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庆阅兵中国家形象塑造的媒介价值

2020-06-03王燕

时代人物 2020年1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

王燕

关键词:国庆阅兵;国家形象;媒介价值

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1

现任基辛格咨询公司常务董事乔舒亚·库珀·雷默在《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一书中谈到:“国家形象问题是中国当前最棘手的战略难题。”2在这位曾因“北京共识”的提出而声名大噪的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眼中,中国人看待自己的态度和国际社会看待中国的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同我们的实际情形一样重要。正是我们在他人“心境”中的形象,而不是我们本来的样子,决定了我们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3

國庆阅兵释放出的媒介信号

国家形象的定位同时包含反映现实状况与确立发展目标的双重含义。在反映现实状况的层面,国家形象的定位可理解为向国际社会推介国家建设成就;而在确立发展目标方面,国家形象定位则是希望国际社会看到国家的发展前景。4

通过上述国家形象的定位,我们不难总结出,国家形象实质上是一个多维立体的综合体, 具体可以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等多重形象。从媒体角度来看,和松散的展现力相比,为达到宣传报道效果的最大化,最好的途径是能够通过某一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或重大活动集中展示国家形象。无疑,国庆阅兵就是极具典型意义的庆典活动之一。

2019 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盛大阅兵活动,是一场规模空前的高聚焦、高展示、高表达国家综合实力和快速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活动。不可否认地是,阅兵不仅仅是一场庆典,它所展示的是国家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国家政治、外交方面的发展理念,借助一系列带有仪式感的实力展示加深国际社会的了解, 增进国家认同感,同时,对于提升本国公民的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国庆阅兵中媒介信息的放大和传播

一般情况下,当与一国相关的重大事件发生时,如果传播主体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并以此建立信誉,就会在客观上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引导舆论朝着对国家有利方向发展,而不致陷于被动。5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程曼丽教授在《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一文中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为自己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及与外部世界和谐互动的氛围”。

一般来讲,国家形象体系的塑造和传播媒介分为国内媒介和国际媒介两种,两种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直接关系国家形象在公众眼中的成像,当国内媒介传播能力优于国际媒介时, 本国形象就以国内媒介所释放的信息存在,当国内媒介传播能力弱于国际媒介时,本国形象可能受国际媒体传导影响偏离预期或实际情况。由于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背景存在差异,媒介对同一问题的视角和理解也不相同,尤以中西方差异更为突出。

一、海外受众信息获取渠道选择

根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2018》显示,通过对海外 10500 个受访者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47%的发达国家受访者表示主要通过本国的传统媒体渠道了解中国信息,只有 36% 的受访者选择使用中国的媒介作为了解中国信息的渠道,虽然这一比例较以往有所增加,不得不说,中国的国内媒介仍然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看中国”的主要途径。与之相比,来自发展中国家受访者中通过中国媒介了解中国的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见下图)

当被问到什么情况下更倾向于选择中国媒体时,发展中国家受访者更多地选择中国发生重大事件时,而发达国家的受访者则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选择中国的媒体资源。(见下图)

国家形象的塑造实质上是信息社会化传播的过程,而信息传播的话语权总是更多地掌握在媒介强国手里,换句话说,对于那些经常出现“一边倒”的国际舆论,我国媒介总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能有效地对不利舆论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国内媒介尽快提高国际影响力水平。

二、国庆阅兵中国家形象塑造的媒介运用

设置议程,聚集话题。作为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著名的议程设置理论告诉我们,媒介虽然不能决定受众的看法,但却可以通过设置议题和信息传导影响他们如何去想。在国庆阅兵活动中,媒介通过充分调动受众视觉和听觉感官,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议程设置,从而达到聚焦话题作用。

借助共同焦点问题,放大和传播有价值的信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媒介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方面远不如西方媒介深远,尤其在发达国家更为明显。然而,在国家形象塑造上,必定需要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和认可,因此就要求我们充分借助国庆阅兵等重大焦点问题更多地进入国外主流媒体的视线,并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从中释放更有利于国家形象塑造的信息。

构建记忆,着眼变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古老本身对于生活在西方社会的人们就是一种神秘和吸引。当然,由于中国媒介起步较晚,无法从主观上形成溯及效果,使西方社会很多人对中国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相对落后的状态,加之境外媒体带有倾向性宣传报道,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偏见。要加紧塑造国家形象,就要从断裂带入手,通过片段和镜头突出变化、重现历史轨迹,发挥记忆刻画的目的性特征,增加受众对我国的认同感。

(左图:1949 年阅兵,右图 2019 年阅兵)

突出立场主张,彰显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发展所取得的惊人成绩和西方社会对中国认知的缺乏让“中国威胁论”悄然而生,中国国家形象因此遭受了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声音。通过国庆阅兵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力证了中国实力,显示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而这种信号的媒介传播将对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水平、缓解和消除误解和偏见、重塑中国国家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集聚感情,唤起共鸣。作为重要的政治仪式,国庆阅兵能够对国家形象塑造起到积极作用,实际上是看经媒体引导之下受众对国家的情感变化和主体认同,因为他“唤起了我们对某种平时难得被称颂的共同价值的专门致志的注意6”。

因势利导,增加互动。阅兵仪式带有很强的形象功能,且具有更深层次的展示目的, 表现为聚焦功能、表达功能、强化功能和感染功能,这也是阅兵仪式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家形象

建构的平台和载体的重要原因。7在全球高度聚焦的环境中,通过媒介之间的高频和谐互动氛围,使正面信息集中进入受众视线,实现舆论引导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加受众参与度与互动性,塑造国家正面形象。

国庆阅兵是一场由国家主导、媒介参与、多维互动的带有浓厚仪式感的国家形象塑造活动,能够短期高效地在受众面前建立超越仪式本身的强烈国家认同感,并且往往能够通过受众个体的认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际社会的总体评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逐渐增多,国家形象的塑造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摆脱西方束缚,争取更多话语权的努力中,诸如国庆阅兵之类的政治仪式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凝聚国际共识,提高国家认同的有力手段。回顾来时的路,明确未来的方向,用媒介全新的语言传递和平的愿望、表达真诚合作的心声、塑造时代大国的形象,并以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经验分享给全世界,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参考文献

[1] 孟晓宇.超越纪念·9.3 阅兵媒介景观中的国家认同建构研究——以央视电影转播为例[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 张辉.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外媒议题呈现探析[J],对外传播, 2015 (10)

28-29

[3] 王聪.外媒阅兵报道议程设置分析与应对[J],对外传播,2015 (10)

[4] 张兵娟.全球化时代的仪式传播与国家认同建构——论国庆阅兵仪式的传播意义及价值[J],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05)

[5] 吕吟.国家报道论文 国庆阅兵式国家形象塑造——对美国主流媒体相关报道的分析[J],新闻世界,2010  (12)

[6] 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7] (美)乔舒亚·库珀·雷默.中国形象:外国學者眼里的中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8] Hans J.Morgenthau, Politic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85

[9] 门洪华,周厚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其传播途径[J],国际观察(沪),2012 (01)

[10] 程曼丽.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国际新闻界,2007(03)

[11]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J],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12] 乔娜,任龙,郭树勇.阅兵仪式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4)

邮寄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东区岐关西路63号峰汇中心706室,伦佩洪15820536405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基础课”教学中的国家形象教育探析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