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共享服务助推企业财务转型
——从华为与海尔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谈起

2020-11-23万颀钧教授邱玉霞

商业会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海尔流程华为

万颀钧(教授)邱玉霞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山东青岛266000)

“互联网+”时代,伴随着需求、生产、能源等各类资源与各类经济信息的全球互联与全球共享,人类社会的经济交往大大突破了时间、空间和成本的障碍,各行业原有的壁垒被打破,经济日趋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的提出,大批国内大中型企业逐渐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中,面向全球市场的我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财务转型,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就是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背景下形成并迅速推广开来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起源与目前在我国的推行概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大中型企业纷纷转向全球化运营,如何对业务广泛且地域分散的各子分公司的各个业务单元进行高效管理,成为跨区域经营的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该问题,1981年,全球首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美国福特公司成立,自此以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逐渐成为跨地域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兴的财务管理模式。根据《财富》杂志的相关调研,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90%以上已经开始实施或计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21世纪以来,国内大中型企业也纷纷开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根据德勤管理咨询公司与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现状与展望》(2013)报告,在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的受调研中国企业中,有超过70%的企业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我国政府也提倡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财政部于2013年底发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三十四条明确要求“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目前,中兴、华为、海尔、平安、长虹等全球性企业纷纷推行财务共享服务,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本质

财务共享服务的本质,是传统财务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一场意义重大的财务转型革命。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定义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流程重组,以规范流程、优化结构、创造价值为目的,把企业内部分散的财务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跨地区、跨国家会计业务的统一处理;并从市场角度,为企业内外部不同信息使用者(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财务数据服务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从上述定义来看,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内容,是跨地区的会计统一处理与共享。从目前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企业的实施效果来看,财务共享服务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革命性的财务转型与变革。

传统的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一个有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的过程,因此,财务这门应用学科,本质上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一种专门的数据处理技术。作为一门专门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学科,必然会随着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重大变革,发生相应的重大变革。如果说复式记账法的诞生,是会计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第一次重大变革,那么20世纪6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可视作财务信息处理领域的第二次重大变革,自此企业的财务数据进入了电算化与电子数据处理时代。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财务电子数据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这必将引发财务信息处理技术的第三次重大变革,即驱动企业财务由传统的交易处理计量记录型财务,向智能型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的根本性转型。

三、案例研究

华为与海尔是目前我国企业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实践推动企业进行财务转型的典型案例。

(一)华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华为的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始于2005年。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传统财务管理信息滞后、财务数据系统封闭、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脱节等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到华为以客户为核心的战略,影响到集团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与决策。于是,华为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变革入手,进行企业的财务转型。其由财务共享服务开始的财务转型路径如下:

1.在统一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组织。2005—2007年,华为陆续规划了一系列变革:实施“制度、流程、监控、编码”统一的四统一项目;通过ERP全球实施的全部落地,统一海外核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统一了体系规范;搭建起全球统一的会计政策、核算流程和会计科目表体系;在统一的信息基础上,陆续建成七大区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了全球共享的财务服务网络。

2.进行流程优化,实施质量控制。财务共享服务组织建立后,2007年华为启动了IFS财经变革,实施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财务深入业务全流程,配合业务布局设置财务共享服务的运营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推动流程的标准化与精简化,大幅提升财务专业流程的运行效率;搭建起财务的作业体系,使每个业务人员都知道业务流和财务数据流之间的业务逻辑。2013年,华为开始推行财务内控,通过梳理影响财务报告结果的前端业务流程关键活动,建立相应的测评指标,逐步落入前端流程,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数据质量。

3.通过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助推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对华为而言,“共享的首要目标不是为了成本的节约,而是集团企业加强财务管控的强有力的手段。财务共享服务最终是为业务服务的,因此共享的运营模式应该配合业务布局来设置。”这种配合业务布局设置的业务财务深度融合的财务共享服务运营模式,使华为的财务共享服务系统能够在制定预算时就保留业务层面的数据,做到实时的财务监控;也能够迅速从财务数据追溯到业务底层数据,为准确定位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实时决策提供支持。此外,华为提供的财务共享服务,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每个数据应该进行多维度的运算,力求将所有数据的维度,都尽可能地体现在财务核算中,从而使财务共享服务的用户能根据不同需要生成各类报表。例如用于向税务部门报税时,可以提取法人维度的实体报表;用于内部考核时,可以提取相应的区域报表、产品线报表、客户群报表。因此,华为的财务共享服务,是集团进行财务转型的强有力手段。

(二)海尔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2006年,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企业“全球化战略”的转型,海尔集团财务以“上接全球化、下挂经营体,前引管理会计、后联财务会计”为指导方针,进行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型,确立“规划未来,引领双盈”与“事前算赢”的财务管理模式。海尔以财务共享服务作为切入点所进行的财务转型路径如下:

