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动脉炎患者同步四肢血压及踝臂脉搏波速度特征

2020-06-03陈阳董徽邓宇邹玉宝华倚虹王恺皞蒋雄京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脉压主动脉分型

陈阳,董徽,邓宇,邹玉宝,华倚虹,王恺皞,蒋雄京

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引起相应动脉狭窄及闭塞[1-4]。1963 年我国学者刘力生和黄宛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Takayasu 病系大动脉炎的概念[5]。1990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大动脉炎的分类诊断标准[1],该标准的后5 条均涉及四肢动脉及胸腹主动脉病变,因此多数患者病理生理上会出现四肢血流动力学明显异常[6-7]。同步四肢血压(4LBP)及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测量是诊断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便捷无创的方法,已开始用于心血管临床[8-10]。但目前对大动脉炎患者同步4LBP 及baPWV 特征及其与病变分型的关系研究少见报道,故对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所有行同步4LBP 及baPWV 检查的大动脉炎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大动脉炎患者该无创检查测量参数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大动脉炎病变分型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注册研究:ClinicalTrials.gov.NCT Number:NCT03521739)连续收集2013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于我院住院的182 例大动脉炎(大动脉炎组)患者及其病历资料,其中女性154 例(84.6%),年龄为12~68(35.3±13.3)岁。大动脉炎诊断按1990 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分类诊断标准[1]。选取同期医院内的182 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肱动脉高侧收缩压(SBP)相匹配(+/-5%)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对照组的病历资料,以供排查继发性高血压或者合并其他外周血管疾病的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依据2010 年中国高血压指南[11]。

1.2 大动脉炎的阜外分型

大动脉炎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选择性血管造影及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以明确大动脉炎受累的部位及程度。根据这些检查结果进行病变阜外分型[3-4,12],见表1。

表1 大动脉炎的阜外分型[3-4,12]

1.3 同步4LBP 及baPWV 的测量步骤

采用已获上市许可的悦琦VBP-9(北京悦琦创通科技有限公司)或欧姆龙-VP1000(COLIN 公司,日本)动脉硬化检测仪进行同步4LBP 及baPWV 测量[13]。受试者6 小时内禁吸烟、饮酒及饮用咖啡因等饮料。室温22~25℃,测量前平卧休息5 min。取仰卧位,双手手心向上置于身体两侧;将四肢血压袖带缚于上臂及下肢踝部,上臂袖带气囊标志处对准肱动脉,袖带下缘距肘窝横纹2~3 cm;下肢袖带气囊标志处位于下肢内侧,对准踝动脉,袖带下缘距内踝1~2 cm。嘱受试者放松勿动,平静呼吸,随后开始测量。仪器自动完成测量,按设置的格式输出4LBP 及baPWV 测量参数。所有测量及质控均由培训合格并且熟练操作的护士完成。

1.4 同步4LBP 及baPWV 的测量参数

本研究选取的测量参数及衍生值包括:(1)用肱动脉收缩压高侧的测值,计算该侧的肱动脉脉压差[=SBP-舒张压(DBP)]和脉动指数(=脉压差/DBP)[14];(2)臂间收缩压压差(IASBPD)和踝间收缩压压差(ILSBPD)分别为两侧肱动脉和两侧踝动脉SBP 差值的绝对值;(3)踝臂指数(ABI)为该侧踝动脉SBP 与肱动脉高侧SBP 之比;(4)两侧ABI 差值(ΔABI);(5)两侧baPWV 差值(ΔbaPWV)。本研究参照既往研究结果,采用IASBPD>10 mmHg[1](1 mmHg=0.133 kPa),ILSBPD>15 mmHg[15],脉压差>70 mmHg[16],脉动指数>0.9[14],ABI<0.9 和>1.4[10],双ABI<0.9 且ΔABI ≤0.1[17],ΔbaPWV>160 cm/s[17]作为4LBP 及baPWV 异常参数特征切点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对比时根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eny 检验。对于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双侧。

2 结果

182 例大动脉炎患者病变的部位与阜外分型见表2。

两组患者同步4LBP 及baPWV 测量参数比较(表3):大动脉炎组与对照组的性别(男性,15.4%vs 18.7%)、年龄[(35.3±13.3)岁 vs (33.9±7.8)岁]、体重指数[(26.1±3.6)kg/m2vs (24.6±4.6)kg/m2]和肱动脉高侧SBP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大动脉炎组DBP 更低、脉压差更大、脉动指数更高、IASBPD 更大、ILSBPD更大、ΔABI 更大、ΔbaPWV 更大(P均<0.001)以及高侧baPWV 更高(P<0.01);而高侧ABI、低侧ABI 和低侧baPWV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两组患者同步4LBP 及baPWV 测量异常参数特征比较(表4):与对照组相比,大动脉炎组8 项参数特征脉压差>70 mmHg、脉动指数>0.9、IASBPD>10 mmHg、ILSBPD>15 mmHg、ABI>1.4、ABI<0.9、双ABI<0.9 且ΔABI ≤0.1、ΔbaPWV>160 cm/s 以及至少存在1 项(图1)的比例更大(P均<0.01)。表4 详细描述了阜外分型参数特征大动脉炎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除ILSBPD>15 mmHg 外,其余7 项参数特征在大动脉炎阜外分型组间比较差异均达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2 182 例大动脉炎患者病变的部位与阜外分型[例 (%)]

