时间,能做到讨论和讲授时间的合理安排,对于学生讨论的内容要控制的有效范围内,不能跑题。教师还有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解释学生的各种发散思维。

学生要有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课上老师只讲解课程框架和重难点,学生要自主学习线上课程内容。学生同时要扩展知识面,参与课堂讨论。同时也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乔阳.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8,10:75-76.

[2]赵新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9,12(36):64-66.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病理学信息化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信息化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