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新时期的思政课

2020-06-02张常青

当代贵州 2020年15期
关键词:贵州思政革命

张常青

(作者单位 /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 / 郎艳林)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不遗余力将贵州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新时代贵州精神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滋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真才实学,担当时代责任。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感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针对性、启发性,为办好学校思政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使人心明眼亮、茅塞顿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不遗余力将贵州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相结合,对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底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可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500多年前,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王阳明被贬谪到贵州修文龙场驿,默坐澄心,龙场悟道,阳明心学由此诞生。王阳明在贵州首论“知行合一”,大启西南教化,广开黔中学智,革鼎千年儒风,培育万民良知,为贵州乃至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贵州成为诞生“知行合一”命题、孕育“良知”思想的“王学圣地”。

知行合一不仅是阳明心学的根基之一,也是贵州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核。通过举办阳明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借力独特文化优势,打造贵州重要文化名片,进一步摸索和研究阳明心学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探讨良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把阳明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丰富了“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州省会贵阳城市精神内涵。

贵州被称为“山地公园省”,贵州人确立生态立省意识超前,从2009年开始,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历经10年,发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和阳明心学龙场论坛的双双举办,彰显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生态文明与心态文明同步建设,相得益彰,美美与共,为贵州从洼地崛起到建设文化强省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启迪学生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自觉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敬重文化先师先贤,通过讲传诵读,人人学思践悟,开展道德实践,锻炼品德修为,使他们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激荡文化自信锐气

红色文化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概括和形象表达。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积淀形成,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的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精神,都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倡导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是开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载体。

青年一代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梦的实现。贵州是中国革命历史性转折的发生地,是红军长征中转战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发生事件最多的省份,遵义会议、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都发生在贵州。理想信念坚定是长征精神的精神之源,艰苦奋斗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长征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历史。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从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是最好的营养剂”。蕴含在红色文化之中的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能够传承发展的内核,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充分利用贵州红色资源优势,坚持以红色主题为素材,以革命遗址为课堂,以英模事迹为教案,与学生重温峥嵘岁月,感念革命先辈,缅怀丰功伟绩,以红色文化浸润心灵,在实践中践行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砥砺奋斗,立志建功立业,激荡文化自信的锐气。

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激发文化自信豪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时,要求贵州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贵州精神,是对贵州人民的深切期望和殷殷嘱托,为新时代贵州赶超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激励贵州人民砥砺奋进、推动新时代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文化软实力。

遵义市第十二中学上好“开学第一课”。(彭超 摄)

贵州位于祖国西南腹地,不沿边不沿海欠发达,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贵州经济社会发生了广领域、深层次、根本性变化,赶超跨越的贵州速度、同步小康的贵州步伐、绿色发展的贵州底色、风行天下的贵州形象、统筹发展的贵州新貌、凝心聚力的贵州精神惊艳全国,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这是融入到全省人民血脉之中的新时代贵州精神,使贵州干部群众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干事创业精气神,大大激发了贵州人的文化自觉,坚定了文化自信,提升了贵州发展软实力。

新时代的贵州,继承革命传统,英雄辈出,感天动地。“当代愚公”黄大发、“天眼之父”南仁东、“排雷英雄”杜富国、优秀支教校长陈立群,他们都是时代楷模,已经成为新时代贵州精神的一面旗帜,激励贵州人民朝着精神高地不断前行。

作为一名生于斯长于斯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心中澎湃起奋进贵州的自信与豪情。要立足贵州,深耕文化沃土,全方位、多角度充分利用贵州丰富的文化资源,萃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并与新时代贵州精神有机结合,让优秀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引导学生笃信天人合一,坚持知行合一,树立崇高理想,滋养家国情怀,学习时代楷模,弘扬奋斗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真才实学,服务家乡人民,升华人生境界。

猜你喜欢

贵州思政革命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国的出行革命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