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也应实行“拿来主义”

2020-06-01焦明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11期
关键词:拿来主义名篇名家

焦明

同学们已经学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吧,学过之后有何感想呢?有同学会说:《拿来主义》不就是论述了对待文化遗产不能实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或“送来主义”,而要实行“拿来主义”,对你有什么启迪呢?笔者认为《拿来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拨开作文路上的迷雾,使之柳暗花明。在作文这半壁江山里,我们既不能闭门不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实行“闭关主义”,也不能只等老师把写作知识、写作素材打包送给你,实行“送来主义”,而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实行“拿来主义”。那么,我们应主动拿来什么呢?拿作家的情怀,拿名家的智慧,拿名篇的精华,拿生活的色彩。

一、拿来作家的情怀

“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语)。所以,人都应该养成高尚的情怀。我们应该养成哪些情怀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作家那里拿来“家国情怀”和“悲悯情怀”来充实自己、成长自己、成就自己。

翻开语文书,文人的家国情怀一次次地激励着我们。一代代文人怀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遵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操守,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以家庭为根基,以天下为己任,竭诚担当,勤笃作为,实乃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就像鲁迅,看到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他弃医从文,如枪的笔,把无声仇恨的子弹射向社会的黑暗与丑恶一样,他在尽力拯救中华民族,堪称有家国情怀的大家。又比如朱自清,他为人刚直不阿,名节高亢。他父亲愿他“腹有诗书气自华”,起名为“自华”;他20岁时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合污,改名为“自清”。在1948年病重逝世前,还嘱咐家里人,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面粉”。毛泽东曾赞扬他有不食“嗟来之食”的气节。

翻开语文书,文人的悲悯情怀一次次地浸染着我们。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苦妇女“大堰河”(乳母)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自己乳母的悲惨命运。艾青本是地主的儿子,但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反而歌颂起佣人保姆来,揭露了造成“大堰河”(乳母)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这表现了艾青进步的人生观以及只有诗人才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读了艾青的诗也许会让大家想起《乳母任氏墓志铭》,这是苏轼对乳母任氏的深沉缅怀与无尽哀思。通篇文字充满了人情味,洋溢着深深的追念之情。充分地表现了苏轼尊重劳动者的悲天悯人的平民情怀。

二、拿来名家的智慧

名家之所以成为名家,必定有其成为名家的智慧。如果我们能从名家那里拿来其智慧之一二,那么,我们就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了。

我们可以从名家那里拿来什么智慧呢?思维力。思维力就是智慧的核心。思维技巧很多,如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求异思维、想象思维、转化思维、幻想思维、辩证思维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思维方式就是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快地解决学生写作时思路打不开的难题。在写作文时,先以话题或题目为圆心向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组材、写作技巧等四处发散,发散层级越多越好。这样,既可以刺激联想,拓展学生的思路;又能帮助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力;还能提高写作效率,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

我们平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心智训练。画思维导图,笔者称之为“画圈子”。每天出门见到什么人、什么物、什么景、什么事……都可以画圈子。如出门见到“花”,就可以“花”为圆心发散出去。联想到花的类型,花的颜色,花开的季节,花的习性,等等。此为第一层级。又从“花的类型”进行发散,找到“草本”和“木本”;从“花的颜色”进行发散,明白“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从“花开的季节”进行发散,知道春夏秋冬四季均有花开;从“花的习性”进行发散,有喜阳的,有喜阴的;有耐旱的,有耐寒的;等等。此为第二层级。常见木本花卉:梅花、桃花、李花、桂花、玉兰、紫荆、杜鹃花、山茶花……常见草本花卉:春兰、郁金香、菊花、鸡冠花、康乃馨、水仙……此为“花的类型”第三层级。其他的第三层级举例略。以此类推,所有的可以进行一至五个层级或以上的分散,发散层级越多,事物越具体,思路越宽广,难度也越大。如果能坚持每天用十分钟如此画圈子,你就会拥有一把开启大脑思维潜能的金钥匙。

三、拿来名篇的精华

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里的“偷”就是“拿来”。一是拿来名篇中的精美的词语句子;二是拿来名篇中精巧的结构立意;三是拿来名篇中精妙的意境气势。

