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表达方式入手,突破《项脊轩志》教学重难点

2020-06-03王显文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0年5期
关键词:项脊轩志亭亭项脊轩

王显文

《项脊轩志》作为经典课文,出现在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不同教师对其解读不同,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可能不同。不少教师抓住“多可喜,亦多可悲”对作者表达的情感进行多维度分析,特别是对作者“悲”什么,为什么如此“悲”,能够做到条分缕析、娓娓道来。但何以能表达得如此感人,有哪些地方看似寻常但最奇崛又最容易被忽略,诸多家庭琐事又是如何有序表达的?这些问题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需要深究。但不少教者对这些文本精要之处走马观花,分析不到位,讲解不透彻。笔者认为,从本文的表达方式入手,能很好地理清其机理,体悟其精妙。

本文在文体上属“志”,很好地体现了其主要表达方式,即记叙。首先,本文在“记”上极有特点,记的是一间小“阁子”,“室仅方丈”;记的全是小人物,有诸父、老妪、母亲、祖母、妻子等,全是家人;记得也是小事件,修缮老屋事、诸父异爨事、老妪述母事、大母过余事、轩遭火事、妻轩中事等。人和事均与项脊轩密切相关。其次,本文在“叙”上也极富特色:采用极简洁、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倒叙和补叙等叙事技巧,将诸多小事、诸多人物有序跟项脊轩密切“关涉”起来,使人读之不觉琐碎、杂乱。从行文来看,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对比,应是倒叙。第二段写庭中的变化,母亲和祖母的事情,“先是”“束发”“瞻顾遗迹,如在昨日”等词句表明庭中变化应发生在母亲和祖母事之后;母亲之事应最早,在祖母事之前,祖母之事应在“束发”之后,本段所叙之事都应发生在修葺项脊轩之前。第三段写自己扃牖而居,轩四遭火,从“故尝”及本段大意可以推出时间也应在第一段前,在第二段后。第四五段为补叙,“既为此志”“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自后”“今”,可以看出是发生在第一段后。文中这些表明时间的词语宛若“路标”,使读者读起来不觉纷乱,也为给读者理清本文诸多琐事的先后顺序提供了帮助。这些小事发生的顺序大致为:先母之事(第二段中)→祖母之事(第二段后)→诸父异爨(第二段前)→轩四遭火(第三段)→自葺阁子(第一段)→妻轩中事(第四段前)→妻死室坏(第四段中)→使人复葺(第四段后)。

被誉为“明文第一”的归有光没有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布局此文,这样安排有何精妙之处呢?首先,作者题本文为“项脊轩志”,首段以“轩”开启,尾段以“庭”作结(扣除补叙部分,尾段以“轩”结文),中间以庭中变化、阁中旧事贯之,“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众多人物和事件以“轩”作为载体,达到了不散不乱之效。其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本文以先“喜”、后“悲”作为感情线索,以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统筹事件的安排,使得文字凝炼而集中。

从抒情方式来看,有的地方融情于物,不漏痕跡,极容易被读者忽视。主要有“人至不去”“风移影动”“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室坏不修”和“亭亭如盖”等词句。前两者写修缮项脊轩后的情景,“人至不去”写了小鸟的情态,表明小鸟经常前来啄食,至于食从何来,不言自明,不仅仅写出了作者与小鸟和谐共处的“可喜”之情,还透漏出作者扃牖苦读、少有人来的孤寂之感。“风移影动”,一语将清风、明月、桂树的动态之美写了出来,反映出作者心境的澄澈。中间二句写诸父异爨后庭中的变化,“往往而是”的小门墙,暗示大家庭的分崩离析、重重隔阂的现状;“东犬西吠”暗示互不往来、形同陌路的情景,暗含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悲伤感叹。后两句写妻死之后的情景。“室坏不修”,表面上是客观陈述,但情感急转直下,由喜而悲,斯人已逝,修室何益?“亭亭”二字不仅写出了树的高耸,也让人联想到人的亭亭玉立之姿态,睹物思人,作者看到这亭亭的枇杷树,勾起对往日幸福生活的回忆,寄寓了对亡妻的思念和惆怅之情,更是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块垒。当年植下的枇杷树到现在已经亭亭如盖了,然而自己依旧没有取得什么功名。

至于“余泣,妪亦泣”和“令人长号不自禁”直抒悲情之处,教者均能涉及,但常有分析不到位和谬误之嫌。不少教者对前一句仅解读为归有光在听老妪讲述母亲旧事时,被母亲的温婉感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这样的解读是不够的。这一句,重复一“泣”字,写了“我”和“老妪”两个人的情态,且“余”泣在前,“妪”亦泣在后,这又有什么妙趣呢?笔者认为这一句虽都写了两人之悲,但悲的内涵可能不同。作者是为其温婉之母早逝而悲,为自己幼年而孤而悲;老妪可能是因失其“抚之甚厚”之主而悲,因视小主人“泣”,怜作者早年丧母而悲。此外,不少老师将“令人长号不自禁”解读为作者被自己的祖母感动,自己读书无成,心存愧疚而“长号”,其实谬矣。本句前“瞻顾遗迹,如在昨日”表明此“长号”是因自己回忆母亲和祖母之事而大哭,既有家道中落、丧失至亲之悲,又有功业无成之悲,仅归于老祖母一事,是断章臆测。

在描写方式上,最需关注的是细节描写。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精神。写母亲,因幼年丧母,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只能凭老妪的口述,写了母亲的一句话“儿寒乎?欲食乎”,两个动作“立”“叩”,特别是一“叩”字,描摹了母亲用手指轻轻敲门的动作,传达出母亲性情的温柔。写祖母,因祖母对他的爱抚和期望在记忆里是深刻的,作者则写了“阖” 和“持”两个动作以及“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三句话语。特别是这三句话用两个“久”字,一个“当”字,既写出了祖母对孙子长久闭门读书之爱怜,家道长久没落之痛心,又表达了祖母对孙子的厚望和信任。在回忆祖母的这段文字里,更多夹杂着对祖母的愧疚和自责之情。写妻子,作者则选择了四个细节:问古、学书、述小妹语、手植枇杷。极寻常的生活小事却摇曳情生。“从”“凭”,写出了夫妻二人伉俪情深,可以想见小书斋里夫妻二人的欢声笑语。“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妻子回到婆家,把小妹的话转述给婆家人听,小妹说时体现的是小妹的可爱,妻子转述时表达的是妻子的一种幸福感、满足感,是妻子对婆家、对丈夫溢于言表的爱。这些细节描写可以洞见人物精神,表达作者情意,打动读者情感。黄宗羲在《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中评归有光文章说:“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归有光此文朴素简洁,感情自然动人。王锡爵称其作品“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语言之外”。本文不揣浅陋,仅从“记叙”“抒情”和“描写”等表达方式的角度,对《项脊轩志》的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了一些分析,以期对广大同仁的教学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亭亭项脊轩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青莲
残荷
姜大同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
汤亭亭的《女勇士》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