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扛起“重要窗口”模范生的使命担当 奋力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2020-06-01裘东耀
制定好“十四五”规划,事关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市委常委会把建议稿起草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反复对建议稿进行推敲论证、修改完善。特别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征求和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经过较长时间的精心打磨,形成了提交这次市委全会审议的建议稿。
下面,我着重就8个重要问题作一说明。
第一,关于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把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好、完善好。一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闻令而动、令行禁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把“两个维护”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宁波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二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健全请示报告、任务分工、督促检查、监督问责等制度机制,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三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实干实绩,完善落实奖优罚劣、关心关爱、容错纠错等制度,使真心干事、善于干事、干净干事的干部有位子、有机会、有平台,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担当尽责。四要夯实基层基础。扎实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建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完善基本制度、基本功能、基本保障,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二,關于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量身定做的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这些年,浙江和宁波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我们要完善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使“八八战略”在宁波改革发展实践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真理光芒。一要坚定战略意志。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任务,既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拓展、深化“八八战略”的内涵和外延,切实打牢高质量之基、激活竞争力之源、走好现代化之路。二要活用科学方法。用好“八八战略”教给我们的方法论,深入谋划落实宁波“十四五”扬长补短的对策举措,巩固拓展制造业、港口、开放等比较优势,加快补齐科技实力不够强、服务业培育不够快、城市能级不够高等相对短板,率先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三要坚持系统观念。深刻领悟“八八战略”蕴含的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全面协调推进各领域现代化建设,统筹研究、科学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关于“十四五”和到203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党中央明确提出,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省委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明确浙江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并强调“十四五”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在市委建议稿中,我们对标党中央和省委要求,提出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模范生,“十四五”要全面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之所以这样提,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保证奋斗目标的一致性。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党的十九大明确的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性安排,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要求,以及与省委确立的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高度一致,是宁波有能力也有责任实现的奋斗目标。成为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模范生,是宁波应当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承担什么使命、展现什么作为、作出什么贡献的凝练表达,符合大局所需、宁波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全面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丰富拓展,其内涵较好体现了宁波城市的个性特质,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具有鲜明的辨识度、强大的号召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也与我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五年奋斗目标完全吻合。我们谋划中长期发展,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锲而不舍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二是体现争当模范的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浙江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宁波要继续与杭州唱好“双城记”。所以,我们在设定目标时,既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又要拉高标杆、自我加压,无论是定性表述,还是定量指标,都必须注重前瞻引领、立足示范先行,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进一步扩大比较优势、提高发展质量、积累先进经验,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多探新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规划建议是管总的,编制规划纲要时要进行科学测算,对相关指标作进一步的量化细化。
第四,关于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当前,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省委也提出,“十四五”浙江要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基本建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联系宁波实际,我们有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产业基础,有世界第一大港口的“硬核”力量作支撑,有背靠长三角市场、辐射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有链接全球200多个经济体、遍布线上线下的经贸网络,还有国家和省里赋予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试点,具备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良好条件。为此,市委建议稿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十四五”时期,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硬支撑和软环境要同步提升。坚持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推动宁波舟山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全面增强辐射国内国际“两个扇面”、配置全球资源要素的能力。同时,要围绕“一枢纽三中心一示范区”的功能定位,高标准建设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抓紧梳理一批可争取、可复制的改革举措,加快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集中落实、率先突破、系统集成,不断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二是内外市场要一体开拓。外贸是宁波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就业岗位的重要贡献者,这个优势必须坚决巩固、持续扩大。要扎实推进“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统筹发展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在巩固提升传统贸易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新型贸易规模,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同时,要从政策供给、市场体系建设、人力资源保障等方面入手,支持鼓励企业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出口转内销的堵点,增强开发国内市场的能力。三是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要有机统一。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持续吸引外资、广泛招引内资,集聚各方面优质资源要素为我所用。同时,要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并购,想方设法争取多购进过去想买而受限难以买进的高技术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成为能够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争的跨国企业。四是国际交流合作和区域开放合作要协同推进。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合作体系,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内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城市的交流合作,全面增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