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化用课本上大作家精美的词语句子。如语言上,我们可以拿来王实甫的雅致、鲁迅的深刻和冰心的清丽。写作语言不能剥离生活,离开充满情感哲思的文章,捕捉写作语言只是缘木求鱼。所以,丰富語言表达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来积累语言材料。强化语言仿写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途径。平时作文时,我们可以将课本语言迁移到作文中,既能显示文思的敏捷,又能表现出遣词造句的功底。如有位考生《给生命一根拐杖》中写道:“诚信是心灵和谐的催化剂。”“催化剂”借用了化学用语。有位考生在《保鲜诚信》中写道:“特拉克隐匿在精神病院里,用自己的色彩素描秋天。”“素描”借用了美术用语。又如:“‘班头个头尚争气,没有给‘人类灵魂工程师丢脸。身材也符合“中国国情”——尚处在‘初级阶段。只是有点少年老成,大概是脑袋太聪明的缘故,顶上‘草木稀疏,更显其老气横秋。幸亏新‘班头的发型是‘农村包围城市结构,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倒也不给人萧瑟之感。”这些精彩片段都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关注课本,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灵活运用,作文语言就会呈现“五味”——情味、书味、趣味、新味、余味。

写作文时,我们可以仿用课本上大作家精巧的结构立意。如结构上,我可以拿来莫泊桑的精巧、伍尔芙的立体辐射和欧·亨利的结尾……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在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之后,才有了一种借“狂人”来写现实的想法。这就拿来了果戈理的立意。冰心的《春水》是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用冰心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到一本诗集里。这就是拿来了别人的结构。同理,同学们更可以从课文中的名篇学到自己最喜欢的精巧结构立意。以“仿”为“拿来”的条件,以“创”为“拿来”的目的。如学用总分总结构时,可以仿用《我为什么活着》;学用首尾照应时,可以仿用《再别康桥》和《雨巷》;学用分论点论证时,可以仿用《六国论》……

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借用课本上大作家精妙的意境气势。如气韵上,我们可以“拿来”毛泽东的雄浑和沈从文的纯美;朱自清的淡泊之中时露清丽和叶圣陶的朴实之中自有醇美;邓拓的长于议论和周而复的长于纪实,不拘一格。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够较好地组织语言,构思文章了,那么在语言、结构方面就没什么障碍了,就会慢慢关注更高层次文章的意境。意境是一种能令人感受到意味无穷而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境界。意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同学们多读名家名篇去领悟文章意境,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借助于意象来展示意境,达到写作的最高境界。

可见,名篇、名著的阅读不仅可以让我们悟得更多的写作理念,丰富写作内容,而且能学得更多的写作技法,从而彻底放飞思维、打开思路,写出鲜活而新颖的出彩作文,从根本上提升写作的境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拿来生活的色彩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毛泽东语)生活是多彩的,我们要做生活的主人。从生活中发现并积累素材,关键是要有一颗感悟的心,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双勤于记录的手。生活无处不精彩,动情点随处可见,它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排大雁,一座高山,一条小河,一间老屋,一朵鲜花;还可以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古人见柳思离别,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可见,学生一定要养成乐于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自觉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满怀深情地对待生活,一定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充实的,情感是丰富的,写起作文来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我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拥有五彩缤纷的生活,如果没有思维的参与,就难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没有内化就不可能薄发。明代谢榛说:“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鲁迅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茅盾如果在看到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之后没有经过思索,就不会由白杨树枝叶紧密靠拢的形和质朴堅强挺拔不屈的神,联想到北方的抗日军民以及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著名诗人臧克家卧病在床三个月,偶得一句:“天花板就像一页读厌了的书。”后经反复思考,就以此句为诗眼,写成了一首寓意深刻的诗。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飘逸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可见,观察外界所得,必须经过大脑的内化才能形成美的思想。思考生活,即生活之情之境,皆染上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成为不可替代的“这一个”,也是提升写作智慧的“生长点”。

总之,作文一定要实行“拿来主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猜你喜欢

拿来主义名篇名家
用“1+X”的模式,开展阅读教学的途径
名家与楚雄
名家题词
“囫囵吞枣”讲名篇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名家寄语
名篇中的文品与人品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行走50国深思对西方“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