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阅读,为阅读教学启一双慧眼

2020-06-03韩莉莉金莹莹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韩莉莉 金莹莹

【摘要】当下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比较阅读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比较阅读的关键是选准“比较点”,有效整合教材。通过从“同一文本”“同一组文本”“同一作者不同作品”“同一题材不同作品”“同一作品改编前后”等途径进行比较阅读,为学生启一双慧眼,拓一片全新的阅读天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 比较阅读

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的一切的。比较阅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针对某个文本材料(或是字词、句段,或是内容、形式,或是作家、风格等),联系与之相关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重新加以排列组合,使之在头脑中形成新优化信息群的思维过程。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比较阅读,能使学生更清楚地把握文章內在内容、表达方式上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主旨的把握。同时还可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基础上质疑,在智慧碰撞的过程中答疑,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拓宽文学视野,全面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阅读。

一、通过同一文本的比较,感受词语的表达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内容,能体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话时,我们可以提取文中的重要资源,也可以变换相应的内容,营造新的语言环境来替换比较,体会作者在用词上的独具匠心。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慈母情深》中有那么一句话:“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为了理解“攥”的意思和在文中的作用,可这样比较导学:

①通过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攥”的意思。

②句子中,如果不用“攥”,还可以用什么字?

③引导学生替换字词并比较体会。

经过比较,学生体会到用“拿”“捏”“握”等词都不如“攥”字有劲,让读者更加深切体会到作者梁晓声对母亲的心疼、感激和深深的爱,一切的情感都浓缩在这个“攥”中。新课标指出:教学时,多进行替换字词的训练,对于体会课文用词的精确,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无疑是有效的。

二、通过同组课文比较,体会文章写作特点

一般来说,同一单元内的几篇课文往往具有一定的“共性”,又有相对的“个性”,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异同,由共性发现个性,由个性总结出共性,对于整体把握教材、确定教学及训练的梯度、优化教学设计等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组主题为“生活的启示”的文章,共四篇:《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只有一条》《落花生》《珍珠鸟》,都是叙事性散文,并且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告诉了读者作者从中受到的启发。但叙事性散文在形式上松散,却结构严谨,往往由比较明晰的能统领全文的主线串联起来,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进行“线型阅读”,能帮助学生理清文脉,把握要点,体会叙事性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作者的心情变化贯穿全文,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得意一急切一沮丧一依依不舍”概括“我”的心情变化,关键词语找出了,文本的内容也就把握得比较清晰;《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引导抓住有关时间变化的词语“一天一两个星期以后一后来”,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握要点;《珍珠鸟》一文,根据文本承接的画面,引导学生发现画面的变化:怕人的鸟一可爱的雏儿一淘气的雏儿一胆大的雏儿一肩膀安睡的雏儿,学生在初步感受这些画面的时候,对珍珠鸟的情感变化也一目了然,也能体会是作者的悉心照顾才有这样的变化。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应从“教给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这一组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抓文中的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从而获得启示。

三、通过同作者作品比较,体会不同情感表达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名人名作,其规范、精彩而特别的语言值得学生阅读,虽说不一定是其代表作,但通过比较阅读教材中该作家的不同作品,我们就可以异中求同、管中窥豹,了解该作家的创作风格、个人思想性格,感受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从而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教材。

老舍的文章在人教版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如《猫》《母鸡》《养花》等,其中《猫》和《母鸡》被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的同一组单元里,这个单元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而老舍在描写这两种动物时,精细独到的观察及通俗明快的口语让人读起来饶有趣味。但经过一比较,又能发现他对这两种动物在谋篇布局和情感处理上的巧妙。

《猫》一文:运用了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可爱,采用的是并列段式,自然结尾,意犹未尽。无论是大猫还是小猫,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淘气,作者对它们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

《母鸡》一文:“我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开头就交代了他对母鸡的态度,给人感觉似是在批判。深入文本,才发现他运用了具体事例告诉读者他已不敢再讨厌,情感跌宕起伏,富有变化,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使前后形成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鸡的赞颂。其结尾升华,起到了点明主题,总结全文的作用。

读着他的文章,我们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来描写,可平铺直叙,也可欲扬先抑,并能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去。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这样的对比,使学生与这位名人更近更了解了,能理解作者高尚的情操,也就更有兴趣去翻阅他的其他作品,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四、通过同题材比较,感受作者不同观察角度及语言特色

同题材的作品,由于受其作者的个性、写作风格、观察角度等因素的影响,出发点、针对性、目的性不同,呈现出来的作品也会大相径庭。比较同一题材甚至同一题目的文章,针对其风格、选材、立意、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及表现手法。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专题安排了丰子恺的《白鹅》和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两篇课文,在学习提示中也明确要求:比较一下,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的地方。

通过上述清晰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虽然都是写鹅的文章,但由于作者不同,写作方法不同,写出来的作品也就截然不同。

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同一作品内部的前后比较、同一风格的不同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的比较等更多途径进行阅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将厚书读薄,将薄书读厚。比较阅读,必能为学生启一双慧眼,拓一片全新的阅读天地。

【参考文献】

[1]吕国飞.“比较阅读”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5 (11).

[2]潘振国.对比阅读,为阅读教学启一双慧眼[J].语文教学通讯,2017( 30).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