第五,关于提升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省委也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市委建议稿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提出了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等一系列任务举措,强调要加快形成人才引领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创新策源优势、创新生态优势。“十四五”时期,重点要在四个方面打开局面。一要集聚创新要素。提升科技竞争力,关键是要坚持人才引领,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大幅提升创新密度和创新策源能力。要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为引领,不惜重金引进集聚创新机构、创新团队、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加快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打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建成10条以上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标志性产业链。二要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如果长期受制于人,就会被人卡住产业发展的命门。要大力实施甬江引才工程、“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高标准建设以甬江实验室为龙头的实验室体系,鼓励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创新联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大突破。三要赋能企业主体。坚持数字强企、质量强企、品牌强企、标准强企,全力支持企业加大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投入,培育若干家千亿级龙头企业和一大批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使更多宁波企业成为全球行业的领跑者、中国产业链安全的维护者。四要建强战略牵引平台。要以开发区整合提升为契机,高效率建设宁波前湾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南湾新区等战略牵引平台,进一步增强集聚创新要素、优质产业的能力,提高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特别是三个列入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的产业平台,要坚持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用好每一亩土地资源,厚待每一个市场主体,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第六,关于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党中央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作为“十四五”发展的重大任务,强调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省委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宁波等四大都市区建设,提升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功能地位。市委建议稿聚焦构筑更高能级的现代化大都市这个目标,强调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形成“一核引领、两翼提升、三湾协同、多极支撑、全域美丽”的市域统筹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重点要抓好五项工作:一要健全市级统筹机制。今年我们基本完成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的各项任务,市级可用财力得到提升,市县两级财权事权更加匹配。今后,要进一步统筹市域规划编制、重点功能区块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招商项目布局,加快形成市级统筹抓总、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的良性格局,使每一片空间、每一笔资金都能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二要优化发展空间布局。要深入实施“拥江揽湖滨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编制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一主两副多节点”城镇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区域发展均衡度。特别是中心城区,要优化内部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建设时序,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充分考虑职住平衡,更好满足产城融合发展需要、市民安居乐业需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三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宁波提升区位优势、增强城市功能至关重要。要科学安排规划实施时序,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快建设外联内畅的现代交通网络,进一步巩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特别是对沪嘉甬(通苏嘉甬)铁路、机场四期项目、沪甬跨海通道这三个牵动全局的重大交通项目,务必盯得更紧、抓得更牢,争取前两个项目在“十四五”建成投用,后一个项目在“十四五”开工建设。四要提高建设管理品质。坚持用精细理念、绣花功夫、智慧模式建设管理城市,加强对重点区块建筑风貌、公共空间、交通体系的规划管控,提升水系湿地、公园绿化、街景立面的管护质量,打造一批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使城市更加精致大气、温馨宜居。五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制度,持续打好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的组合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让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成为宁波最有魅力的城市名片之一。
第七,关于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委也提出,要实现省域治理现代化先行,加快形成上下贯通、县乡一体的整体治理格局。市委建议稿把加快建设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作为“十四五”发展的重要目标进行系统部署。“十四五”时期,重点要抓好四项工作。一要推进整体智治。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科学治理、高效治理、精准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要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重塑市域治理体系,推动数字赋能经济建设、城市运行、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实现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能最大化。特别是要提升“城市大脑”和城市大数据中心功能,加强数据共享、系统集成,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一件事”集成改革,打造“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掌上治理之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营商环境更优良。二要坚持依法治市。法治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也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要深入學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化法治宁波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三要强化基层治理。一个治理有效的社会,必然是责任共担、风险共治的社会。要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健全党建统领、“四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持续擦亮“基层治理四平台”品牌,健全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机制,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四要加强风险防范。要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风险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扎紧扎实风险防范化解的管控闭环,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必须防范在先、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及时阻断风险演变升级、转化蔓延的通道,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
第八,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重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并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省委也提出,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先行”,“率先构建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市委建议稿把“人的全面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强调要推动“全体市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四五”时期,重点要抓好四项工作。一要推动全体市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市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比较高,但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比较大。要深入推进“甬上乐业”计划,统筹做好扩大优质就业岗位供给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使就业人口持续获得较高的收入。要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和再分配机制,落实精准帮扶低收入群体的措施,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率先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二要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这既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也是稳住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举措。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不断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的布局短板、质量短板、效能短板,使群众有更高的生活品质、更好的发展预期。比如,要把握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充分考虑群众经济承受能力,优先发展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确保所有市民都能老有颐养。又比如,要顺应群众享有优质教育的热切期待,加快建立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专门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终身教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都能学有优教。再比如,要致力于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六医联动”“六醫统筹”,实施“医学高峰”建设计划,让所有市民都能病有良医。特别是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救治机制,织紧织密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防护网”。三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既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又事关民生福祉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要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数字、制造、体育等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让城市充满文化气息,让市民知书达礼、行而优雅。四要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要把握民生关切由数量向质量、传统向新型、物质向精神转变的重大变化,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诉求的机制,扩大群众参与民生工作决策的渠道,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让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志们,把美好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关键看行动、看实干。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主题主线,善于育新机开新局,勇于作示范当模范,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本文摘自裘东耀同志12月14日在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责任编辑:何海永