表3 两组患者同步4LBP 及baPWV 测量参数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同步4LBP 及baPWV 测量参数比较(±s)

注:4LBP:四肢血压;baPWV:踝臂脉搏波速度;SBP:收缩压;DBP:舒张压;IASBPD:臂间收缩压压差;ILSBPD:踝间收缩压压差;ABI:踝臂指数;ΔABI:两侧ABI 差值;baPWV:踝臂脉搏波速度;ΔbaPWV:两侧baPWV 差值。1 mmHg=0.133 kPa

表4 两组患者同步4LBP 及baPWV 测量异常参数特征比较[例(%)]

图1 一例47 岁女性大动脉炎患者的同步四肢血压及baPWV 测量存在5 项异常参数特征

3 讨论

大动脉炎为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动脉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1-2]。同步4LBP 及baPWV 测量为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无创方法,而大动脉炎患者该测量研究少见。作为国内外首次最大样本量大动脉炎患者同步4LBP 及baPWV 测量特征分析,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大动脉炎患者该测量存在一些显著异常参数特征,并且与大动脉炎病变分型密切相关。

大动脉炎组IASBPD>10 mmHg(43.4%)与上肢动脉受累比例(45.1%)相近,主要分布在包含上肢动脉受累的Ⅰ、Ⅲ、Ⅰ+Ⅳ和Ⅲ+Ⅳ型。然而大动脉炎组双上肢动脉同时狭窄(18.7%)并不少见,可能出现IASBPD<10 mmHg,此时ABI 升高可能反映双上肢动脉病变[18]。大动脉炎组ABI>1.4 分布于双上肢动脉受累20 例(11.0%)的Ⅰ、Ⅲ、Ⅰ+Ⅳ和Ⅲ+Ⅳ型,故ABI>1.4可作为双上肢动脉狭窄的参考。此外,ABI>1.4 还分布于无双上肢动脉受累而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3 例的Ⅳ型和1 例Ⅰ+Ⅳ型,这提示ABI>1.4 还可能与主动脉瓣反流有关。其余8 例ABI>1.4 患者无主动脉瓣和双上肢动脉狭窄,这可能提示大动脉炎患者动脉僵硬度大导致下肢动脉不可压缩性[10]。

大动脉炎组ABI<0.9 和ILSBPD>15 mmHg 比例均高于对照组,ABI<0.9 主要见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Ⅱ、Ⅲ、Ⅱ+Ⅳ和Ⅲ+Ⅳ型,而ILSBPD>15 mmHg 阜外分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主要因为大动脉炎较少累及下肢动脉。大动脉炎组胸腹主动脉狭窄比例为30.2%,然而先前诊断标准[1-2]均缺乏评估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的无创指标。大动脉炎组双ABI<0.9 且ΔABI ≤0.1比例显著高于双下肢受累比例(16.5% vs 4.4%),故ABI<0.9 且ΔABI ≤0.1 主要提示存在胸腹主动脉狭窄[6,17,19-20]。

大动脉炎组脉压差>70 mmHg 和脉动指数>0.9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两者不仅分布于Ⅳ、Ⅰ+Ⅳ、Ⅱ+Ⅳ和Ⅲ+Ⅳ型,还分布于Ⅰ、Ⅱ和Ⅲ型,这说明两个参数特征不仅提示主动脉瓣反流,还提示主动脉僵硬度增大[21]。大动脉炎组DBP 更低,故脉动指数更大,因此该参数比脉压差更敏感。大动脉炎组高侧baPWV 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大动脉炎患者主动脉僵硬度增加[22]。而大动脉炎组ΔbaPWV更大,且ΔbaPWV>160 cm/s 比例更高,主要分布于Ⅰ、Ⅱ和Ⅲ型,这说明大动脉炎四肢动脉及主动脉病变会影响baPWV 测量。

采用IASBPD>10 mmHg、ABI>1.4、脉压差>70 mmHg、脉动指数>0.9、ILSBPD>15 mmHg、ABI<0.9、双ABI<0.9 且ΔABI ≤0.1、ΔbaPWV>160 cm/s 共同作为同步4LBP 及baPWV 测量的异常参数特征,至少存在1 项者,大动脉炎组相比于对照组,所占比例(84.6% vs 18.1%)更大。除ILSBPD>15 mmHg外,这些参数特征与病变分型密切相关。大动脉炎组参数特征全部不存在的比例为15.4%,这与大动脉炎病变分布有关,如双锁骨下动脉受累[23-24],双锁骨下动脉和双股动脉受累,或者肾动脉[25]、冠状动脉、颈动脉、肺动脉单独受累或合并受累。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未对脉搏波特征进行分析;其他血管炎[26-28]等疾病也未能作为对照组列入研究;两种测量仪器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系统误差,有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大多数大动脉炎患者同步4LBP 及baPWV 测量存在一些显著异常特征,与病变分型密切相关。故推荐大动脉炎及其疑似患者应常规行同步4LBP 及baPWV 测量。未来应设计多中心队列研究,将同步4LBP 及baPWV 测量纳入大动脉炎诊断标准。

猜你喜欢

脉压主动脉分型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监测血压,脉压差莫忽视
脉压异常需要治疗吗?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高压、低压和脉压,哪个异常更危险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