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2020-06-02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房室皮囊

李 伟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指的是人工植入心脏起搏器,用特定的频率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点击刺激心脏,代替心脏起搏点,从而带动心脏搏动。主要通过起搏点击导线传输到心房和心室肌,使局部的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可以使心脏保持跳动[1]。但是一旦要是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是比较棘手的,处理过程比较的麻烦。本文叙述了因心律失常采用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100例,将在置入术后出现的急性和慢性的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确保患者的安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7年4月~2019年4月实施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20~81岁,平均(57.04±11.23)岁。在100例患者中有单腔起搏器的有48例,双腔起搏器的有38例,三腔起搏器的有14例,在头静脉切开的有41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有49例,颈外静脉途径的有10例。

1.2 结果

(1)皮囊出血:在术后一周有7例患者出现了局部剧烈疼痛,肿胀隆起,医生接触诊后有波动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小动脉出血,因此要及时处理,结扎小动脉出血,要进行逐层的缝合,勿放置引流条。可在囊袋上方进针抽血,进行4~6小时的沙袋压迫,对患者使用抗生素。

(2)起搏器的电极导线脱位3例,在术后的7天后,心房电极导线脱位2例,1例患者起搏感知不良,在复位术中发现,在固定电极导线的结扎线出现了松开的情况。经过手术调整后好转。

(3)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患者出现6例,在6例患者中有4例为囊袋破溃合并感染,其余因为患者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导致局部的供血不良,脂肪液化,出现了皮肤坏死以及破溃的情况。在清除创面后,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2]。

(4)起搏器综合征4例,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头晕、心悸、气促以及浮肿和颈部异常搏动的症状,在经过调整起搏器的频率后,其患者出现的症状均有好转。具体见表1。

表1 100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发生率(n,%)

2 讨 论

(1)皮囊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感染是患者在术后比较重要的并发症,处理比较困难,其原因多因为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操作的物品消毒不够彻底或是因为起搏器压迫导致局部的皮肤血运不畅而导致愈合不够良好,囊袋积血导致细菌感染。清除淤血并进行细菌培养,有脓肿的部位要切开引流,局部或者是全身使用抗生素,将起搏器取出,使用体外佩戴临时起搏,而取下的起搏器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

(2)皮囊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在早期置入起搏器时发生较多,伤口处理不当,起搏器的囊袋过松或是过紧使局部受到挤压,就会导致皮囊出血以及破溃感染。因此为避免皮囊出血,要注意术中止血的完善,在术后要加强局部加压包扎的观察,及时停用凝血的药物。在术前检查流、凝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元时间。术前术后不可用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手术时要注意局部止血,保持皮下囊腔大小适中,张力不可多高,由异物反应引起者可进行局部引流[3]。

(3)电极导线脱位与手术因素和非手术因素有关,手术因素是由于对电极导线顶端造型,手术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等;非手术因素是因为患者在术后活动较早,经常变换体位,胃肠道反应等。一旦发生电极脱位,应及时切开囊袋,取出起搏器,将与起搏电极分离然后拆开固定电极的结扎线,游离电极,然后在X线透视下重新安置电极头的位置,直到满意为止。为避免电极导线脱位患者在术后应平卧24小时,勿剧烈改变体位。

(4)起搏器综合征由于房室不同步,心室舒张充盈不足,心排量下降,房室收缩分离,心房压明显身高以及室房逆转,导致不良血动力学的效应。使患者出现淡漠、易疲倦、倦怠、头昏头胀以及心前区痛等症状。因此要程控起搏参数,尽可能利用窦性心率,提高心输出量,使用药物,避免房室同时收缩或减少房室传导,及时改为生理性起搏。

心脏起搏器通过静脉血管把它置入到心脏,让心脏起搏器的电极跟心脏内膜相连达到起搏的作用,在术后会因为各种原因引起并发症,为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在术前要仔细为患者进行检查,术中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术后精心的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

猜你喜欢

心脏起搏器房室皮囊
萌宠们那些“奇奇怪怪”的行为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心跳可“发电”
悬崖勒马
吾栖之肤
血液发电法确保心脏起搏器不停跳
悬崖勒马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