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双足中药熏洗对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观察

2020-06-02

关键词:胸痹吴茱萸左室

赵 云

(连云港市灌云县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200)

胸痹心痛病是中医学中较为多见的以胸膺部窒塞疼痛为主的一种痹证,与现代西医学冠心病、心绞痛症状类同。其中气虚血瘀证病因均由心气不足为本,血脉营运受阻以致淤血痰浊内停为标,其临床主要症状以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为主,疾病程度严重者卧床时症状更为显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近年来,临床对胸痹心痛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医护理方案也得到了很好的作用验证[2]。本文将我院运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双足中药熏洗对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连云港市灌云县中医院2018年01月~2019年12月52例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纳入标准:(1)心绞痛病史超过4个月,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气虚血瘀证),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2)西医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和《高血压处理指南》诊断标准[4]。排除皮肤过敏及破损、合并糖尿病及恶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9~88岁,平均(68.52±5.34)岁;病程5~30年,平均(15.25±3.32)年;心功能分级:Ⅰ~Ⅱ级11例,Ⅲ~Ⅳ级15例;高血压分级:1级10例,2级9例,3级5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例。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50~89岁,平均(69.13±6.12)岁;病程6~32年,平均(16.41±3.38)年;心功能分级:Ⅰ~Ⅱ级10例,Ⅲ~Ⅳ级16例;高血压分级:1级11例,2级8例,3级4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活血化瘀、调脂利尿及改善心肌等中西医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1)药物治疗:常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 mg口服,2次/日。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 mg口服,1次/日,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口服,1次/晚,阿司匹林肠溶片0.1 mg,口服,1次/日,麝香保心丸2粒口服,tid;红花黄色素2支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日。配合中药颗粒剂一日一剂口服。(2)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确保患者情绪平静、舒适,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对于睡眠欠佳者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助眠药物口服。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膳食,适度运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便秘严重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5]。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吴茱萸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双足熏洗中医护理干预措施:(1)吴茱萸中药穴位贴敷:选取院内制剂吴茱萸穴位贴敷疗法,取中药吴茱萸25 g研末,以甘油、白醋调制而成穴位贴,于每日上午9~13时选双足涌泉穴、足三里和大椎穴位行外贴敷,贴敷时间6 h,1次/日,2周为一疗程。(3)双足中药熏洗:于患者每晚睡前2小时戌时(19点~21点)实施,取太子参15 g,红花25 g,丹参50 g,制草乌25 g,生甘草30 g,制川乌25 g,川芎25 g,桂枝25 g,诸药加水1000 mL浸泡30 min,煎煮30 min取汁倒入足浴盆,患者双足置于盆沿熏蒸,待水温降至45℃~55℃时双足放入盆内泡足40 min,2周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1)通过心脏彩超检查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末径(LVEDD)结果了解患者心功能指标[6]。(2)参照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率评价患者中医临床疗效,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显著改善;积分减少在30%~70%为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心功能改善明显;积分减少<30%为无效,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无改善[7]。(3)通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变化判断有效血压控制情况;(4)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包括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时间5个项目,每项目0~3分,总分0~21分,分数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和血压监测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监测水平;两组血压干预后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睡眠质量比

较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胸痹心痛病的病机多因情志波动、饮食不当、劳倦过度及寒邪内侵等诱发,引起冠脉血液循坏障碍、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发病。其中气虚血瘀证型者多伴有胸部不适、心神不宁、血色晦暗等症状,治则宜采取宣痹通阳、益气活血、通阳化痰疗法[9]。

中药穴位贴敷是最早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其作用机理是依据药物贴敷直接渗入穴位,通过的经络传感方式,发挥激发脏腑经气、调和背卫、平衡阴阳功能和治疗功效[10]。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降逆止呕、温中燥湿等功效,是临床常用的理气止痛药物,配以甘油、白醋调合行穴位贴敷不仅能够通过局部皮肤直接吸收而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动经脉的功能,充分发挥其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且穴位贴敷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还可有效避免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多和依从性差等问题[11]。涌泉穴位于人体足底,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具有滋补肾脏精气、强壮筋骨、益精填髓、醒神通窍、养心安神、补肾壮阳、增强脏腑的功能[12]。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大椎穴出自《素问气府论》,是督脉的穴位。位于背部的最高点,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汇合于此,故又称为“诸阳之会”。本研究中药贴敷大椎穴取其益气壮阳、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的作用,配穴足三里穴和涌泉穴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患者虚劳及心神疾患等症状[13]。

表1 干预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和血压监测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和血压监测比较(±s)

项目 干预前 t P 干预后 t P观察组(n=26)对照组(n=26) 观察组(n=26)对照组(n=26)左室射血分数(%) 34.96 4.27 35.13 4.33 -0.1425 0.8872 55.37 3.81 48.93 3.56 6.2975 <0.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 58.12 5.51 59.05 5.73 -0.5965 0.5535 47.58 4.13 52.62 4.52 -4.1973 <0.0001收缩压(mmHg) 176.48 4.43 174.85 4.69 1.2883 0.2036 122.21 3.13 133.45 4.17 -10.9921 <0.0001舒张压(mmHg) 105.84 3.68 104.75 3.57 1.0840 0.2836 81.31 2.47 95.32 1.92 -22.8346 <0.0001

表2 两组干预后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睡眠质量比较[n(%)](±s)

表2 两组干预后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睡眠质量比较[n(%)](±s)

组别 例数 总有效率 心绞痛发作次数 PSQI评分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6 20(76.92) 5(19.23) 1(3.85) 96.15 4.98 3.24 1.96 0.74 4.98 3.24 1.96 0.74对照组 26 8(30.77) 12(46.15) 6(23.08) 76.92 4.79 2.12 2.36 0.56 4.79 2.12 2.36 0.56 Z/t - -3.362 0.2502 -2.1978 0.2502 -2.1978 P-0.001 0.8034 0.0326 0.8034 0.0326

本研究遵循子午流注法对应的十二时辰养生法进行治疗,于每日巳时至午时行穴位贴敷6 h,期间脾经和心经最旺,此时贴敷可振奋心阳[14]。中药熏洗液中太子参有补气益血、生津、补脾胃的作用,红花、丹参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除烦安神之功效,生甘草可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川芎可行气开郁,祛除风燥湿,活血止痛。桂枝味辛、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的功效[15]。于戌时(19点~21点)心包经最旺时行中药双足熏洗可达到补心益气、扶弱补虚、补气温阳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双足中药熏洗治疗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指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睡眠,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胸痹吴茱萸左室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HPLC双波长法测定荜铃胃痛颗粒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种植良种吴茱萸 荒山喜变聚宝盆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通法治疗胸痹的学术思想探析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在痰瘀互阻型胸痹治疗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