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网络新闻报道探讨
2020-06-03段振宇
段振宇
【摘 要】突发性公共事件因其利益牵扯大、影响覆盖广,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也是网络新闻报道的热门题材,网络媒体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进行及时、如实、全面的报道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本文首先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内涵谈起,而后对网络新闻媒体参与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的意义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网络新闻媒体进行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的相关策略,以期提升网络新闻媒体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的能力,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事件 网络新闻 互联网
互联网拓宽了新闻报道途径,提升了媒体新闻报道效率,满足了公众新闻资讯需求,网络新闻媒体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具有重要作用。突发性公共事件一经爆发便引发社会集中关注,网络媒体需要及时跟进,客观、公正地进行新闻报道,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一、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内涵
突发性公共事件一般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剧烈爆发,往往影响大、波及广,让公众应对不及;突发性公共事件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危机,它的爆发虽然时间短,但潜伏时间长,是各种矛盾因子长期积累和刺激作用下的产物。
二、网络新闻媒体参与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的意义
1.及时公开权威信息,有利于社会安定。因为绝大多数突发性公共事件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所以当突发事件爆发后,公众有强烈的信息获得愿望,会积极主动地从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但是因互联网的开放性、自主性和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公众所获得的信息难以确保真实有效,部分不实报道会掩盖事实真相,影响公众主观判断,甚至被别有用心者加以利用,由此便会引发公共恐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使众多矛盾加剧,影响社会安定。网络新闻媒体作为公共资讯服务的主体,应以正确价值导向和思想观念为指导,依法依规发布客观、全面、权威的公共信息,及时制止谣言和澄清是非,稳定民心,并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
2.客观报道公共事件,有利于净化媒体风气。新闻媒体肩负着引领社会舆论方向、配合职能部门进行社会公共服务并加强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责。网络新闻媒体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本质报道出发,以“四力”为指引,深入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第一现场,本着做人的良心、做事的责任感,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件,避免片面追求公众关注度、赚取流量点击率而弄虚作假等惡劣行为,规范自身职业行为,带动更多的网络媒体工作者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3.依法披露信息,有利于提升公信力。对于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媒体机构应在获得相关授权后才能进行信息披露,虽然难免会影响信息披露的时效性,但能确保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可靠。网络新闻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也必须是经过科学验证和相关审核的新闻事实,且报道单位必须对自身行为担负法律及社会责任。依法披露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对于民众把握事件真实动态、作出正确判断意义重大,同时也能极大提升媒体机构和政府部门的社会公信力。
三、网络新闻媒体进行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的策略
网络新闻媒体是新闻资讯的重组者,是公众与事件真相的连接人和发布者,也是政府实施“应急反应” 的一个主要载体,对社会舆论的走向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解决有极大的影响。一个负责任的网络新闻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主动担当起社会责任。笔者以重庆公交车事件、四川宜宾地震等突发性公共事件为例,研究分析网络新闻媒体开展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的相关策略,具体如下:
1.及时发声,抢占信息制高点。新闻的最大特点是“新”,公众在特殊时期都希望能获得准确、及时的信息,这就要求广大媒体机构在瞬息万变的突发性公共事件进展中,紧跟事件动态变化,及时获得第一手信息,回应群众关切。
根据以往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经验可知,公众对事件关注的焦点在于客观事实和问题解决,比如事件真相、救援进展、爆发原因、责任追究、应对措施等,网络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在关键时刻不能滞后和失语,应主动承担起对危机的预警、解释及舆论引导职责,以缓和民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事件有序解决。2019年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与珙县分别发生地震,灾害爆发后,在抗震救灾火速启动的同时,各媒体机构也迅速集结,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震后仅20分钟,网络报道量就已过千,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四川发布、澎湃新闻、新华社等媒体利用网络平台的高效传播优势,采取线上线下实时报道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发布地震相关信息,并且连续对地震震级、震源深度、人员伤亡情况、官方救援、伤员安置情况、灾民救助情况、余震预测等内容进行全面追踪报道,及时抢占信息的制高点,播报最真、最新、最权威的公共资讯,推动事件的有序解决。
2.尊重事实,引导公众认知。突发性公共事件具有突然性特征,绝大多数公众不明事实真相,其主观判断很容易被一些网络平台及个别人的猜想、谣言等左右,从而盲目跟从或产生诸多过激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安定。
新闻媒体作为引领公共舆论方向的主体,必须以高度端正的思想观念、高度自律的职业精神、还原事实本来面貌的原则,进行客观报道。2019年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后,引发各方在网上的猜测和质疑,一些媒体机构在未经官方确认和认真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将表象当成事故原因进行报道,导致不明事理的网民对事故中女司机进行攻击、讨伐,而随着一些信息的披露,舆论又将矛头转向公交司机和车内乘客。从事态变化来看,一些自媒体和网络意见领袖肩负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对网络新闻媒体来说是巨大警示。其一,要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唯一标准,在重大突发事件上,网络新闻媒体发布者要切记转载与发布的信息必须以政府部门信息发布或权威媒体的相关报道为主,拒绝转载与发布未经证实的任何信息。其二,要把握报道尺度,改变传播策略,网络新闻媒体要树立社会责任感,严格自律,保持理性和良好心态,设置有针对性的议题,来引导公众认知。
3.坚持媒体理性,促进社会和谐。信息时代,网络新闻媒体已成为公共舆论引导的新主体,它既是舆情来源的主要途径, 又是公众情绪的释放口,所以处于“风口浪尖”的网络新闻媒体必须坚持媒体理性,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肩负相应社会责任。
其一,要坚持正面报道,弘扬社会正气。网络媒体应积极地向公众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努力挖掘优秀文化,加强对典型人物的宣扬,引导民众积极向上,促进社会和谐。
其二,要创新报道形式,增强媒体的公共影响力。可以通过微博、腾訊视频、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火山等APP以及各种自媒体对民众最关心的突发性公共事件进行全方位追踪报道。
其三,要尊重民意,顺应民众心声。网络新闻媒体要积极对接公众呼声,同步跟进有关社会民生的信息报道,以满足基层民众的实际需求,提升网络媒体在公众心中的地位。
其四,要顾全大局,保障公共利益。网络新闻媒体应担负起传播公共资讯、服务社会民生的重大责任,坚持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既当好政府服务群众的“耳朵”和“眼睛”,维护大局,又当好群众利益诉求的“嘴巴”,体现公众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有效处置事关社会稳定和民生利益,网络媒体作为重要的社会媒介,在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中有着巨大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采取适当的报道策略,既是网络新闻媒体的生存之道,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而要担负起责任,在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中,就必须做到及时、权威、理性。网络媒体及时传播信息,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汇集社情民意,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才能彰显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影响力。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网络媒体要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积极做好正面宣传,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利的舆论支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安阳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吉晨晓.突发性事件的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9):73;[2]金建楚.“突发公共事件” 网络新闻报道分析[J].青年记者,2011(3):26;[3]蒋明明.浅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媒体报道的方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7(3):83-84;[4]刘畅.浅析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的社会责任[J].传媒研究,2014(6):270;[5]纪大伟.关于广播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启示与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7(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