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 构建识字教学的立体式新支点
2020-06-03刘倩影
刘倩影
摘 要:部编版教材“先识字再拼音”的编排方式重新强调了识字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识字教学中要渗透对字源字理的考察以及对汉字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的理解。以“史”识字——探寻汉字源流、以“形”识字——模拟动物形态、以“类”识字——归类部首意义以及以“典”识字——拓展成语典故四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四位一体的识字教学立体式新支点。
关键词:汉字源流;动物形态;部首意义;成语典故
中图分类号:G63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092-2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开始。识字,给孩子打开的是一扇窗,让他们感受窗外世界的清新空气和别样风景;让孩子在识字中,能真切触摸汉字的温度,体验汉语的魅力,接受汉文化的浸濡,做有根的中國人。因此,语文教师除了让孩子会认会写之外,还应努力让孩子喜欢汉字、喜欢汉语汉文化。
一、以“史”识字——探寻汉字源流
在识字教学中,探寻汉字源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象形”这一造字方法,符合低年段学生尚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的年龄特点。
师:传说中,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需要管理许多事。他想到了用符号来表示所管的东西的方法。他画了哪些符号呢?
生:他看见圆圆的太阳放光芒,就画下了“日”。
生:他看见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就画下了“人”。
生:仓颉仔细观察日月星辰、鸟兽山川,创造了许多象形的符号。
师:是啊,他走遍九九八十一村,拜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村民,向大家展示这些符号并不断修改,给这些象形的符号起名叫“字”。
生:我们最早的汉字就是模仿事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象形字。
师:是的,“牛角直,羊角弯,小鹿眼大角有叉。象鼻长,虎口张,老鼠龇牙甩尾巴。”有了汉字以后,仓颉记事方便多了。不过,并不是每一个汉字都是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象形字。
通过“仓颉造字”这一传说的讲解及课堂讨论,学生观察实物图与象形字,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理解最早的汉字就是模仿事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明确汉字“形”与“意”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在了解汉字历史源流的同时,记忆字形、理解字义,提高识字效率与识字趣味,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二、以“形”识字——模拟动物形态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小动物们”都争着与学生见面:“鸟”、“马”领衔出演;“鱼”、“虫”紧随其后;“虎”、“兔”、“狼”等也不愿落下。象形字在这些“动物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最基本的汉字,是学习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转注字、假借字的基础。若能教好象形字,让学生感受象形造字法的神奇,识字的兴趣也就随之而生了。
师:“牛”这个字,最早就是根据水牛的样子画下来的,后来突出了牛角和牛耳的样子,再经过简化,就成了今天的“牛”。牛在远古时期可不是温顺的家养动物,那时候的牛野性十足,为了驯服它们,人们在地上挖了个地窖将野牛关押起来,圈养起来,时间长了,牛的倔脾气变好了,成为了人类的好帮手,关押牛的地窖就是“牢”。
生:我知道,人们在牛鼻子上拴了个环,拉着牛下田干活,“牵”字就像人们牵着牛鼻子走的样子。
师:你真聪明!在田里,牛辛勤地犁耕,在“犁”(犂)字中,左上方的“禾”就表示庄稼,右上方的“勿”表示不要杀牛。
生:牛不仅帮人们耕地,还会拉车,人们越来越喜欢它,就将它从牛圈中放出来,让它们都到草地上去美餐。
师:“牧”字表示放牧,是人拿着小鞭子在赶牛的样子。以放牛为生的人就是牧民,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生:“犊”指的是小牛,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正在和妈妈晒太阳,老牛不停地用舌头舔着它,这可真是舐犊情深啊。
“牛”是低年段课文中常出现的动物形象,学生们十分喜欢它忠厚老实的性格。通过“牛”这个字字形的讲解,学生理解了“牛”的外形与“牛”这个字之间的关联以及这个字的演变过程,对字形的记忆更加准确,从而降低将“牛”字与“午”字混淆的概率。同时,将“牛”作为部件,学生还从意义上理解了包含“牛”的其它生字,如“牵”、“犁”、“牧”、“犊”等,从识字到识字串,提高了识字效率。
三、以“类”识字——归类部首意义
根据汉字中形声字最多的特点,在汉字教学中可以做到“因形有义,有声成字,形声合一,分类识字。”在识字教学中,部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形和意之间的关联。
师:大“囗”现在的名字叫“国字框”,是我们汉字中的一个部首,它在古代念作“wéi”,那时它也是一个独立的字。它的字形就像包围的样子。在我们的汉字中,有部首“囗”的字多和围墙、包围有关。
生:园的部首就是“囗”,它是一个形声字,里面的“元”表示读音的声旁,在古时候“园”是指种满果树的地方,也就是果园。
师:现在这个“园”表示更多的意思了:鲜花盛开、争奇斗艳的地方是花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的地方是公园;淡淡墨香、书声琅琅的地方是校园;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地方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家园。中秋节时,人们围坐在小桌前吃月饼赏月,大家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着,多么幸福温馨啊,这就叫“团圆”。
生:“果园”的“园”和“团圆”的“圆”可不一样哦。
师:“囚”这个字,就是把一个人关在了围墙里,原来他干了坏事,所以被囚禁起来成了囚犯,没有了自由,这就是“囚”。
生:一棵大树在园子里被限制了生长,枝叶无法伸展,这就是“困”。
通过对“国字框”这个常见部首音、形、意的讲解,学生加深了对这个部首的认识,增强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规律之后,教师可以大胆放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自己识记其余生字。教师可以通过玩“转字盘”游戏的方法,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效果,提高识字效率。
四、以“典”识字——拓展成语典故
成语与汉字教学的结合,是识字教学的全新探索。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或是一段意蕴绵长的诗文,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学习成语中的典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的意思,对汉字字形及意义的讲解,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二者结合的学习方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师:“欣欣向荣”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欣”字中的“斤”表示劳动时用的斧子,“欠”表示张口出气。
生:“欣”就表示一边劳动一边唱歌的高兴样子。
师:“荣”的古文字页很像是纸条上开满了鲜花。不过在现在的汉字“荣”中,火红的鲜花变成了小草,上面是个“艹”,“荣”就表示花草茂盛。
生:“欣欣向荣”就是指草木欢乐生长的样子,也可以表示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师:晋代的大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后重返田园,他写了一首诗叫《归去来兮辞》,成语“欣欣向荣”就是其中的一句诗“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引申而来的。
生:春天到了,我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小草钻出了地面,柳树抽出了绿芽,小花也绽放出了笑脸,到处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生长的喜悦,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教师对对“欣欣向荣”这个成语典故的追寻,不仅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古诗文知识,也让学生加深了对“欣”和“荣”两个汉字的记忆和理解。学生还能将这一成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语文的汉字及成语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说出通顺优美的句子,准确运用这个成语,可谓一举多得。
低年段教师应着力为学生大量识字提供良好的生活课程资源,将时间维度上的历史渊源与空间维度上的形态相似相结合,将理性意义上的归类法与感性意义上的讲故事相结合,将其一同纳入识字教学之中,构建为四位一体的识字教学立体式新支点,创设条件让儿童快乐识字,乐于阅读,勤于思考,善于发表;充分发掘汉字的育人功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启迪智慧,训练思维,发展个性,同时进行审美教育,渗透人文思想教育,培养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南京市白下高新小学,江苏 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