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执行
2020-06-03童玲
童玲
摘 要:《政府会计制度》已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据了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政府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问题;对策
2014年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制定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之后,财政部先后制定出台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相关的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应用指南,确定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历经6年时间。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甚至有些單位还没有做好贯彻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准备,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不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没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充分对其进行理论研究。
一、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会计制度有别于以前的历次会计制度改革,它重在对单位资产进行全面反映,重在对行政运行成本的真实反映。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单位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需要单位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如果仅仅是依靠财务部门,就可能会影响其实施效果,导致单位对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大打折扣。从目前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任务完全交给财务人员,而这些财务人员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时因为没有领会改革意义,没有理解会计基础设置的原因,也没有理解双分录的目的,没有积极配合执行,远远达不到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这就无法实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初心。更有甚者有些单位在账务处理工作上不及时,会计凭证的编制速度慢,不能按时完成记账、月结、装订等基础会计工作,不符合会计工作的及时性要求;还有部分单位在以往开展核算工作时将基建单独建账,新政府会计制度明确要求要将其进行合并,到目前还存在没有合并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
管理者的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对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不够重视,只关心当前有没有足够资金而不管资金性质如何。在资产配备上,不考虑该岗位的工作是否需要,只考虑大而全,这样必然存在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影响资产使用效率。在存量资产的管理上,表现为粗放式管理,资产没有专人管理,也没有按规定组织人员进行每年的全面清理盘点。这种只重资产配备、不重视资产管理的情况造成了单位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相脱节的实事。单位大量的账面资产无法追寻,同时也有大量资产因为没有及时进行工程结算等原因并没有在账面上反映出来。在负债上也是如此,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大多没有清理核对,有些往来款项是单位会计账务处理造成的,有些往来是因为经济业务没有及时结算造成的,一旦往来款项发生,有关经办人发生了变动,就会出现无人关注的情况,导致大量的往来款项长期挂账无人问津。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理核对会让现任单位管理者的责任感增加。
2.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1)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工作门槛降低。在原先手工记账的环境下,会计分录的编制、总账及明细账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会让没有学过会计的人难以胜任,但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有大量的会计分录模板可以借鉴,过账工作更是一点鼠标就能完成,同时相关的会计报表也是软件自动生成。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是任何事情总有利弊,弊端之一是让会计工作的门槛降低。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相对简单,有的只需要做些相似的账务处理,主要是对行政事业支出进行一个准确的明细分类,同时按本级财政部门要求报送相关报表。而最重要的是对会计账务处理正确与否缺乏监督,没有人核实报表的数字真实与否。弊端之二是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责任感降低。例如当会计报表出现错误时,有些会计会将责任转嫁到会计软件上,认为报表是会计软件自动生成的,报表的错误是因为软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2)从事会计工作无须会计从业资格的准入门槛,影响高素质财务人员的引进以及财务人员整体素养的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取消以后,会计人员的配备比之前门槛更低了。原来因为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入门门槛要求,单位财务人员的选配都是经过系统学习和考试并取得证书的人员。随着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从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会计的无专业性,单位在选配会计人员上更加主观,忽视了对其能力的要求。出现了无论是否具备财会专业能力,只要会一些会计软件操作的人员都可以成为事业单位会计的现象。部分单位管理者财经法律法规意识不够强,决定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时,不能以财经法律法规为依据和准则,对于财务人员的一些专业的提醒、分析和判断,不能认真倾听并参考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难以得到提升。
3.被动应付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前的准备工作
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是为了实现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报告准确的编制和报送。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为了如实反映各单位的真实家底,2016年财政部为了做好推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准备,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清理自身的资产,并将清理后的固定资产登记入国有资产管理电子系统,部分单位只是将财务账上的固定资产与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固定资产核对相符即算完成了固定资产清理任务,对于该资产是否实际存在并没有认真核实,就更谈不上对未入账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了。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的前提需要对政府各类固定资产包括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进行清理入账。据了解,这项工作进展缓慢,因为部分单位连自己的自用固定资产都未进行账实核对。
二、加强政府会计制度顺利实施的对策
1.单位管理者要予以重视并进行认真部署,财务人员要加强有关制度的学习
一个单位某项工作能不能得到有效运行,关键在于管理者重视与否。会计人员要主动积极建议管理者重视起来。让管理者从国家战略高度、从国家政策层面,深入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意义,提高管理者对单位资产负债、行政运行成本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会计职能和作用。只有管理者予以重视,财务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在平时工作中财会人员要主动汇报会计工作进度,例如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需要那些准备,具体工作中需要哪些支持,争取得到管理者的支持与重视。这样才能及时妥善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让政府会计制度真正得以顺利实施。
财会人员要善于学习,特别是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深入的学习。在对政府会计制度和执行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比如对双会计、双分录、双基础不是很理解,要主动、深入地去充电学习,如果只是机械地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勉强遵照执行,财务工作就难以提升。
2.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做好基础财务工作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这也体现在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上,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不是简单地将2018年12月31日科目余额表的数字按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搬过来,而是要将2018年年末的账目,根据其经济业务的内容,重新按新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如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记账,财务会计按权责发生制核算、预算会计按收付实现制核算的双会计基础的规定经过系统的调整转换为2019年年初的科目余额。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对两套会计制度相当了解还必须对单位的经济业务清楚明白。所以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财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管理责任,在县级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配备和素质相对不高的情况下,为了让基层单位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会计信息就必须加强对他们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
3.理清家底,全面盘点资产,清理债权债务
政府会计制度的初衷,就是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所以单位资产清理非常重要。理清家底,全面盘点资产,并将单位原来难以准确核算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进行界定并登记入账,这是新政府会计制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资产的概念更加宽泛,单位资产清理工作涉及面更广,而这需要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同时资产清理工作也相当烦琐、细致,各行政事业单位要逐项进行清理核对,确保资产账实相符。只有理清家底,才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有效利用。债权债务是很重要的财务指标,要及时进行往来账目的清理核對,确保业务真实、金额准确,否则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结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需要管理者高度重视,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需要单位各部门人员的配合,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郭菲.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经贸实践,2018(06).
2.芶欧敏.论新政府会计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时代金融,2018(18).
(责任编辑:刘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