1.通过ERP项目的全球实施,建立全球统一的信息系统。2005年,海尔开始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SAPECC,使全球各公司的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共享;同时,结合SAP的标准流程,梳理及整合海尔的财务流程、供应链流程、营销与销售流程,实施业务流程的整合管理。2006年,海尔启动全球ERP项目,内容包括建立全球整合的ERP信息平台;建立全球统一的标准组织架构,统一会计科目,统一客户代码、供应商代码和主数据;将企业战略、业务战略和业务流程全部落实到IT系统,形成海尔全球价值信息化系统(HGVS)。

2.基于HGVS进行流程再造,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组织。2007年,基于海尔全球价值信息化系统(HGVS),对全部流程进行“端到端”的优化设计,搭建了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会计平台和资金平台两部分组成,共12个模块120+个流程,为旗下900多家法人公司提供全球财务共享服务。其中会计平台的质量中心模块,服务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各个模块,承担着内部控制与战略支持的任务,通过流程穿刺等手段持续推进流程不断优化,保证集团会计信息的“质量、效率和合规”。

3.通过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助推企业财务转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是海尔进行财务转型的切入点。海尔的财务共享服务,强调信息支撑与流程再造,业务财务的深度融合,使海尔的财务共享服务系统不仅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精准的业务处理,也可以为集团内部各项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可以向股东、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统计部门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不同维度的会计信息;海尔的财务共享服务同时整合了预算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以及电子核销系统、电子影像系统等功能系统,助力企业有效实现成本费用事前管控、事中真实反映、事后无不良账项的流程绩效。此外,海尔的财务共享服务,将控制点嵌入流程并固化到信息系统,进行风险预警与合规评价,从而有效实现企业的风险管控。因此,海尔的财务共享服务,不仅仅是经济交易的处理者,也是企业战略的重要制定者与推动者;既是预算绩效的支持者,也是企业的风险管控者。海尔的财务共享服务,已经成为海尔商业模式得以成功实现的重要基础。

(三)共同点分析。华为与海尔的财务共享服务实施过程,有如下共同点:(1)都是基于ERP在统一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建立财务共享服务平台。(2)都是借助财务共享服务以实现企业的业务财务一体化,都将财务数字融入业务流程,建立业务交易与财务核算规则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数据的多维度计算与报告。(3)都将质量控制节点固化到财务共享服务信息系统,做到事前有效控制业务风险,并利用控制闭环持续优化企业财务信息质量。(4)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主要目的都不是局限于成本的降低与效率的提升,而是着眼于企业的财务转型。

四、启迪与思考

(一)“互联网+”时代外经贸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转型的必要性。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竞争格局中,互联与共享已成为时代主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的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彼此孤立,系统之间的数据缺乏连接与逻辑性校验,财务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同时传统的财务事后报告、事后分析模式,难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及背后的影响因素,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补救。当今企业,要想在万物互联、市场瞬息多变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必须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转型变革。

(二)向智能型、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转型,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财务数据,是企业最重要、最庞大的数据信息来源,财务这门学科本身,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专门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构成了财务转型的驱动力;信息技术的革新,构成了财务管理创新的技术支撑。当前流行于全球的各集团企业普遍应用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正是由于应用了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驱动了企业财务模式向价值创造财务的根本转型。例如,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交易事项的财务处理,分散的财务核算得到了统一的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处理,从而使财务人员更专注于附加值更高的价值管理与价值创造工作;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将数据存储、财务处理、风险识别、评估等众多系统集成于同一平台,使得财务分析维度、广度和深度大幅提升。正是因为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化的统一自动处理、业务财务的深度融合、多维度的数据共享、大数据的纵深分析等功能一一得以实现,当前华为、海尔等企业所实施的财务共享服务,不仅能够计算与衡量企业价值,更能深入企业价值链的管控、计量与分析,实现用数据来创新、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管理,真正实现对企业的价值创造与价值管理。所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浪潮下,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财务共享服务就是从传统的事后型与交易处理型财务,迈向智能型及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三)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给企业实施财务变革带来的机遇,进行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转型。“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财务云等的出现,是当今时代影响深远的信息技术变革,这场轰轰烈烈的信息技术的重大变革,必然对企业的财务运作流程、财务组织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由于绝大部分传统财务核算工作已经被标准化、流程化的智能财务系统所取代,必然带来财务组织在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持下,进行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目标、功能定位与财务人员职能定位等各方面的历史性转变,从而为财务转型提供组织基础、管理基础与数据基础。

当前,对处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面对着复杂的国内国际市场的我国企业,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进行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转型,成为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难题。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可以借鉴目前国内外众多集团企业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进行财务转型的成功案例,进行以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型;而对于众多中小型企业而言,财务共享服务并非大型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外包,成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客户,并同步配套实施业财融合、内部流程控制方面的变革,实现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的转型。

总之,“互联网+”时代,新的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在财务上的应用,体现在其不仅是工具,而且势必将成为价值创造型智能财务管理全链条的重要构成,智能化财务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企业应当紧紧抓住当前时代变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摆脱原有的事后交易处理型的“账房先生”式财务管理模式,向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完美转型。

猜你喜欢

海尔流程华为
工星人平台注册流程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海尔卡奥斯:时代面前,当仁不让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华为:畅享8系列
新版《海尔兄弟》第一季有望暑假上线
海尔自曝频上热门背后的运营秘密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