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探讨

2020-06-02张莉芳张小玲

商业会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体系财务

张莉芳 张小玲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211156)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交汇融合,重塑传统产业行业布局,引发商业模式与经营活动的深刻变革。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经济、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学科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重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专业课程设置带来的冲击,在有限的课时下,设置具有前瞻性、引领社会创新和进步的课程,以适应各行各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一、现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模糊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是由教育部1999年审批设立,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专业。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是在过去的会计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与会计专业区分度不明显,没有真正体现财务管理专业为微观企业理财与决策分析的专业特色。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模糊认识导致学生目标不明确,对未来的职业规划缺乏方向性指导,往往与会计专业学生竞争类似岗位。在企业中,会计主要承担核算职能,反映企业通过一段时期经营活动所形成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过程实行监督。而财务管理主要承担预测、决策职能,是根据会计所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事前财务预测和计划、事中财务监督和控制、事后财务分析,既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掌握日常经营活动记录的方法,也需要对财务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有效分析,帮助经营者做出使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应侧重财务管理的管理决策功能,即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包括资金筹集、投放和使用等方面。

(二)课程设置前瞻性不足

国内外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公司财务、高级公司财务、财务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会计学、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目前很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中会计学和金融学方面的课程占比较大,和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很少,即使有财务管理信息技术课程,也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人才的新要求。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将来毕业后直接走入市场,这就决定本科教育需要更灵活地适应市场,甚至超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重构商业模式,催生一批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例如“互联网+金融”、平台式商业模式、数据驱动跨界模式等,引发企业资金筹集、投放和使用的途径、方式方法的质的改变。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一方面应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去掉一些被市场淘汰的内容,如现金浮游量的管理和控制等;另一方面增加和大数据处理有关的课程,包括数据库应用,财务共享、大数据实战,机器学习等。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革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不但能够快速对海量纷繁复杂的数据进行智能采集,发现问题,预测未来,而且还能够充分利用采集的财务数据和专业技能展开深层次分析和解决遇到的财务难题。

具有超前性、创新性的课程设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持续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使应届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实践、文献综述、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相比传统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比较多样,灵活度高,课时比例相对较少,学生往往对所学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达到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和运用的目的。其次,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实习课程的教学队伍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缺少双师型教师。大部分实训课程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缺少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课程都是由上理论课的教师兼任,这些教师虽具备坚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但是对创新创业和实践课程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再次,实习实践和专业脱节,从往届学生实习后反馈的信息可知,大部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内容和会计核算有关,如编制各式凭证、登记账簿等,很难参与诸如资金筹集、投放和日常运营管理等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得到相应的实践锻炼,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

(四)与社会需求脱节

应用型复合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应强化社会需求导向。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已经落后于企业实际需求,例如财务无纸化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还在花大量课时教学生手工凭证的编制;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大量削减财务人员,留任人员如何实现转型——从价值记录到价值创造?企业已经实施业财融合,而我们的教学还停留于传统财务理论的传授等。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理论与产学研相结合,不能与社会需求脱节。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所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满足市场的需求。例如开设有关职业责任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等。

二、“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为了支撑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探讨。

(一)适当增减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根据实际需求,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加入数据库设计、Python语言、机器学习等计算机课程、在专业主干课中加重证券投资学、财务综合案例分析、信用管理等投融资课程比重。这一课程调整有利于学生知识基础的构筑,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财务管理人才胜任能力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与专业主干课相衔接的选修课体系

选修课是主干课程的必要补充和有机延伸,选修课程宜多而灵活,在学校既定修满若干学分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根据个体的爱好特长、职业生涯规划等差异化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选修课体系可以适当削减与专业联系不太紧密课程,补充财务建模、财务共享服务、企业资源计划、金融衍生工具等选修课程,逐步构建体现经济技术环境变迁、与专业主干课相衔接的选修课体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搭建多层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的各项能力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强化提升。搭建多层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首先以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为中心,包括单项财务管理基础实验和综合专业实验,可以设置会计模拟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财务分析、大数据实战等;其次辅助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术沙龙、创新创业大赛、相关学科竞赛、注册会计师考试等第二课堂活动,多方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综合处理问题能力、对接社会的能力;最后加强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包括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和单位实习等,合作共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师生提供了锻炼机会和搭建了科研平台,而且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综上,“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议

人才培养是一个持续优化的动态过程。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按培养目标整合课程体系,构建科学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使培养的人才不仅掌握本专业系统知识和各项技能,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持续学习和开拓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一)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实现专业课程的升级改造

通过与财务软件企业、证券金融企业、财务培训机构及事务所等企业合作共建的方式,利用不同合作企业的优势资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升级改造、完善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在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的同时,以创建精品课程为核心,建立基于MOOC及泛雅SPOC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课程所需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多媒体教案、课件、试题库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的云服务。逐步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国际化教育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逐渐重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在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上要加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财务管理课程中植入信息技术类课程,形成“互联网+大数据+财务管理”。比如可以开设财务建模、数据库设计、Python语言、Excel应用、大数据实战等课程,旨在培养既懂财务知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已全方位展开,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国际财务管理模式趋同,跨国公司财务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将国际财务管理的知识融入课程体系中,比如开设双语课程、引入海外知名教材、鼓励学生到海外名校交流学习等,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文沟通能力,成为具有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三)重视“三商五能”教育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生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通过多年改革探索提出了将三商(智商、情商和灵商)与五能(信息技术能力、职业适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管理执行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在进行有关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时,要求必须结合课程特色,预设与课程要求相匹配的能力目标,再围绕设定的能力目标对课程单元模块进行分解设计。通过将“三商五能”纳入教学体系,明晰和丰富了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

(四)强化专业课程“课证融合”的力度

财务管理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而获取相关职业证书可以体现出学生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入学时学校要帮助其做好人生职业规划,鼓励学生报考英国的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美国的注册管理会计师(AMC)、中国的注册会计师(CPA)、证券从业资格师、会计师、理财规划师、资产评估师等,以提高竞争力。培养方案中要加大专业课程“课证融合”的力度,一些相似度高的专业选修课可以考虑采用“以证代考”考核方式,鼓励学生获取“多证书”和提高职业证书含金量,缓解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

(五)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理论教学环节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授课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高低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授课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实际财务工作经历。为了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自己培养。制定相关制度,鼓励校内担任实践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或到上市公司、税务部门等工作交流,通过在相关岗位上的实践锻炼和承接校企合作课题等方式来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2)外部引进。聘请一批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兼职导师,包括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总会计师、银行行长、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等,定期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或指导学生实习。

四、结语

从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工作基础、工作模式、职能都已发生巨大变化,从较少的财务信息处理逐步发展为多方位复杂海量财务信息处理,从价值记录转向价值创造,财务关注的重点从核算转向管理和战略制定。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也应顺势而为,保证大学教育的先进性,体现本科教育的实用性和高水平,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获得市场的认可。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体系财务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