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而动 “语”你并肩战“疫”
2020-06-03高文蓉
高文蓉
摘 要:庚子年初,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已经打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此次疫情中,社会这本语文书,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多学习的素材,现将语言运用题的相关素材做一整理,供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之用。
关键词:疫情;语用题;标语;对联信息提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012-1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让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疫情当前,社会就是一本最好的语文书,带给我们关于自然,关于生命,关于人性,关于家国情怀等众多的思考。疫情中出现的种种语言素材,在高考中作为语言运用题,将以何种形式呈现呢?
一、实践探究类语用题
例一:本次疫情严重,许多小区街道纷纷拉出标语。“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有人说这些标语太雷人,但也有人说,只有放狠话才有效果。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如何评价这些标语?
教学引导: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对于标语的评价题,即在语言实践中综合考察学生各方面能力。评价标语的优劣,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宣传效果,另一方面是文学性。从宣传的角度来说,这些标语朗朗上口,便于记诵,确实能达到人人知晓的效果。但是这些标语又存在着夸大其词,带有威胁恐吓意味,不利于建立科学防疫,也不利于建立和谐健康的社会关系。好的标语,首先运用修辞。修辞的运用可以把文字变得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如比喻、对比、对偶、仿拟、排比等修辞,如某巧克力的广告“牛奶香浓,丝般感受”采用通感手法,把牛奶巧克力的顺滑甜蜜感觉和丝绸滑过身体的丝滑细腻感觉相联系,达到很好的效果。其次,语言要押韵,朗朗上口,容易记诵。如献血车上的标语“献出的血有限,挽救的生命无限。”有限与无限,既押韵,朗朗上口,又是对比手法,突出鲜血的伟大意义。再次要简洁,简单醒目,明确宣传目的。如佳洁士广告标语:没有蛀牙。
学生练笔:学校开学在即,请你拟一条标语,适合悬挂在我们兰炼二中的校园里。
示例:1.抗疫齐上阵,“净”等学子归。2.共克时艰,筑牢校园抗疫防控“安全线”。3.勤洗手来多通风,争做防疫新青年。4.只争朝夕除瘟疫,不负韶华绘锦图。
二、综合应用类语用题
例二:近来,武汉疫情牵动着所有国人的心。热心网友纷纷创作与疫情的相关的对联。请你帮忙整合,将下面的短语组合成两副对联,补写出第一幅对联的上联,和第二幅的下联。
①忧怀百姓②爱暖三春③且看医者仁心④涓流汇海荡初心⑤千里整装驰武汉⑥众志成城
(1)上联:
下联:全民出手,但献凡人大爱,九州奋力送瘟神。
(2)上联:情倾一线,险涉千重,众志成城驱大疫;
下联:
教学引导:高考中对联题大致有四种题型,第一类补拟下联,即参照一联补拟出另一联;第二类调整重组,考察对联的相关知识,语言表达连贯以及正确使用修辞。是考察知识点比较全面的一类考题,例二即属于调整重组类题型。第三类概括压缩,题目给出一段语句,将拟写对联和压缩语段考点结合起来,形成变换改写;第四类缘旨拟写,一种是提供一个话题或词语,其他方面不受限制,另一种是提供一个特定场景,拟写对联,既要符合对联形式要求,也要符合特定场景要求。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做对联题,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对联的特点,所谓“对联”,一则上下文彼此相“对”,二则内容相互照应,紧密相“联。”从内容上讲,一副对联的上、下联要求彼此相关,不能毫无联系。通常有三种类型:1.正对:也叫同类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类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2.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对相反,它们相互映衬,相反相成;3.流水对:也叫串对,即上下联的内容连贯相承,也就是说,上下两联虽为两句,但却是表达一句话的意思。从结构上讲,对联有以下几个特点: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不能出现重复的字;2.上下联词组要对应,词性要相同,句法要一致;3.上下联的意境要相随;4.上下联平仄要相对。
三、关注时事类语用题
例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网络谣言像一个无形的杀手,轻则诋毁个人名誉,重则引起社会混乱,仔细观察这幅题为《请给你的手机也戴上口罩》的漫画。描述漫画的内容,写出漫画揭示的社会现象。
教学引导:首先,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原则:整体意识,注意细节,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其次,揭示寓意,揭示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新冠病毒疫情是今年热点话题,抗击疫情的内容势必渗透在试卷的各个方面。教师应结合此次疫情的一些现象,设置一些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01).
[2]方文飞.高考语文漫画题特点与命制策略刍议.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4).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甘肃 蘭州73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