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融媒体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2020-06-03于宝莹

记者摇篮 2020年5期

于宝莹

【摘 要】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媒体融合的脚步,融合转型分层级拓展。因此,高校应加强融媒体培养力度,明确融媒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融媒体传播教育方向,将行业融合理念融入融媒体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高校融媒体人才培养策略,进而培养更多优秀的融媒体行业人才。

【关键词】融媒体人才   融媒体实验室   校园融媒体

推进媒体向融合纵深发展,适应全媒体发展大势,必须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战略主动,大力培养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满足全媒传播需求。媒体的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要把全媒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力举措,促进高校新闻院系与新闻单位的对接交流,要求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进一步调整专业培养方案,积极适应融媒体发展,探索高校融媒体人才培养对策,做好后备人才储备培养工作。

一、融媒体人才的必备素养

1.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新闻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作为融媒体时代的记者,更要时刻牢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遵循党性原则,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努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观念和认识,保证舆论引导的正确。为保证融媒体内容生产优势,必须强化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意识与培养,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而为用户提供有影响力、传播力和公信力的“融媒体产品”。

2.具备全方位的融合思维。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传媒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家战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TV”等传统媒体机构运用互联网思维实行媒体融合转型,全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内容制作流程、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要求媒体人必须提升节目集成能力,增强融合思维意识,树立深度融合发展理念,加强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3.具备强能力的创新思维。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消遣、娱乐,面对传媒市场的需求和变化,需要以创新性、创造性思维为核心,集人文艺术素养、传播智慧以及媒介经营管理为一体,培养面向现代传媒整体运营的素质高、能力强的现代复合型人才。中国传媒大学2003年开始招收媒体创意专业本科生,本专业正是应媒体创意产业发展需求,主要培养创意方面的人才、创意经营方面的人才和创意管理方面的人才,其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为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和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不断地提供创新性、创造性策略的职业化媒体“创意人”。为紧跟我国“媒体融合”改革的脚步,我们要以创新、创意能力为核心,将创新思维原理应用到现代传媒领域。

二、高校融媒体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1.媒体新技术带来的挑战。2019年年初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提出“四全媒体”新概念;6月,中国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10月,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研讨区块链技术,这些构成了2019年度媒体新技术发展的重要背景。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新闻生产;结合 5G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媒体实验平台。在媒体新技术应用从前台向中后台延展的情况下,在融合传播语境下,传统新闻传播教育越发意识到媒体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如何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对接融媒体时代需求,转变新闻实务教学方式及培养融媒体人才成为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2.融媒体实务教学与行业发展对接的挑战。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融合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明确要求。向着这个发展目标,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从“相加”走向“相融”,争做新型主流媒体。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在省里的关怀下顺利组建,全面颠覆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手段,应用网络、云、“互联网+”等全新融合技术手段,打造国内一流的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全开放式融媒体演播室、融媒体指挥中心和融媒体展示平台。未来传统广电新媒体的发展完全是建立在融媒体技术平台基础上的,也亟须相关的融媒体人才完成内容的集成与传播。高校融媒体实务教学如何与融媒体行业对接,如何引导学生敏锐洞察用户需求,是一项重要课题,要求高校在融媒体人才培养方面立足当下融媒环境,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定位,使高校融媒体人才的培养最终能够和媒体发展同步,形成良好的对接。

三、高校融媒体人才培养的对策

1.开设融媒体相关课程。从传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传统传媒类专业不能单纯强调学生新闻采编能力的提升。在招聘人才时,把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经历、个人素质的要求排在前三位,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着重培养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在专业素养中注重创意策划能力、设备及软件操作能力、实践经历的经验积累。

以媒介融合为背景,传媒类专业培养宗旨和定位应调整为应用型跨媒体新闻采编人才,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掌握传统广电媒体内容编发技能,熟悉网络和移动端内容编发工作流程,开设新媒体和融媒体相关课程。除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的设置外,要在专业知识内补充新媒体概论、广电新媒体、数据新闻实务、融合新闻、新媒体运营、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新媒体节目策划、信息图表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新闻编辑等相关课程,使学生掌握融媒传播和融媒产品制作的规律和方法。但是必須强调,在传媒类所有相关课程里,最重要最核心的新闻采写编等传统专业课程是学生必须扎实掌握和熟练操作的。因为新媒体或者融媒体最基础的内容采写编发都来源于对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高校传媒类专业来说不能顾此失彼,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学生未来就业引导必须秉持这个理念,使学生对各种媒体形态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2.高校自建融媒体实验实。绝大部分高校传媒类专业的实验室都是按照传统授课和实验模式创建的,每个实验室只能完成独立的实验课程,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相互独立,没有和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相互融合,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无法保证实验实践课程的顺利完成。由于创办全新的融媒体实验室需要巨大资金的投入,所以高校校园融媒体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在原有传统实验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建,创建综合平台统一管理各个独立分散的实验室,应用融媒体理念对校园融媒体实验室建设进行指导,同时可以建立校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工作室,在共享平台上发布信息,学生利用各实验室不同属性完成发布消息的工作,实训课程打破以往实验课程之间的界限,使学生真正在课程中得到融媒传播能力的提升。

3.创建校园融媒体平台。在融媒时代,各级融媒进程加速,为高校青年学子发声的校园媒体必须迎接媒体融合的挑战,高校是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同时肩负着培养社会需要的融媒体人才的职责,创建校园融媒体平台有利于提高高校主流舆论的宣传影响力,更有利于促进新闻传播教育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提升传媒类专业教学质量。校园媒体也随着媒体的变革发生宣传格局上的变化,从传统校报、校园电视台、记者团、新闻中心、广播电台到校园网,再到微信公众号、微博、QQ智慧校园平台的新媒体,校园平台丰富多样,受到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但目前还没有统一规划的组织架构。应该顺势将校园媒体各形态进行整合,加大校园融媒体建设的资金力度,借用融媒建设的理念进行科学管理。

4.高校教师深入业界调研。高校传媒类专业教师招聘标准中,高学历是第一标准,科研经历和成果是考核要求,因此教师为达到学习评价和考核体系的量化标准,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和日常教学当中,没有更多时间走入传媒一线进行调研和学习,对于以融媒为背景的相关学科建设和发展来说,这是很大的弊端。新闻传播类专业包含大量的实践课程,理论必须应用到实践当中,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总结新的传媒理念,作为高校传媒类专业教师每年至少应有三个月时间走入一线主流传媒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和学习,洞察业界最新发展趋势,将调研结果融入到教学中,保证教学和行业实际不脱轨,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媒体最新发展动态,保障学科建设不脱离实际。

近几年,传统媒体人才流失严重,新媒体人才需求呈井喷状态,2018年影视行业进入寒冬,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造成不小的冲击。但市场对融媒体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高校和媒体行业必须携手不断地探索和思考,作出有益尝试,培养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扬.2019年媒体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J].新闻战线,2020.01;[2]李燕.“融”媒时代新闻人才培养探析[J].傳媒论坛,2019.07;[3]靳舍.融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J].传媒,2018.07.

【基金项目】2018年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校融媒体人才培养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819)阶段性成果;2018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下的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研究”(SJGY20180542) 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